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的关系

kodinid 4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民间建筑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中国明代以前的古建筑有多少座?
  2. 明朝的城墙来历?
  3. 为什么有人说明朝时期的建筑很难看?
  4. 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有哪些?

中国明代以前的古建筑有多少座?

中国明代以前的古建筑按功能上分为九种。

系统、全面地了解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可为深入学习、研究古建筑相关知识、技术奠定基础。本文从中国古建筑按功能上分类,将古建筑划分为:

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的关系-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民居建筑;二、宫殿建筑;三、坛庙建筑;

四、宗教建筑;五、园林建筑;六、陵墓建筑

七、城市建筑;八、设施性建筑;九、其他建筑

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的关系-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的城墙来历?

明代城墙位于郎溪县建平镇,始建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其原始建墙碑记至今清晰可辨,明确署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八月”,是全省唯一的保存有建墙碑记的古城墙。明代城墙是安徽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文名明代城墙

时代明代

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的关系-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类别古建筑

地理位置郎溪县建平镇

始建时间1566年

南京明城墙修筑于明朝,始建于1366年完成于明洪武末年,前后历时20年,是世界第一大城垣,由内向外形成了皇城、宫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墙环套的格局。

其不遵循古代都城取方形或者矩形的旧制,设计思想独特、建造工艺精湛、规模恢弘雄壮,在钟灵毓秀的南京山水之间,蜿蜒盘桓达35.3公里,而南京明城墙的外廓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南京明城墙不仅是中国的第一大城墙,更是世界第一大城墙,并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大城墙。南京明城墙“因天时就地利”,依山傍水而建,是中国礼教制度与自然相结合的典范,是古代都城建设的杰出代表,也是人类共同的文化遗产。1988年南京明城墙被确认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作为“中国明清城墙”项目列入中国申遗预备名单。

为什么有人说明朝时期的建筑很难看?

明朝建築是承襲宋代建筑之風,再加上嚴格的社會階級思想的特殊建筑形式,主要以規模宏大、氣象雄偉爲主要特色。建筑機制也嚴格遵循易經及常倫法則,從屋頂形式、頂飾物件、數量、斗栱等都能顯示屋主的身份地位,天圓地方的觀念亦表現于柱子的形狀上,屋身的彩繪及藻井等建築裝飾部份嚴謹不阿。最值得一提的是,明式建築以建築物的坐向與朝向定岀易經九星的尺吋規畫,嚴格遵循吋白呎白的尺寸原理。將長、深、高的尺吋都必需落在一、六、八白上面,所以形式比例可能就顯得有些僵硬。再加上繁複的紋飾,有種華而過當的感覺,但無可否認的,明代建築是中國建筑的創新,美丑就各憑眼光了!

注意。历史建筑存留有幸存者偏差。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群是在那么多不可预测的灾难中幸存下来的,而更多的建筑早已被毁灭。尤其是最能代表一个朝代的建筑水平的皇宫群,也已经在改朝换代中不复存在。

古代没有受力分析和材料力学理论,无法精确设计建筑,只能靠经验总结。每个朝代都有其特点和侧重点,而且古代的审美和现代审美是有很大差别的,我们如今觉得古代建筑丑,殊不知古代人也会同样觉得我们的建筑丑呢,都是相互的。

在不同的时代教育熏陶出来的人,对于美学观念势必是不同的。就好像古代人以三寸金莲为美,我们现代人却认为那是畸形审美。一样的道理。

所以这个问题出发点并不准确,是伪命题,准确来讲,应该有一个***设前提,即“按照现代人的审美标准,为什么有人说明朝时期的建筑很难看?“

明以前我过建筑材质多为木质、石质结构为主,因为制砖技术不发达。到了明代,制砖技艺愈发精湛,成本降低,屋檐不用伸出那么多去防水,一个显著的结果是斗栱作用变小,如果是因为这类原因就说明朝建筑难看,那么试问,我们现在的千篇一律的高楼大厦就很好看了吗?

为什么有人说明清时期的建筑很难看?

诚谢谢邀请:

这只能说现在的人眼光独到,明清时期的建筑都有近七八百年了都没听人说,到了二十一世纪就有人说了,这不是对历史建筑的否定是啥呀,是认可吗不是吧。

明清时期的宗教建筑有哪些?

我国佛教建筑的历史很久,北魏唐朝曾经是寺庙建设的高峰期,但留存到今天的佛寺,多数已在明清两代重建或新建过,因此其建筑往往有着前朝的遗存式样,但更多地是充满着明清的建筑风格。

明、清时代,在藏族、蒙古族等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和华北一带,新建和重建了很多喇嘛寺。它们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汉族建筑风格的影响, 有的已相当汉化, 但还是保留着藏传文化的某些基本特点, 使人一望而知。像清代建的河北承德外八庙等。

承德外八庙之一

明朝以后,中国佛寺建筑上出现一种拱券式的砖结构殿堂,通称为 “无梁殿”,如南京灵谷寺、 宝华山隆昌寺中都有此种殿堂建筑。 这反映了明朝以来砖产量的增加, 使早已应用在陵墓中的砖券技术运用到了地面建筑中来。灵谷寺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东南坡下,始建于天监十三年(514年),是南朝梁武帝为纪念著名僧人宝志禅师而兴建的“开善精舍”,初名开善寺。明朝时朱元璋亲自赐名“灵谷禅寺”,并封其为“天下第一禅林”,为明代佛教三大寺院之一。

南京灵谷寺无梁殿

镇江宝华山隆昌寺

明清时,官方与民间曾将一些老的寺庙进行了改建,比如,北京的***庙宇万寿寺、西藏布达拉宫等。万寿寺始建于唐朝,明朝改建,称为聚瑟寺。明万历五年(1577年),万历皇帝之母慈圣李太后出资改建,更名为万寿寺,成为***寺庙,成为明代帝后游西湖(昆明湖)途中用膳和小憩的行宫。明万历三十五年,这里迎来了一件宝贝——永乐大钟,就是今天北京大钟寺的镇寺之宝。清朝时,又对万寿寺几次重修扩建,清乾隆十六年和二十六年,康熙皇帝曾两次在这里为其母祝寿。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慈禧太后重修万寿寺行宫,形成最后的格局。据统计,慈禧一生曾32次去颐和园,慈禧往来于颐和园与紫禁城之间,都要在万寿寺拈香礼佛,在西跨院行宫吃茶点,故有小宁寿宫之称。万寿寺现为北京艺术馆所在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民间建筑与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建筑 明朝 城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