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周国之后是隋朝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上周国之后是隋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南北朝各国灭亡顺序?
先说北朝,由鲜卑族人建立魏朝,后分裂为东西魏,不久分别由高氏和宇文氏篡国,建立周国和齐国,与南朝的陈国三足鼎立,后齐国高氏被周国宇文氏灭国,周国被隋朝隋文帝篡国后一统天下。
南朝就精彩,在刘宋刘裕建立宋国时,其实力大大强于北朝,不急其子孙不断作死,皇权更迭不畅,朝堂不稳,之后相继建立了齐、梁、陈三国,国力是依次减弱,到陈国时已经是偏安一隅,无力与北朝争雄了。
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在南方,先后有宋、齐、梁、陈四个政权的更迭。分别是宋(420-479年)、齐(479-502年)、梁(502-557年)、陈(557-589年)。历史上把宋、齐、梁、陈这南方四朝称之为南朝。
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中国南朝同时代并存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北魏(386—557年)、东魏(534―550年)、西魏(535年―556年)及北周(557—581年)均由鲜卑族建立,北齐(550—577年)则由鲜卑化汉人所建。
周武王定都镐京之后,为什么还要周公营建新的国都洛邑?
那不是新都,那是三座特大型监狱。其初心是来教化草原商的遗民,就像“恭德林”一样。后来把三座监狱改名为雒邑。为什么要教化商人呢?。草原商来自辽河流域,蔓延至华北又入侵东夷,以东夷的名义入侵华夏履履迁移新都,占领殷地名阅殷商。入侵华夏灭了中原华夏。不断的追杀夏人用以祭祀草原商,华夏文明在中原彻底灭亡。祭祀活动在中原全面推行几百年,中原全部成了草原商的卵巢,孚化的全是草原后代。周武王灭商之后,要用先进的文化统治中原,必需以仁致礼义统治教化草原商。才建了这个教化监后改为雒邑。
西周末年,犬戎攻入镐京将其焚毁,周平王东迁洛阳延续周王朝的国祚,称作东周。
如果没有洛阳的存在,那么可能也就没有了后来的东周王朝,可洛阳的兴建,并非是为之前的周天子一早知晓平王东迁的事情,特意为了延续王朝而建设。
实际上,西周有两座都城,一座是镐京,一座是洛邑,前者称作宗周,后者称作成周。
打从周武王伐纣克商,就觉得镐京的位置偏西,无法真正巩固对于天下的掌握,尤其是对于东方的殷商遗民的掌握更是不足,所以下令建设洛邑,也就是成周城。
只可惜武王在位仅仅三年就驾崩,其子周成王年幼,周公旦辅政的时期发生了三监之乱,而周朝也加速了对于洛邑的营建,使其成为了周朝的另一座都城。
周朝起源于如今的周原地区,周人的先祖古公亶父在岐邑建立都城,周文王时代迁都到了后来的丰京,并让儿子武王兴建镐京,而当时西周的旧都在丰京,丰、镐都是周人的都城。
正式取代商朝后,武王定都在丰、镐,不过一般来说人们更倾向于镐京,丰京存在感很低。
《诗经·大雅》之中有“考卜维王,宅是镐京”的句子。
“成王在丰,使召公复营洛邑,如武王之意。周公复卜申视,卒营筑,居九鼎焉。曰:“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作召诰、洛诰。成王既迁殷遗民,周公以王命告,作多士、无佚。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成王自奄归,在宗周,作多方。既绌殷命,袭淮夷,归在丰,作周官。”(节选自《史记·周本纪》)
《尚书·周书·多方》原文
成王归自奄,在宗周,诰庶邦,作《多方》。
惟五月丁亥,王来自奄,至于宗周。
周公曰:“王若曰:猷告尔四国多方惟尔殷侯尹民。我惟大降尔命,尔罔不知。……尔乃自时洛邑,尚永力畋尔田,天惟畀矜尔,我有周惟其大介赉尔,迪简在王庭。尚尔事,有服在大僚。”
译文:
五月丁亥这天,成王从奄地回来,到了宗周。周公说:“成王这样说:啊!告诉你们四国、各国诸侯以及你们众诸侯国治民的长官,我给你们大下教令,你们不可昏昏不闻。……你们如果用这个洛邑,长久尽力耕作你们的田地,上天会怜悯你们,我们周国会大大地赏赐你们。把你们引进选拔到朝廷来;努力做好你们的职事,又将让你们担任重要官职。
以下是尚书.毕命原文:
康王命作册毕,分居里,成周郊,作《毕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朏。越三日壬申,王朝步自宗周,至于丰。以成周之众,命毕公保厘东郊。 王若曰:「呜呼!父师,惟文王、武王敷大德于天下,用克受殷命。惟周公左右先王,绥定厥家,毖殷顽民,迁于洛邑,密迩王室,式化厥训。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周国之后是隋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周国之后是隋朝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