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明朝多少年,历史明朝多少年灭亡

kodinid 43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少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多少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
  2. 明朝前期是指哪些年?
  3. 明朝著作有哪些,明朝有多少年的江山?
  4. 大明朝能稳固276年,周边国家臣服,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朝在中国的历史上存在了多少年?

明朝一共276年。明朝从朱元璋称帝开始,到崇祯自缢结束。明朝第一个皇帝是朱元璋,最后一个皇帝是崇祯,一共有16个皇帝。元朝末年民不聊生,各地爆发了农民起义,朱元璋加入了其中一支起义队伍。最后,朱元璋成功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一个新的王朝,名为明朝,而276年后明朝被李自成率兵攻破。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共由汉族人建立的王朝,明朝在中国古代王朝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明朝前期是指哪些年?

目前学术界对明代历史分期的划分是:前期(开创时期):洪武朝至英宗王振专权(1368-1441)中期(积弱和改革时期):正统七年至万历十年(1442-1582)后期(衰败时期):张居正去世至明亡(1583-1644)这是传统划分方法,有的学者习惯将正统十四年(1449)的“土木之变”作为前、中期的界限也有学者对万历时期为衰败时期表达了不同看法,并不认为明朝衰亡始于万历朝。

历史明朝多少年,历史明朝多少年灭亡-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朝著作有哪些,明朝有多少年的江山

四大名著中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成型与此时,还有徐侠克侣行纪,和永乐大典,以及医学巨著本草钢目,和冯梦龙的三言二拍等巨著。大明王朝领土最大时约200O平方公里,西伯利亚广茂的疆域在其治下。到崇祯帝时仍有约六百多方平方公里土地


中国的四大名著举世闻名,仔细看看我们就会发现这四本书,有三部写自明朝,除了这三本名著以外,明朝还出现了很多其他的著作。

一、天文历法

历史明朝多少年,历史明朝多少年灭亡-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国素来重视天文历法,不仅仅是中国古人对于皇权有着“受命于天”的理念,还对于农业生产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明朝比较有代表性的例如:明朝组织人力物力财力于1383年新建观象台;1493年又造有模拟天体运动的浑天仪;即便是到了明朝末年1634年,大明王朝风雨飘摇,依旧编纂完成了《崇祯历书》一书,值得注意的是,书中对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做了简单介绍,并对其中内容做了大量的引用。

二、农学医学

中国是一个有着优秀传统的农业大国,农业自然成为科学技术发明的一个突出热点,尤其是大明王朝更是如此。俞宗本完成《种树书》、朱橚著成《救荒本草》、喻仁与喻杰共同完成《元亨疗马集》、赵蛹写成《植品》等,值的一提的是1628年徐光启完成《农政全书》,该书是的重要意义已被编入中学的历史教科书中。

历史明朝多少年,历史明朝多少年灭亡-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医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宝库,在中医方面的重要文献有杨继洲的《针灸大成》、陈实功《外科正宗》、张景岳的《类经》、吴游性的《瘟疫论》等等。在中药学方面突出的人物及其代表作莫过于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该书的影响力也已超出我国一国范围,对于韩国日本的医学发展也产生的重要推动作用。

三、地理学

对于地理志等方面的研究与整理素来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如顾炎武始著有《肇域志》、徐宏祖写成《徐霞客游记》。另外由于郑和几下出海远洋,加强与周边及世界的联系,1425年,郑和航海图完成。

四、化工

化学工艺是明朝科技成就的重点之一。今天的矿井开***大多***用爆炸方式,此法即可追源至明朝的火爆法***矿发,另外1637年,宋应星完成了《天工开物》一书,该书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著作,其中包含很多近代化学的概念。

1、《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本草著作,52卷。明代李时珍(东璧)撰于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至万历六年(1578年),稿凡三易。此书***用“目随纲举”编写体例,故以“纲目”名书。

以《证类本草》为蓝本加以变革。序例(卷1、2)相当于总论,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卷1“历代诸家本草”,介绍明以前主要本草41种。

2、《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成书于明朝万历年间,基本上囊括了中国明代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各个方面,而其中又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即徐光启的治国治民的“农政”思想。贯彻这一思想正是《农政全书》不同于其他大型农书的特色之所在。

于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积累了数千年的耕作经验,留下了丰富的农学著作。先秦诸书中多含有农学篇章,其他的大型农书,无论是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还是元代王祯的《农书》,虽然是以农本观念为中心思想,但重点在生产技术和知识可以说是纯技术性的农书。

3、《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创作的一部散文游记,在原稿的基础之上,王忠纫手校、季梦良续成稿本,成书于崇祯十五年(1642年)。

4、《天工开物》

《天工开物》由宋应星初刊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丁丑),共三卷十八篇,全书收录了农业、手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煤、榨油等生产技术。

明朝的著作有李时珍的巜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巜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巜天工开物》、吴有性巜瘟疫论》、徐霞客的巜徐霞客游记》以及四大名著中的三部,施耐庵的巜水浒传》、罗贯中的巜三国演义》、吴承恩的西游记》

明太祖朱元璋在1368年登基称帝起至明崇祯1644年煤山自尽止,共计276年江山(不包括朱元璋称吴王及南明政权


大明朝能稳固276年,周边国家臣服,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朝能够统治200多年,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朱元璋注重法律法规建设。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颁布了《大明律》,由亲自编写了《大诰》,并且颁布约束皇族内部的《皇明祖训》。

第二、朱元璋对国家基本国策做了重大调整,从中央到地方都做出了限制官员权力的政策安排。

在中央,废除了中书省及其首脑丞相,从而强化了皇权;在地方,废除了行省制度,设置三司,地方分权强化了中央集权。

第三、明朝内阁制度的建立对稳定明朝统治起到了重大作用。

明朝皇帝虽然长期不上朝,但这并不影响明朝***的正常运作,因为内阁在起着维系国家机器正常运作。

后人对内阁制评价有点低估它的积极作用了,内阁制度有助于减少国家决策失误,有助于减少皇帝与大臣们之间的矛盾,有助于避免文臣专权。

第四、明朝军队分权,实行五军都督府制度。五军都督府制度分散将领兵权,让皇帝能够有效掌握兵权,而皇帝可以通过[_a***_]对五军都督府加以牵制,兵权在握。

第五、靖难之役后削藩。建文帝朱允文削藩失败,但是,明成祖朱棣削藩成功。藩王权力被削弱,让藩王和朝廷文臣武将之间关系保持某种力量制衡,既让藩王不敢轻易造反,也让朝廷文臣武将不敢轻易发动政变,客观上稳定了明朝统治。

综上所述,明朝通过一系列制度与法律建设,稳固了明朝统治,让明朝统治持续了200多年。


大明的朱家王朝和中原历代王朝一样,玩的就是“挟千万汉民以令诸侯”。汉文化圈,或者准确滴说汉字文化圈,是个很好“裹挟”的群体。一方面汉字的特点是象形文字,不是拼音文字,意随形(字)走,不随音走。只要是汉字能传播到的地方,给它一段时间,就可以很“容易”地同化周边各族群,形成稳定的文化认同,甚至民族认同。而所有的拼音文字都做不到这点。比如“意随音走”的日耳曼语,在古代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每传播出去几百公里,分隔二三百年,就会变成完全不一样的另一种发音,进而变成另外一种文字,形成另外一种文化。所以,同为日耳曼语族,通过一千多年的传播,分裂成三大语支,几十种语言,形成了中北欧上百个民族,即使到近代,更是形成了上百个完全不同的民族和民族国家。任何一个势力或者王朝,想靠武力“统一”这上百个民族,都会面临着冲突不断的“文化隔阂”,所以在古代欧洲很难形成,像东亚一样的,大一统的,一家独大的民族国家,“文字”的差异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汉字形成的稳定的汉文化圈,为东亚的历代王朝“一家独大”的统治,打下了稳定的“文化认同”基础。另一个原因就是几千年的农耕社会形成的“儒家文化”,培养了大量的只要有口饭吃的顺民,使得任何一个王朝,只要不是太过分地搜刮,基本都可以维持个几百年。至于东亚周边的小国,要么早就在春秋战国时代就被同化成“汉人”,要么就是因为太“偏远”,能不能给这么个庞然大物做属国,还要看中央王朝的脸色。汉字这种象形文字,对东亚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有着巨大的历史贡献,但是换一个角度看,也可能是造成东亚缺乏竞争力的“罪魁祸首”。为什么春秋战国时代是东亚文化发展最灿烂的时代,百家争鸣的很大原因是“百国齐放”。

谁强谁有话语权,谁强谁能让周边国家向你臣服,谁强谁有资格做天朝上国,谁强谁有资格让别的国家向你纳贡。这是自古以来国与国之间相处的法则,这个强体现在军事经济,文化等方面。谁?当然是大明了!大明立国276年,期间周边国家对明朝称臣纳贡,主要是以下几点原因:

明朝实力强大

明朝前期军事实力非常强,能打败元朝的军队不容小觑,虽然老朱杀了很多大将,但是明朝的军事实力还是挺强的。老朱继位后就向占城,安南高丽等国去宣谕,这些国家也都接受了明朝的文册,究其原因还是明朝军事实力强大,想象一下不可一世的元朝都被明朝消灭了,这些小国本身也没什么实力,还是臣服的好。

明朝军事实力几经变故,却依然具有很大的威慑力,比如万历朝三大征之一的朝鲜战争。朝鲜是15个不征之国之首,明朝不但不入侵朝鲜,在朝鲜有难的时候还要出兵相救。日本欲占领朝鲜,再通过朝鲜进军明朝,进而称霸亚洲。

此时虽然处于明朝后期,但是军事实力仍然不弱,打赢了战争,像明朝这样的好大哥可不多。在之前有对倭寇之战,蒙古之战,直达崇祯时期还有名将,还有关宁铁骑,秦军与洪军。相对而言,明朝军事实力一直不弱,因此让周边国家臣服的主要是军事实力。

明朝经济贸易产业发达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臣服周边国家臣服明朝主要是一个字“利”。明朝无论是铁,造船,建筑,丝绸,纺织,瓷器等方面都在世界遥遥领先,产量占全世界三分之二,农业产量占比也相当高,手工业也不断扩大。

这就为贸易提供了基础,有了造船业才有了郑和下西洋的壮举,促进了经济贸易文化的交流。手工业发达可以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这些条件都是当时同时出现的,这些条件的同时出现就为贸易提供了条件,而周边国家也能通过贸易得到利益。

明朝外交方式恰当

明朝的外交方式是恩威并施,一边打你,另一边给你个西瓜。对于听话的周边国家明朝给予良好的政策,保证他们的既得利益,这样让这些本来就崇尚明朝的国家更加死心塌地。对于不听话的国家明朝会大兵压境,待他们怕了之后再进行安抚,再给点东西,这些国家自然就臣服了。

郑和下西洋的时候,更是将大明的政策进行广泛地宣传,让更多国家知道大明。多国与大明建交,促进贸易,让大量资金流入明朝,确立了主导地位,这样就更利于统治。

其实说到底所有的臣服,外交,贸易都是在考虑到利益的情况下才有的,在大明国破的时候,那些臣服的藩国又重新找到了新的臣服对象。还是那句话谁强(很多方面)谁能让周边国家臣服,那些臣服的国家是为了利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多少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多少年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王朝 崇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