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土木堡历史真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土木堡历史真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土木堡之变逃回来多少人?
土木堡之变明军损失二十万。
土木之变,亦称土木堡之变,指发生于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北征瓦剌的惨败事变。
正统十四年六月,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大举进兵明境,明英宗朱祁镇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劝阻,七月明英宗令皇弟朱祁钰留守,亲率大军出征。八月至大同,闻前线战败消息后,王振决定回师。退至土木堡时被也先率军包围,军队死伤惨重,王振被杀,英宗被也先俘去, 兵部尚书邝野、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
土木之变后,明英宗沦为瓦剌军队的阶下囚,于谦同文武官、内外臣拥立朱祁钰称帝,重新建立明朝政治核心。1450年(明景泰元年)放回明英宗,1457年夺门之变英宗复辟。
为什么明朝土木堡之变,50万军队被灭,明朝还可以延续很多年?
明朝土木堡之变,大明号称五十万的精锐被全歼,跟随明英宗御驾亲征的几乎整个朝廷文臣武将也被扫掠一空,英宗自己被俘。可以说,对明朝而言是个晴天霹雳,打击巨大,差点要了明朝的老命。
但明朝最终转危为安,渡过这个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这其中的原因,小哥觉得,大致可以从天时、人和、满血复活三方面来解释概括:
1、天时
土木堡之变发生在1449年,此时大明建国已经八十多年了,在经历了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宣宗朱瞻基等前辈的开拓和发展之后,此时的大明正处于巅峰阶段。不管是经济也好,军事也罢,对于漠北的瓦剌(漠西蒙古)来说都是巨无霸的存在。
所以,强大的国力在这儿摆着,明军对于瓦剌以及其他蒙古部落一直处于战略进攻的主动态势。土木堡之变,其实完全是人祸所为,确切说更像是一场意外,绝不是真正实力的写照。要不然,大明也不会在后来的北京保卫战中取得胜利,让瓦剌无计可施,无利可图,最终只能带着朱祁镇这个高级又鸡肋的战利品灰溜溜跑回草原了。
一句话,刚经历完上升期,正处于稳定强盛期的大明,还远没有到亡国的时候!
2、人和
这一点,其实反而倒需要感谢瓦剌人了。为什么?
小哥的看法是,土木堡之变发生前,英宗治下的大明朝廷,文官、宦官、武将集团之间你争我夺,人心不齐,大家为了自己的利益斗得不亦乐乎,国势日殆。但土木堡之变后,大家的目的变得高度统一,那种兵败失主的耻辱感和亡国灭种的紧迫感反而让大家同仇敌忾,一致对外。
所以也就不难理解,在于谦力排众议,坚定不南撤的战略部署后,在他的带领下,大家迅速拥立郕王朱祁钰即位,然后从全国各地迅速调集各路勤王兵马,火速拱卫京师,虽然艰苦卓绝,最后还是成功地打赢了北京保卫战,挽救了处于极度危险中的大明王朝。
只要自上而下的文官系统稳定,中央集权稳定,稅收稳定,中央***有钱了,军队随时可以招来,
但是,如果官僚系统崩塌了,军队再多,也只会成为障碍,因为官僚系统崩塌,预示这地方势力崛起,地方势力崛起,军队就将军阀化。
明朝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朝前期,是官僚系统最稳固的时期,皇帝被抓了,损失军队了,完全不是问题,不会伤及根本,
因为事变是突然发生的,地方的军队、文官系统还没来得及反应,所以,也就不可能割据一方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土木堡历史真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土木堡历史真相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