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褚遂良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褚遂良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说褚遂良的字高古?
褚遂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初学虞世南,晚年取法钟繇、王羲之,融汇汉隶,丰艳流畅,变化多姿,自成一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书家。
相传虞世南死后,唐太宗叹息无人可以论书。魏征称赞说:“褚遂良下笔遒劲,甚得王逸少体。”魏征认为,他对王字理解的深刻,有辨认王字真伪的能力。他的传世书迹有楷书《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伊阙佛龛》。
唐代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就这种文化的总体来说,是高于以前任何一个时代的。在这种文化的熏陶之下,涌现了一大批一流的政治家、文人、鉴赏家,他们礼貌周到,谈吐隽雅,有极好的艺术修养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艺术史研究的目的——像沃尔夫林《艺术史原理》中所说的——就在于把风格设想为一种表现,一种时代与一个民族的性情的表现,而且也是个人气质的表现。
褚遂良的书法,正好也体现了这几点。也就是说,在他的书法艺术之中,既可以看到他所处的时代的风气,也是他那个阶层的贵族气息的展示,同时,也可以见出他自己的那种可以称为“唯美”的审美态度。与他作为政治家一样,在他身上体现了艺术家的气质。
褚遂良死后葬在那里?
据康熙《镇江府志》卷21,褚遂良的墓在今苏南丹阳竹塘村。唐太宗去世时,褚遂良受遗诏辅政。也许是太刚直了,他坚决反对李治立武则天为皇后。因此,被贬为潭州都督,不久,又降职为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显庆三年(658年)十一月,褚遂良于忧愤中病死于爱州。
直到唐懿宗咸通年间,才得朝廷同意回归重葬,褚遂良的后人便将灵柩运到丹阳,葬于里庄竹塘村。
葬于阳翟。
褚遂良(596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人,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任吏部尚书,监修国史,旋为尚书右仆射,知政事。
死后追赠谥号“文忠”,于天宝六载(747年)配享高宗庙庭。唐德宗时追赠太尉,唐懿宗时经安南观察使高骈奏请,访求褚遂良后裔护丧归葬于阳翟。
姓褚的在历史上有什么名人呢?
褚德培
山东兰陵郡峄县人(今山东省峄城区)字集禧、号嵩华、别号元在,明朝御史。万历年乙卯举于乡,崇祯戊辰成进士。初授官为征仕郎行司行人、升任都察院监察御史,因政绩卓著又被明朝皇帝钦命为陕西道监察御史。文官北上救驾、为明朝皇帝立下汗马功劳。因劳累过度53岁病逝。崇祯皇帝为褚德培旨令建牌坊,(现枣庄市峄城区牌坊街),享食报府、县、乡建贤祠。(
1、褚蒜子:河南阳翟人,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褚蒜子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褚洽是武昌太守,父亲褚裒官拜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褚蒜子天生丽质,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养,从小就见识开阔,气度宽宏。十余岁便被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
2、褚飞燕:东汉末黑山军首领。张燕剽捍,敏捷过人,军中称为“飞燕”。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死后其子张方袭爵。
3、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唐朝政治家、书法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后出为同州刺史。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褚遂良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褚遂良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