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物

kodinid 4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代女诗人薛涛是有争议的人物,我正在头条连载她的研究心得,你们如何评价薛涛?
  2. 安史之乱阻挡叛军2年确保唐朝半壁江山,张巡为何饱受争议?

唐代诗人薛涛是有争议的人物,我正在头条连载她的研究心得,你们如何评价薛涛?

谢邀请,薜涛女诗人的诗有争议也很正常,我看过她的一首诗也很好,至于是有人推还是诗有人帮写我认为无人考究,历史上的事谁也无证据。就李白.王之涣的诗还有争议,我这小民更无从说起。

谢邀!

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物-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恕我阅读面狭窄,于薛涛的作品并不熟悉,只略知其身世,但也仅限于在百科上能查到的资料。

但是,在这里我要向题主特别提出自己的观点:

第一,薛涛在成都生活过。自古以来,蜀地女人的社会地位就很高,思想较其他地方的女人更自由更大胆,从不缺乏抗争精神。汉代卓文君敢跟司马相如私奔,在成都平原从来就是一段佳话,从来没有受到礼教的鞭挞。另有四川广元籍女人武则天在唐朝登基成为我国古代史上唯一的女皇,也给蜀地女人撑起了精神大旗,影响十分深远。

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物-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第二,富庶的地方,对女性更为尊重,且一直注重对女性的科技文化教育。蜀锦就是世界纺织品历史上最耀眼的明珠,开创于唐朝,流芳于后世。蜀地的女性为蜀锦的生产制作贡献了自己的聪明才智。另有“织补”这项技艺,也是蜀地的发明,可将高档织物的破损之处修复如新(具体的您可在网上搜索)。

第三,薛涛本人发明的“薛涛笺” 曾风靡一时,受到极力追捧。如果放在现在,她算得上发明家,可申请并享受专利。她的眼光和智慧,具有开创性和独到性。她受过的教育,也决不仅限于诗书,可能具备一定的技术知识

以上几点仅供参考。别问我为什么知道,我四川的。呵呵!

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物-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谢邀!

薛涛唐朝女诗人,能被称为“唐朝四大女诗人”之一的薛涛,可见其才华和影响绝非一般!但是名人是非多,争议也多!

薛涛生于长安名于蜀中。因家庭变故从一个大家闺秀,沦落为风尘乐妓。以自己超群的容颜和不凡的才艺,结识了当时的许多文化名人。

自古才女情波折!薛涛以一首《谒巫山庙》受到身为节度使韦皋的青睐,用现在的话来说也成了他的包养女秘书。作为韦皋身边红人的她,再加上才华出众从此名声大作。因持才傲物的张扬也遭到韦皋的抛弃。

和元稹的情感纠葛,本就是一场无果的结局!其实,薛涛就是没有乐妓的名份,风华正茂的元稹,也不会和一个比他大十多岁的半老徐娘厮守终生。俗话说的好:薛涛只不过剃头挑子一头热而已。再说自古才子多远志!更何况才华横溢、自幼丧父、志存高远的元稹,也根本不会深陷在这无果的情潭里!

虽然从薛涛的简介解说中,看到了她的许多轻率和张扬,但完全没有影响到我对她人格的欣赏,和才华的叹服!

设身处地,现实生活中谁都体会到生活的不易,更何况那个时代的一个弱女子。为了生活,敢于面对和付出;为了爱情,敢于追求和珍惜,这就是人性的本真也是生活的强者,可歌可贺!



至于对薛涛的争议,这是必然的也是自然的!天分白昼、黑夜;物分优劣、高低;人分善恶、美丑,任何事物一但超越寻常,也就成了议论的焦点,***都认为自己看透了事物的本质,固执己见、大放厥词、竭力地排斥异议,来标榜自己,凸现自己,证明自己!这里面也夹杂着许多技不如人的人,在吹毛求疵中充满着羡慕嫉妒恨!

现在不是有那么一撮人,也黑******,鲁迅先生吗,更何况一个曾经混迹风尘的薛涛!这也是人性的使然,无法左右

咱们都知道,任何事物都会有不同的观点。知道了对薛涛的争议也属正常时!也就根本妨碍不了你写她的研究心得!

***s://m.toutiaocdn***/item/6760487118063010307/?***=news_article&timestamp=1574068406&req_id=201911181713260100140470352D236688&group_id=6760487118063010307[玫瑰][玫瑰][玫瑰][玫瑰][玫瑰]

安史之乱阻挡叛军2年确保唐朝半壁江山张巡为何饱受争议?

唐朝“安史之乱”中的睢阳之战,又称睢阳保卫战。张巡指挥城内数千官兵和百姓组成一支万余人的队伍,10个月内多次以少胜多,大小战400余次,累计歼灭叛军12万,为唐朝保住了东南半壁江山,唐朝最终能平定叛乱,张巡的睢阳保卫战立下决定性的功劳。

但是就是这样一位英雄,却饱受人们的争议。历代文人也好,当今的键盘侠也罢,无一例外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对张巡杀妾,许远杀仆食而分之的行为义愤填膺,恨不得将其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在一场决定唐朝命运的保卫战中,总有一些人抛开这场战争意义,而去讨论“食人”的正不正确,可不可耻,这是典型的以偏概全之举。

睢阳地处中原连接江淮之要冲,位置极其重要。 757年安禄山死后,其子安庆绪派部将尹子奇率同罗、突厥、奚等部族精锐兵力与杨朝宗合,共十几万人,进攻睢阳。面对强敌,张巡这个极具军事指挥才能的文人,指挥万余人,***用不同的军事策略,10个月之内牢牢钉住原地,将安史之乱的叛军拖在一个小小的睢阳城下。在这期间,张巡孤城苦战,没有任何援军前来求援。守城将士们吃光了粮食,开始罗雀捕鼠,吃草根观音土,吃军马....在这种极端恶劣情形之下,为了坚定守城将士的信心,才出现了张巡杀妾,许远杀仆而分食的惨忍之事。到最后东西都吃光了,才有食人之举,这也是以战争大局为重的无奈之举。

说起食人之事,历代饥荒,战争都曾经出现过。饥荒严重时,易子而食,甚至出现市场上公然卖人肉者比比皆是。又如长平之战之时,秦军团团围困赵军,赵军粮尽困守四十几日,***食之以充饥。再比如,二战时的列宁格勒保卫战,近三年围城造成数以百万计平民和官兵死于饥饿和炮火,到最后一样出现了食人的惨剧。这种情况是发生在极端条件下的极端行为,断不可用正常的道德标准来评价。历朝历代总有一些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家伙,对在外战争的将领说三道四,大肆发表高大上的言论。汉武帝时期的博士狄山极力推崇对匈奴***取和亲政策,认为兴兵动武不利与匈奴交往。汉武帝说既然你认为匈奴这么友善,那就派你去守边塞。结果到达边塞不到一个月狄山就死在了匈奴的弯刀之下。同样,言官灾难最为严重的明朝,身处京城庙堂之上的***言官们对王守仁,孙承宗,袁崇焕等将领都无一例外地说三道四,在他们的弹劾和妖言惑众之下,在外将领解职回家也是常有的事。

再回到张巡,经过雍丘抗敌,转战宁陵再到死守睢阳,两年间他从一个小小的七品县令上升为四品御史中丞,连跳数级。唐肃宗之所以如此跳级提拔,其一张巡赫赫战功,满朝文武皆可见。其二,唐肃宗要树立平叛之典型,激励人心。一个不到1万将士的孤城被十几万叛军围困数月竟然得不到大唐军队的援助,据《资治通鉴记载,“比镐至,睢阳已陷三日”,也就是说偏偏睢阳城破三日后援军就赶到了,一个月后贼首尹子奇就兵败身死。正因为睢阳保卫战意义太过重大,张巡许远一众英雄表现太过杰出,反印衬出朝堂上禄禄文武何等无能。英雄的张巡们被这帮可耻的小人所误,试想若是及时赶到解了睢阳之围,救出张巡,众将也将会在张巡的光环下顿时黯淡无光,他们都将成为张巡的陪衬。所以张巡的最好结局就是带着英雄的光环壮烈地死去。

一座小小的睢阳城挡住了数以十万计叛军的道路,用他们成千上万的阵亡,不仅使数以百万计生灵免遭涂炭,还保证了长江、淮河流域的赋税源源不断地输入朝廷,为日后平定叛乱立下了决定性的功劳。可惜因为绝境之中一些无奈事,被当时和后世各种非议。这些只懂得嘴上功夫的小人应该让他们在睢阳城感受一把被围困的滋味。鲜血和饥饿或许可以让他们闭上那张臭嘴。

值得欣慰的是,浩气长存的伟大英雄死后英魂犹在,无数被他庇佑过的百姓没有忘记他的功勋,张巡祠,张王庙遍布神州大地,香火绵延至今。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有争议的人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张巡 睢阳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