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帝王怎么记录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帝王怎么记录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果一个皇帝当了60多年,那他是怎么纪年的?
题主搞错了一个问题,干支纪年和年号纪年完全是两个体系不挂钩的。年号纪年只要年号加个数字就行。干支纪年就只有一个天干一个地支两个字,六十年一个轮回,六十年后的干支纪年就跟今年完全一样。所以,皇帝做了60多年,只要记为“某年号六十一年”、“某年号六十二年”……以此类推。题主会搞错可能因为清末诸如《辛丑条约》这样的文件。但其实这只是名字,落款的日期还是年号加一个数字而非干支纪年。
(武则天总共用过十七个年号)
年号纪年从汉朝开始,在明代以前,皇帝换年号非常频繁,全凭心情。虽然也有不少像李世民这样一个“贞观”年号用一辈子的,但更有汉武帝用过十一个年号,武则天临朝称制用了四个年号,正式称帝后用了十三个年号。一年换一个也是常事。所以明代以前纪年,动不动就换,皇帝大婚换一个,生儿子换一个,皇后死了换一个,天降祥瑞换一个过,天降灾祸也换一个。很多年号都不会出现第二年。
直到明朝开始,基本没什么事不换年号了,除了明英宗朱祁镇因为被俘过,之前是正统年号,回来以后被软禁又重新登位换了一个天顺年号。再有皇太极做后金大汗的时候用天聪年号,后来改国号大清以后称帝改了年号崇德。另外同治皇帝最初年号祺祥,但还没等到第二年改元(先帝死的那一年要继续用先帝年号),就换成了同治。除此之外明清的其他所有皇帝年号都只有一个。
那说到底,纵观中国历史,除了传说中活得很长的南越王赵佗(这个还没明确记载究竟做了多久皇帝),历史有记载的在位超过六十年的皇帝只有一个康熙,六十一年。另外乾隆做到六十年的时候退位了,所以换了嘉庆年号。就说康熙吧。康熙元年是1662年,用干支纪年是乙亥年,康熙最后一年康熙六十一年也是乙亥年。那如果是民间使用,说这两年都会说乙亥年,如果一定要区分,就不说乙亥年了,直接说康熙元年或者康熙六十一年就行了。
(辛丑条约,落款也是光绪二十七年,而非辛丑年)
题主会搞错,可能是因为清末那些著名事件会用干支来命名,比如辛酉政变、戊戌变法、辛丑条约、庚子赔款等。没错,那些***是用干支命名了,但那只是习惯性的叫法。比如***啊、变法啊,都不会有官方文件这么写的。至于条约啊赔款啊,那也只是名字上用干支命名了而已,叫《辛丑各国合约》但是最后签字落款开始会写“光绪二十七年”而不会写“辛丑年”。干支纪年并不正式,不会用在官方文书上。
李世民是如何开历史先河,干涉史官修史的?
李世民也是没办法,他做得那点事,不管是出于任何原因,都难以自圆其说。关键是,没人有耐心听你细说缘由,结果在那里摆着呢:杀兄杀弟杀侄子,逼迫父皇让位,还把弟弟李元吉的妃子纳入了自己后宫。
这些所作所为,随便哪一件,都够李世民喝一壶的。
为了掩埋这些注定遭人腹诽的事情,李世民便想着对这段历史动一下手脚。
一般人的办法,可能是堵。比如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因为篡夺了侄子建文帝的皇位而遭人非议。为了清除这些非议,他想到的办法是把天下的书籍都毁掉,然后出版一套由他钦定的《永乐大典》,囊括天下群书。
可是,悠悠众口,堵是堵不住的。
李世民比较聪明,他***用的办法是干涉史官修史,从根源上篡改历史。于是,他让史官写了很多丑化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的内容,给自己发动的玄武门兵变贴上正义的标签。
可是大家也不傻。既然李渊站在李世民一边,想要让李世民当太子,那他为何还支持李建成和李元吉呢?
所以,***的东西,早晚必定露馅。
再说了,还有民间传说和民间戏曲这个传播利器。很多事情,即便正史不着一字,真相还是会通过民间野史的方式传播下来。所谓,防不胜防。
李世民虽然做皇帝之后开启了贞观之治,但是他的夺权继位确实极度不光彩的,这也成为他一生挥之不去的阴影,所以他非常在乎史官们如何写这段历史,他会时不时的询问史官们,并且去利用皇帝的权力去翻阅史官写的文案,而中国古代的史官秉承祖制天生的实话实说,据说李世民曾经因此杀过史官。
许多人也许会有这样的疑问:难道在唐太宗以前就没有帝王干涉史官修史的么?他怎么就开创了历史的先河呢?
之前的帝王对于记载自己言行事迹的史官也有不满之处,不过他们***取的办法很是简单粗暴,要么贬杀,要么焚毁,这样虽然能达到消除对自己不利的一面,但同时也有一个弊病那就是自己的功绩也因自己的焚书等行为,不被后人所了解。二者怎么兼有呢?
这就不得不提李世民开创的先河了,他以自己帝王之威干涉史官修史,让史官以自己的要求和标准来修史,这时的史官早已丧失春秋时期那种为了修史而奉献自己的信念,从此后世帝王有样学样也开始干预史官修史。
那么李世民为什么要干预修史呢?这就与唐朝的玄武门之变有着密切的联系,李世民作为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继承人原本是他的大哥李建成,因为权力的矛盾李世民并不想让他大哥继位,故先发制人的发动了玄武门之变,自己得以登基为帝。
李世民的登基为帝是以自己哥哥惨死为代价,这种不合道统和***的行为自然会影响李世民继位的合法性,为了掩盖这种行为李世民开始干预修史,他创立了让宰相监修国史的制度。所以我们在史书中可以看到,李世民之所以发动玄武门之变不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而是为了安社稷,利万民这种大义行为。
李世民虽然干预了唐初的修史,但真相并不会因为他的干预而消失,在后世评价李世民时他的这个人生污点一直被人诟病。
谢谢邀请,这里是小青春,一个热爱历史的小青年!
说李世民干涉史官修史是开历史之先河,确实有道理,经过考查,李世民干涉修史的可能性非常大!
在唐朝之前,王朝的那些史官大多都是秉公执笔,记载下最真实的历史,哪怕在暴虐的秦始皇以及汉武帝时期,也没有因为干涉史官进行修史,但唐太宗确实有这个可能!
关于唐太宗修史的最重要的原因便是唐太宗的在历史当中的形象太好了,与之对比之下,他的父亲和兄弟就显的过于不堪,在这样的对比之下,当然是要受到质疑的!
我们都知道唐太宗登上太子之位的玄武门之变是他一生的痛。在这个时间当中,李世民杀死了自己的亲兄弟,胁迫自己的亲父亲,这种不孝的行为别说是一个皇帝了,哪怕是一个平常人也是无法接受的,所以李世民为了保障国家的稳定,也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形象,成为皇帝的合理性,必须要营造一个为了国家百姓,被迫逼不得已做出大逆不道的行为,但却是一心为公的形象。
但是史官们是一定要记载真正的历史的,李世民曾经有好几次说要查看记载的历史,但当时修改历史的史官们都坚决的反对了,直到后来李世民让房玄龄修史,李世民才如愿以偿,看到了自己能接受的历史!
从来都没有怀疑过李世民的历史功绩,但他以皇帝的身份干涉史官修史,却是一个贻害后世的行为!
欢迎大家评论区留言讨论,记得加个关注呗,谢谢您的鼓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帝王怎么记录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帝王怎么记录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