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七下历史隋朝要记得考点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七下历史隋朝要记得考点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的重点是哪些课?
重点是第五课,第八课,第九课,第十二课,十五课,十六,十八课。
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例如夏朝、商朝、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特点。
2. 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例如孔子的思想、儒家经典《论语》等。
3. 秦朝统一中国:例如秦始皇的改革、统一中国的措施、对各地文化的影响等。
4. 汉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例如汉武帝的政治制度、汉朝的文化繁荣等。
5. 三国时期:例如三国时期的政治和军事形势、蜀汉、魏国、吴国的兴衰等。
6. 魏晋南北朝时期:例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佛教的传入、文学艺术的发展等。
7. 唐朝和宋朝的政治和文化:例如唐朝的政治制度、唐朝的科技和文化、宋朝的政治制度、宋朝的文学艺术等。
8. 明朝和清朝的政治和文化:例如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清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清朝的鸦片战争等。
七年级下册期末历史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课程。
1. 我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包括夏、商、周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治理方式。
2. 关于世界上著名的古代文明的介绍,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印度等。
3.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发展,包括造纸术、火药和指南针等重要发明,并且这些发明在世界上的影响。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两位高僧)
第6课北宋的政治(重文轻武)
第11课元朝的统治(版图最大民族交融形成回族,巩固边疆的措施)
14课明朝的统治(加强统治的措施,厂卫,八股取士)
18课统一多民族的巩固和发展(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四个方位巩固边疆地区的措施)
20课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军机处,文字狱,闭关锁国)
3.科举制的创立(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
4.(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5.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6.
徐州中考历史必考点?
1. 中国历史的分期: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宋元明清等。
2.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封建制度、科举制度等。
3. 中国的四***明: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
4. 中国的代表性文化和思想:儒家、道家和墨家思想等。
5. 中国的历史名人:夫子孔子、法家始祖韩非子、[_a***_]、李白、白居易、杜甫、陶渊明、文天祥等。
从隋唐至清选官制度的变化的作用?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用九品中正,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京和地方担任***。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他令各州每年贡士3人,后设不同科目选拔人才。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选拔人才,就是以应策取士。分科取士就是科举的前身。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创立完善科举的关键人物。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常设的科目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多种。其中明法、明算、明字等科,不为人重视。俊士等科不经常举行,秀才一科,在唐初要求很高,后来渐废。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进士考时务策和诗赋、文章,明经考时务策与经义;前者难,后者易)。
唐高宗以后进士科尤为时人所重。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常科的考生有两个来源,一个是生徒,一个是乡贡。由京师及州县学馆出身,而送往尚书省受试者叫生徒;不由学馆而先经州县考试,及第后再送尚书省应试者叫乡贡。由乡贡入京应试者通称举人。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礼部试都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闱也就是考场的意思。 唐太宗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选拔。他即位后,大大扩充了学院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武则天载初元年二月,女皇亲自“策问贡人于洛成殿”,这是科举中殿试的开始,但在唐代并没有形成永制。 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702年。应武举的考生来源于乡贡,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摔跤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类升”。而在唐代最著名的武状元便是郭子仪了。
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他在位期间,曾在长安、洛阳宫殿八次亲自面试科举应试者,录取很多很有才学的人。***年间,任用***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以后成为定制。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七下历史隋朝要记得考点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七下历史隋朝要记得考点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