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高中历史明朝思想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高中历史明朝思想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统治思想的内容?
我国明清时期的统治思想是程朱理学。但在理学中,又有官方理学与非官方理学的区别。
官方理学是以明代薛瑄、胡居仁,清代熊赐履、李光地等人为代表的理学,其学与权力、利禄相结合,在理论上日渐僵化。
非官方理学是以明代罗钦顺、王廷相,清代顾炎武、王夫之等人为代表的理学,其学对程朱均有所批评,富有理论的创新性。
在明清,官方理学与非官方理学都批判心学。对他们来说,心学无疑是异端之学。
到底明朝的儒家思想是怎么回事?在下请教高人.?
明朝的儒家思想基本上是把宋朝的理学思想继承下来,理学是宋朝人程颐、朱熹对儒家的发展,这两人因此而继孔子之后被儒家尊为新的圣人。理学由程颐开创,程颐认为人生的目的在于把人训练成圣人,所以程颐坚决主张压制感情,认为没有感情就是最高的道德,所以他反对任何有感情的事物,包括文学艺术。在此基础上,程颐对妇女提出更高的道德标准,有人问过他贫苦无依的寡妇可不可以再嫁,他的回答就是著名的八个字“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朱熹在程颐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出了道学,其代表思想就是存天理,灭人欲,天理就是善,而人欲就是恶。所以人的最大生存目标就是让自己的思想靠近天理,而摒弃人欲。
朱元璋在明朝立国之时就将科举的考试范围限定在《四书》、《五经》内,而且以朱熹对《四书》、《五经》的注解为标准解释。而知识分子在明朝除了科举之外没有其他任何出人头地的途径,所以理学在明朝完全占据了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确在儒家思想范畴之内,但却不足以代表儒家思想,儒家的代表思想是“复古”。孔子认为人类最理想的状态就是西周时期,所以他的理想就是恢复西周时期的典章制度,即“复古”。
明朝的特点和影响?
1.明朝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的时期。明太祖通过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六部分理朝政,大大提高皇权,奠定了明朝君主专制集权政治体制的基本格局。这些措施具有不同于前代的明显特点,其作用一方面巩固了明王朝的统治,创造了比较安定的政治局面,另一方面也给明朝的统治埋下了危机。
3.颁布《大明律》,提出“重其重罪,轻其轻罪”。律法中又一历史性突破是首次设置了经济立法,使经济类犯罪有法可依!
4.八股取士是此时教育的模式。这是明代科举考试的重大变化,是君权加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体现。明朝规定,科举专取“四书”“五经”命题,并以宋儒朱熹的《四书集注》为依据,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见解,所谓“代圣贤立言”。行文格式有严格规定,文章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体用排偶,谓之八股文。这种高压专制、严格控制的奴化训练对中国的思想文化、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严重阻碍,但又是考试向标准化的重要发展。八股取士的目的是要拿思想上的统一来维护政治上的统一!
明朝调动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从多方面对中国古典文化进行了大规模的整理,包括类书、政书、丛书、文集、总集、字典、词典、书目等等。其中尤以类书和丛书为最,其规模宏大、编制精密,不仅在中国属于空前,即使是在世界文化史上也是屈指可数的。
明朝时期对古代科学技术的大力总结主要是由私家学者来完成的,这又一次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封建王朝重人文轻科技的缺陷。
明代地理学著作与史学近似,前期多官修,后期多私修,这与明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的强弱以及王学的兴起有一定的关联。方志的纂修在明后期也成为一种风尚。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明代继续发展,农学、医药学、金属冶炼等方面都居世界领先地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高中历史明朝思想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高中历史明朝思想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