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朝历史看管理,唐朝管理思想

kodinid 1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看管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从唐朝历史看管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影响?
  2. 唐朝时设置什么和什么管理系?
  3. 唐代管理城市的特点?

唐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影响

唐前朝边疆治理战略的实施,怀柔与攻伐政策的结合,保障了唐代疆域稳定,使大唐出现了“东至安东,西至安西,南至日南,北至单于府,盖南北如汉之盛,东不及而西过之”的盛世局面。

王朝实施的边疆策略,既有对前代的继承,也有因时而变的创新,在维护边疆稳定的同时,也埋下了一定的隐患,但是在当时来看,唐王朝的边疆政策促进了经济发展以及民族间的交流,为华夏文明的持续性发展提供了保障。

从唐朝历史看管理,唐朝管理思想-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时设置什么和什么管理系?

唐朝贞观年间,先后击败了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统治,唐朝先后还设置了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来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1、安西都护

安西都护府和安西大都护府乃是唐朝管理碛西的一个军政机构的不同时期的名称,其统辖安西四镇,最大管辖范围曾一度完全包括天山南北,并至葱岭以西至达波斯,在武周时期北庭都护府分立之后,安西都护府分管天山以南的西域地区。

从唐朝历史看管理,唐朝管理思想-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龙朔二年(662年)之后,吐蕃和唐朝反复争夺安西四镇,此处几度易手。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大量安西都护府驻军被调往内地参与平叛,导致安西都护府空虚,吐蕃趁机进兵安西,直到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镇相继完全陷落。

2、北庭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管理区域东起伊吾,西至咸海一带,北抵额尔齐斯河到巴尔喀什湖一线,南至天山。武周长安二年(702年),武则天于庭州置北庭都护府(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取代金山都护府,管理西突厥故地,仍隶属于安西都护府。辖境相当今阿尔泰山以西, 咸海以东, 天山以北和巴里坤湖周围地区。

从唐朝历史看管理,唐朝管理思想-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代管理城市的特点

唐代城市管理特点。:时间管理、行政管理、治安管理、赋役税收

对居民活动时间的管理。长安城区有严格的时间管制,实行街鼓、宵禁、巡查等制度

一是街鼓。街鼓制度应始设于唐朝,且仅限于京城,长安通往主要城门的大街有六街,皆设有街鼓,清晨,内城承天门鼓敲响后,各街鼓依次敲响,分别开启城门、坊门、市门;日暮,鼓声再响则诸门关闭,鼓声绝,则禁止行人在街上行走。《新唐书》载:“左右街使,掌分察六街徼巡。凡城门、坊角有武候铺,卫士彍骑分守。大城门百人,大铺三十人;小城门二十人,小铺五人。日暮鼓八百声而门闭,乙夜,街使以骑卒循行嚣謼,武官暗探。五更二点,鼓自内发,诸街鼓承振,坊市门皆启。鼓三千挝,辨色而止。”

二是宵禁与巡行。入夜,全城宵禁,金吾卫所设街使和御史台所设巡使负责巡查,街使负责街道,巡使负责两市,纠捕违禁之人,若持有官府文书或有紧急情况,方可放行。有史书记载,有人入城后,恰逢街鼓敲响,因距离住地较远,只得藏身桥下,避开巡使,翌日晨鼓响后再出来行走。

三是禁街。天子、宰相等出行时,实行禁街,每当出行时,由仪仗、仪卫、车舆、冠盖、羽麾组成浩浩荡荡的队列,沿途静街,不得有人行走,所过旗亭、市楼、外窗垂帘遮蔽,禁止窥伺,也不允许普通百姓居高临下观望。京兆尹出行,按规定也要“静通衢闭里门”。一些重要的官吏出行,对前后仪仗的规模和人数有不同规定,其他人士在街道遇见时,一般都要回避。对行道方向、不同城门使用的限制和范围、所乘车辆轴宽窄也有相应规定,以便和街道的宽度相适应,以保证交通秩序和出行的顺畅。时间和空间的管理和规定,正是在都城实行严格的坊市制的重要表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从唐朝历史看管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从唐朝历史看管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唐朝 安西都护府 北庭都护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