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上真正的矛盾,隋朝内部矛盾

kodinid 4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上真正的矛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上真正的矛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隋唐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
  2. 隋朝为什么会突然土崩瓦解,有什么历史必然性?
  3. 隋唐时期是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和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有什么不一样吗?
  4. 有人说隋朝是断送在隋炀帝杨广手上的,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隋唐统一南北的历史条件?

1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2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隋朝历史上真正的矛盾,隋朝内部矛盾-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4南朝政权本身的腐朽。

客观条件:①长期以来,由于北方民族的大融合,南北对峙的民族矛盾逐渐消失; ②江南经济发展,南北经济发展水平差距缩小,为隋朝统一全国提供了物质条件; ③广大人民经过长期的战乱,向往统一。④南朝陈***本身的腐朽。 主观条件是隋朝的强大隋文帝的仁政。

隋朝为什么会突然土崩瓦解,有什么历史必然性?

杨广的操之过急!

隋朝历史上真正的矛盾,隋朝内部矛盾-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凭心而论,炀帝雄心壮志,智识高远。但一切的一切,不能认清形势,什么事都操之过急,好大喜功。比如,以隋的国力,灭高句丽易如反掌,但他刚愎自用,亲自出征指挥,一来军事指挥错误,二来为保护君主军队有所顾忌。另外君主因一己之事功,求片面之荣耀,为意气颜面,不计代价,对弹丸之地数次倾全国之力,终至大错。一次两次三次,倾全国之力欲成此一人事功。国家机器火力全开超负荷反复运行数次,出现底层的农民起义。这本不碍事,宋代农民不满贫富差距,起义多了去了,只要国家上层巩固,运行机制正常,反手就能灭了底层***。隋朝文帝、炀帝父子,两代人用尽全力地削弱自魏晋以来数百年的家族大联盟传统,为了一家昌盛巩固领袖家族位置集权。终于,上层建筑出现裂痕了,杨素的儿子杨玄感跳了出来,这就是大家族们在长期高压下无可奈何终于做出的反应:怎么着都是死,换了你杨家吧!本可弹压的内部矛盾被高句丽之败引爆。

再说大运河。大运河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如此浩大的工程,利于千功万代。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问题的关键,这么一个庞大的工程,需要周密部署,稳步推进。但工和从开工到完工仅仅用了五年时间,期间为开凿大运河役使民力,几百万,大大超出了国力所能承受的范围。大运河开通之后,隋炀帝曾“游幸”江都。605,610,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扬州)。“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沿途几百里的州县都要献食(《隋书》卷二四《食货志》)。隋朝大运河,其开凿必然脱离不开间接地屠***民。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隋书·刑法志》)。618年三月,宇文化及等煽动军士兵变谋反,炀帝死于江都之变。

隋的诸多措施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后世唐代全盘继承隋制和运河南北交融之利,这份巩固集权的大礼遗产,奠定了华夏大一统第二帝国的如日中天

隋朝历史上真正的矛盾,隋朝内部矛盾-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唐时期是历史上第二次大一统,和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有什么不一样吗?

谢邀。隋唐,继秦汉之后,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二次大一统时期。

公元6世纪后期,混一南北的隋朝终于诞生。这个新王朝辖有农民数百万户。***又实行府兵制度,把一部分民户编入兵府,服兵役,从而保证了兵员的来源。兵府的数目,腹心的地区多,边远的地区少,使中央***掌握强大的武装力量。

隋朝首创了开科取士的科举制度。科举不仅是皇权团结整个地主阶级的办法,还向除从事几种被视为“贱”的职业以外的民户开放,欢迎他们的子弟通过考试进入仕途,加入地主阶级的阵营。

隋朝完全有可能长治久安,但是它同800年前的秦朝一样,二世而亡,共仅38年。父亲杨坚创业,儿子杨广便成为亡国之君。

秦汉是一个繁荣富强的王朝,我国人数最多的民族至今仍以汉为族名。在当时的世界上,汉和罗马东西辉映,是两个最发达的帝国。

大一统不仅是地域统一,更重要的是文化的统一,比如秦朝书同文车同轨,全国统一度量衡,焚书坑儒等等,而统一仅仅在政治上和地理上统一。


秦汉时期大统一诞生了强汉天下和大汉民族,产生了“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汉武大帝和“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致皆为汉土”的汉宣帝

随唐时期大一统产生大唐盛世,繁荣壮大了大汉名族。

两个朝代都是中华民族历史上值得骄傲的朝代,同时也是开疆拓土,张我国威的朝代。

秦汉结束了东周以来500多年国家不统一,社会混乱的局面。

而隋唐结束了自东汉末年开始,到唐朝建立期间400多年的社会动荡,混乱的局面。


秦汉时期的大一统是奠定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基础,而隋唐时期则是将这个制度推向成熟。

有一种说法是隋唐只是在秦汉的基础上小修小补。笔者不是十分认同。虽然这两个时期都还处于封建时期,但是隋唐时期也不是没有建设性、开创性的建树。

而且虽说开创总比后续发展强,但是不可抹杀后续的发展的重要。因为就像一个人一样,不能说他的出生比他的后续的成长更重要,这两者是等同地位的。没有出生就没有成长,但是没有成长,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

一个是基础,一个是成熟,这两者都很重要。

而秦汉时期的经济和隋唐是不能比的,这是历史发展,生产技术的进步所导致的。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高度繁荣的一个时期。富强、开放是隋唐时期的主流。

这也是儒释道三教合流的一个时期。中国与世界的交流十分频繁,唐代是丝绸之路沿途贸易活动的鼎盛时期,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等。周边国家纷纷向中国派遣留学生

秦汉时期出现了“明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民族自信,而隋唐开放包容的民族自信则使得隋唐***取民族宽容的政策,所以少数民族对中华民族的认同也在这个时期不断加强。

而隋唐大一统较秦汉大一统明显不同的是,他的选官制度出现巨大变化,也就是科举制度的产生。这个虽说是在南北朝时期就已经出现萌芽了,但是真正成熟是在隋唐时期。

汉代丝绸之路

秦始皇公元前221年消灭六国,结束了战国纷争局面,公元前207年秦朝[_a***_]。公元前206年至公元前202年楚汉之争。西汉公元前202年至公元8年。王莽新朝公元8至公元25年。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

隋朝581年建立,589年灭陈朝统一全国,618年灭亡。唐朝618年建立,907年灭亡。

隋唐第二次大一统与秦汉第一次大一统不一样的地方:

1、秦始皇和刘邦之间没有亲属关系,杨坚和李渊之间有亲属关系

秦朝是华夏族建立,汉朝汉族建立,秦朝的华夏族可以等于汉朝的汉族。秦始皇嬴姓赵氏,名政,和刘邦没有任何关系,也就是说秦朝皇族和汉朝皇族没有亲属关系。

隋唐是汉族建立的,隋唐杨氏李氏皇族有鲜卑族血统,有亲属关系,同属关陇军事贵族集团。

2、战国时期七雄纷争是华夏族之间纷争,秦朝解决了战国相争局面。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尤其长江以北区域民族融合很厉害,隋朝结束了南北朝局面,是在民族大融合基础上建立的朝代

秦朝消灭六国而统一,这六国属于华夏族。隋朝统一结束了南北朝对峙局面,北朝民族关系比较复杂,西晋王朝短暂统一,316年亡国,东晋317年建立,420年灭亡。420年至589年属于南北朝时期。南北朝时期是中华民族大融合时期。

3、隋唐选人用人有了科举考试制度,秦汉时期没有科举制度,靠军功世袭或者选良家子弟,举孝廉入仕。

4、秦汉军队里用异族将领很少。

有人说隋朝是断送在隋炀帝杨广手上的,你觉得这是为什么呢?

谢头条!隋朝灭亡原因是多方面的,客观原因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长达三百多年的南北朝时期,各种矛盾错综复杂,加之隋朝实行了“三省六部"政治制度和封建科举用人制度,在极大地限制了各种特权思想、沉重的打击了陇西等贵族势力的同时,激化了皇权与各种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随着各地农民起义的爆发,各方贵族势力趁机反扑,最终让隋朝走上了灭亡的道路。

说杨广断送了隋朝:主要是杨广政治残暴。一方面,杨广为了巩固皇权,树立权威,于朝堂之上宠信奸侫,排除异己,滥杀无辜,引起朝廷上下震动。另一方面,杨广不知休养生息,过度耗费国力,大量使用劳役,修宫殿,凿运河,经济上横征暴敛,让天下百姓苦不堪言,军事上残酷镇压各地农民起义,再次加重经济负担。

其次,杨广破坏了他父亲亲手制定的"三省六部"政治制度,让他的权力失去了监督和限制,导致他在朝堂上谁有不同政见,谁反对他,他就贬谁、杀谁,隋朝的大臣议政制度被杨广独断专行完全取代,从政治制度上动摇了隋朝的根基。

第三,隋炀帝杨广破坏了隋朝的法律体系。《开皇律》和《大业律》是隋朝的根本***,体现了隋朝的司法文明和进步,但由于杨广将自己置于政治制度和法律之上,听不进正确的建议和主张,思想和行为上完全被宇文父子控制,亲小人远贤臣,大搞营建,耗费国力人力和财力,逼反民众,兴师问罪残酷镇压,无法无天,自取灭亡。

第四,隋文帝杨坚、隋炀帝杨广自始至终没有处理好皇权与贵族势力之间的矛盾。由于隋朝的建立和新制度的构建,让隋朝在政治上和贵族势力产生了间隙与矛盾,这些矛盾随着隋炀帝杨广的独裁统治愈演愈烈,叫秦琼罗成程咬金、伍云召、宇文父子、李氏父子等,这些前朝和当朝的贵族或贵族后裔,最后成了隋朝走向灭亡的掘墓人。

谢谢邀请;隋朝确实是断送在隋炀帝杨广手上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原因是隋炀帝好大喜功,不考虑国家的经济承受能力,他的一些举措,远远超过了整个隋朝民众能够承受的能力,因为隋炀帝所属的那个年代,虽然经历了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国力有所增强。但总体而言,生产力还是很落后的,就像初生的小鸟羽翼还未十分的丰满,这个时候隋炀帝过多的建造很多工程,发动大规模的战争,使很多青壮年的离开了农业劳动,使农业劳动的人口锐减,生产的粮食就会紧张,在中国古代社会里,粮食是国家稳定的基石,一旦产生严重的饥荒,很容易造成社会的***。

当然隋炀帝的失误表现不只在一点上,比如用人上的错误,不愿意听取正确的意见,过高的估计自己的能力,个人过多贪图享受,不考虑最基本的民生问题,产生了严重的内忧外患,由于多种不利因素的综合发酵,导致这个没有经历多少年的朝代风雨如磐,最终走向衰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上真正的矛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上真正的矛盾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隋朝 杨广 隋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