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的历史很诡异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的历史很诡异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末大瘟疫是怎么一回事?
【明末大瘟疫就是这么回事儿】
中国瘟疫发展史,明末大瘟疫堪称数百年一遇的,主要集中在华北一带,虽然明朝的人口分布北少南多,但也造成了北方人口的严重伤亡。
其实,疫情的起点应该是万历初年,那个时候,个别地区就有零星疫情。这样持续到万历八年,疫情突然呈现高增长态势……历史记载:
“万历八年,大同瘟疫大作,十室九病,传染在接踵而亡,数口之家,一染此疫,阖门不起”。
大同地域与蒙古接近,人员往来密集,蒙古草原上常年发生的鼠疫,由此才入主了中原,这样的疫情开始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一直处于高发态势。
雪上加霜的是,到了万历后期,中国进入小冰河时期,低温、旱灾天气此起彼伏,一方面造成人口大量死亡,另一方面倒逼老鼠大量迁徙,助推了瘟疫大规模爆发,引发了瘟疫的快速传播。
鼠疫最常见的表现就是患者先是腋下和大腿间生一个硬包,逐渐恶化后,病患往往就是吐血而死,各种药物无效。面对传染性极强的现状,人们惊恐之余,不敢接近,不敢收尸,甚至到了一家死绝,无人收的局面。
一巷百余家,无一家仅免,一门数十口,无一仅存者”
还不仅如此,更加恐怖的是,人们没有认清疫情的源头和实质,面对严重的饥荒,成群的老鼠成为人们免已果腹的食物,争相捕杀食用,加之流民四处奔波逃亡,鼠疫的传播速度与范围一发而不可控制。
到了崇祯九年(1636年),鼠疫扩张到了陕北的榆林、延安,但此时陕西人口已流散各地,鼠疫并没有大规模蔓延到关中地区。
题主,我是老实人,我来回答你的问题。
据历史记载,就在明王朝内忧外患之时,一场大规模的瘟疫开始席卷了明王朝的大江南北。这场瘟疫发生于1633年,最早从山西开始爆发,一下子就席卷了山西全境。据《古今图书集成》记载:
在很短的时间内,这场瘟疫就扩散到陕西、北京、河北、河南、山东等地,并进一步演变成席卷南京、浙江等地的特大瘟疫,是明朝万历年间大瘟疫后的又一次大瘟疫。据记载,到明朝灭亡的1644年这场瘟疫都仍然在继续,在天津爆发,达到最***。据《明史》记载:
首先,这场瘟疫当时的人称之为“探头瘟”,瘟疫传染速度更快,死亡率更高。比如据记载,开封府武县感染上瘟疫的人“死者十九”,更有无数家庭直接满门灭绝。当时居然达到了一人染上瘟疫,全家人在短时间就会感染,不出两个月全家灭绝的情况。《阳武县志》记载:
明末鼠疫,又称明末华北鼠疫、京师大瘟疫、明末大鼠疫、疙瘩瘟,是指明朝崇祯帝在位期间中国北方出现的大鼠疫。 明代中期以后中国进入了一个空前少雨的年代,出现全国性的大旱灾。万历、崇祯年间,旱灾变得越来越频繁,大旱之年的比率也在增加。波及华北数省的大鼠疫首先在山西爆发。 明末大鼠疫开始于崇祯六年(1633年),地点是山西。崇祯十四年传到河北,并随着李自成和清朝的军队传到更多的地区。崇祯十四年(1641年),鼠疫传到北京,造成北京人口的大批死亡。[1]明末鼠疫这场大鼠疫是的“街坊间小儿为之绝影,有棺、无棺,九门计数已二十余万。”北京在1643年的8月到12月间,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所以当次年的4月,李自成攻进大明帝国的都城北京时,他面对的是一座“人鬼错杂,日暮人不敢行”的死城。[2]上海交通大学历史学系教授曹树基根据华北地区明朝末年地方志以及一些明代人的记录,在其论文《鼠疫流行与华北地区社会的变迁》中,首次提出了明末席卷华北地区的瘟疫实际就是鼠疫。近十年之后,他与李玉尚合著《鼠疫:战争与和平》,对前期的研究做进一步的完善,提出了“老鼠亡明”的观点。[3]异常寒冷的气候频繁引发水灾、旱灾、蝗灾、鼠疫等,成为波及全国范围的大瘟疫,形成“水旱灾——饥荒——瘟疫”的恶性循环,,成为明王朝崩溃的根本原因
说起明末的那场大瘟疫那叫一个惨,非常非常的惨,那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场浩劫,惨到民死国亡的程度。
那是一场严重的鼠疫,西方叫它黑死病。
发生在明朝末年(1633年到1644年之间)那时候气候异常,气象学家把它称作“明朝小冰河时代”,气温比一般的年份同期都要低,天气少雨,酿成大旱,大旱之后,民不聊生,各地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灾民遍地。
大灾之后必有大疫。
就在那一年山西首先爆发了鼠疫,后来又传到河南,随着李闯王进京带到了北京,最后遍及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等地区……
那一时期,京师大疫、天津大疫、河南全省大疫,死者十九,灭绝者无数。
有古书记载,千人同井,万人同穴,民死不隔户,大路通街无人走。
最严重的疫区,死者高达90% ,真是骇人听闻啊!
鼠疫是一种古老的***,在世上存留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它是一种烈性传染病。
听我家老人说:这病可吓人了,一人感染,***,今天得病,明天就死,甚至是上午得病,下午就死。
明朝末年,天空连续红了9天,这是怎么回事?
明明发生在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七月十八日的事情,咋又传成了明朝末年。
据中国、日本和韩国的史料记载,十八日夜间,突然“红气弥北天”,天空一片血红,持续9天之久,犹如世界末日到来,给人阴森可怕和胆颤心惊的感觉。
当时,该事件发生在我国东北靠近朝鲜和日本的地方,且天象多处在日本和朝鲜地界,因此对日本和朝鲜造成了极大的恐慌,并在很长一段时间被当成一场神秘的不解之谜来看待。
不过,随着人类对天象的渐渐了解,最终该现象被确定为“太阳风暴”,也被称为自然界的“太空武器”。
那么,太阳风暴究竟有多么可怕呢?
据资料显示,自1957年人类进入太空以来,卫星运行曾多次经受太阳风暴影响的事例。2000年,发生在法国的巴士底太阳风暴,就曾使多颗卫星发生故障,一颗卫星失效。
例如:美国地球静止轨道环境业务卫星的电子传感器发生故障,导致近两天的数据没有传输;美国先进成分探测卫星的一些传感器发生了临时性故障;美国太阳与日球层观测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输出永久性退化,卫星减寿一年;美国“风”卫星的主要传输功率有25%永久丢失;
日本黎明试验型X射线观测卫星的计算机遭到破坏;日本的宇宙学和天体物理高新卫星失去高度定位和电池板错位而不能发电,最终使该卫星于2001年3月坠入地球大气层。
太阳风暴含有高能X射线、伽马射线和带电粒子,会产生巨大脉冲,有摧毁所有围绕地球运转的人造天体的可能,无论是全球定位系统,还是人造通信卫星,或是国际空间站等。
同时,太阳风暴会引起电离层的分层结构混乱,从而干扰原本正常工作的无线电通信。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天空连续红了9天这个事情不是发生在明朝末年,而是发生在乾隆35年。
当然,这也只是在美国趣味科学的网站上有一篇文章写过这一***,我没有在历史资料上查到相关记载。不过网上流传着一张图片:
从图片上可以看出,这是来自日本的资料,时期是明和七年,也就是乾隆35年。
如果这张图画确实是日本真实的历史记载,那么天空变红***就应该是发生在乾隆35年,而不是明朝末年。
太阳风暴可以产生极光,而且这种极光不一定出现在南北两极,而是有可能出现在地球的任意一个地点。
太阳风暴产生的时候,里面会带有电磁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等离子体云,这些能量的强度有强有弱,当强大的能量冲击到地球的某个地点时,就会产生磁暴,因此极光现象就出现了。
但这种能量不是恒定持续的,如果有一股强大的风暴击打在东北地区,那个区域上空就产生了极光。极光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风暴能力强度有关,能量越强,持续时间就越长。乾隆35年的那场极光就是发生在东北地区,当时还影响到了日本和朝鲜,整整持续了9天。
一个朝代灭亡的原因有很多,中国古代的大多数朝代基本都是300年大限,这是因为古代的生产力比较落后,而一个朝代经过了300年的发展,其国家人口基数已经很大,所以一旦遇到天灾就很难去抵御,所以每个朝代的末年往往是叛乱四起,我们所熟知的明朝也是如此。
明朝末年,我国东北地区的天空当中曾经连续九天出现红色的光带,这在当时是一个不祥之兆,搞得人心惶惶很多老百姓也认为明朝气数已尽要改朝换代了。崇祯皇帝也是吓得连忙祭天,希望上天宽恕自己的罪行。
而事实真的是触怒了上天吗?答案是否定的,连续九天的红色天空只是因为太阳发了一个小脾气,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说的地磁暴现象,而此次的地磁暴现象也是超强的,不然也不会连续九天,而引起地磁暴现象的原因就是太阳风暴。
因为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只要太阳有一个小小的活动都会对地球造成极大的影响。而太阳风暴一般通过电磁辐射、高能带电粒子流和等离子体云等三种形式释放。连续九天红色的天空就是太阳风暴捣的鬼。而太阳风暴对古代社会的伤害并不是很大,太阳风暴主要损害的还是现代社会电磁网络。
而明朝末年太阳异常活动造成的最大影响还是将明朝带入小冰河时期。受此影响,明朝各地爆发极寒天气,夏天大旱与大涝交替出现,冬天则奇寒无比,这是当时气候的主要特征。而这些对农业社会的打击也是十分巨大的,粮食大幅度减产导致社会动荡,人口锐减,这也是明朝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所以一个朝代灭亡的原因有很多,而对于农业国家而言,影响最大的还是气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的历史很诡异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的历史很诡异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