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背景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如何看待崇祯煤山自尽?

如何看待崇祯煤山自尽?

1644年,明朝崇祯帝北京城破之后,在煤山自缢。那么崇祯帝为什么会自缢?又是哪一股势力进攻的北京

(崇祯帝)

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背景-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张献忠的起义军南方吸引了明军的军事力量,清军东北牵制明军的主力,河南山西、山西、河北山东等地明军势力较为疲弱,李自成率领起义军一路连战连胜,势如破竹,攻占北京,逼得崇祯帝在煤山自缢。

(李自成)

1639年,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军在谷城再度起来反抗明朝,并在房县战胜明军左良玉部。明廷派遣大学士杨嗣昌率领军队十万围剿张献忠,因而调动河南、四川、山西的军事力量全面对付张献忠。张献忠为突破包围圈进入四川,并在四川境内与明军精锐周旋。明军精锐都在四川,湖北防务薄弱。1641年,张献忠出其不意,迅速出川,以闪电般速度突然出现在襄阳城下,并攻占襄阳,杨嗣昌***。张献忠向北进入河南,但被左良玉打败,投奔李自成,然而,李自成却想杀张献忠。于是张献忠出走,1642年率军攻略安徽,1643年,进入湖北占领武昌,又进入湖南江西,1944年初张献忠再次进入四川,先后占领重庆和成都,并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权

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背景-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景山公园崇祯殉国处)

1640到1642年,明清双方在关外进行松锦大战,双方共投入十几万大军进行厮杀,但明军惨败,伤亡5万多人,从此,明军再也无力抵挡清军的攻势。此后,双方一度议和,但以失败告终。皇太极派其兄阿巴泰率领军队攻打河北北部,并分兵攻打了山东莱州等地,此役进行了7个多月,俘虏三十多万人,给所经过的地区以巨大的破坏,大量当地的官员或将领被杀。

大家好,我是湖水太凉钱谦益,很高兴作答。如何看待明朝崇祯自缢于煤山。我觉得是咎由自取,虽然很多人都说明亡于万历,但崇祯接手的时候没有农民起义,虽然挡不住后金的掠夺,但就和以前匈奴南下一样,除了损失金钱部分土地外,对明朝的统治也不存在颠覆性作用,何况历史给了崇祯十七年。

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背景-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看似勤奋,实则都在做无用功。勤奋好吗?好,比比他的哥哥爷爷,崇祯确实是个勤政的好皇帝。但是有时候方向错的话,越勤奋越危险,一动不如一静。比如一上台,就裁驿站,朝廷得不到多少实惠,却整出个李自成。尤其崇祯是个矛盾体,像天启甩手魏忠贤自己做木匠,不管好坏,很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有连贯稳定性。但崇祯在大政方针上,如对农民军是剿是抚,对满清是死磕还是先议和,经常左右摇摆。

二、对文臣没有驾驭能力。崇祯一上台不费吹灰之力就灭了魏忠贤,可谓一派欣欣向荣,要中兴的感觉。但是崇祯将阉党案扩大化,导致东林坐大,同时荒废厂卫,导致言官文官集团失去控制,最后变成谁都不干事,谁干事弄死谁。要知道,作为一个亡国君,手下竟然没有一个能祸乱朝纲,坚定不移贯彻昏君亡国举措的奸臣,很难理解。要知道,天启年间各地纷纷给魏忠贤造生祠,可以看出官员们还是怕死的,可到了崇祯时期,就一个个变的正义凌然,个个都不怕死。所以在位17年换了19个内阁也不顶用。

三、对武将太过苛刻。明末能打的名将其实比任何一个末代王朝都多,袁崇焕,卢象升,洪承畴、曹文昭、孙传庭………但崇祯对武将太苛刻,卢象升被坑死,孙传庭打得李自成只剩18骑,提个建议,就被下狱三四年,背后战死,崇祯惊人还说他临阵脱逃。

四、甩锅侠。每次战败,总要拿人开刀。最典型的就是和陈新甲密探议和,泄漏后斩杀陈新甲,这种领导谁愿意跟他干活,一不留神就把锅扔给你。所以到末期,想南迁,想调吴三桂回手京城,就是没一个大臣去揣摩圣意,提出来,都怕事后背锅死。

五、对百姓***仁慈。临死一句“明朝之亡罪责在我,闯贼入京后可鞭挞我尸,但不可祸害百姓”,感动多少明粉。但他们忘了攻破北京,就是崇祯口中的百姓,是被三饷(辽饷,剿饷和练饷)逼得走投无路的老百姓。

不是任何时候,一死就可以一了百了的。不如商纣王不也是君王死社稷?“朕非亡国之君,诸臣皆为亡国之臣”真的这样吗?看看晚清被太平天国拿下半壁江山(李自成实际控制地盘不多,只不过一路直攻北京),原有军事力量绿营都被打残了,硬生生靠下放权力,重用汉人,团练,弄出曾胡左李,灭了太平军,后来还搞了洋务运动,搞了“同治中兴”,多续命几十年。最后推荐一本书《大明亡国史崇祯皇帝传》记录一个不迩声色,励勤图志的年轻君主如何起早贪黑辛辛苦苦走向破家亡国的不归路。

有明一朝,皇帝对臣下刻薄寡恩,国家无事的时候,刻薄寡恩臣子也没有其它地方去,也没多大事,国家有事的时候,群雄并起,寡恩继续,刻薄更甚如前,最终君臣关系完全破裂,文臣武将纷纷投降,择主而事去了

孙传庭傅宗龙都是对国家有大功的人,一旦与我们这个皇帝意见不一,马上下狱,陈新甲为皇帝与金议和,事情败露,皇帝把责任一推干净,把陈新甲杀之了事,相反,手中有兵的军阀,皇帝却不敢拿他们怎么样,

就这样的皇帝,临死之前,还说诸臣误我,我看死了也活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崇祯死后的历史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崇祯 李自成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