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蒸汽船的历史,明朝蒸汽船的历史故事

kodinid 14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蒸汽船的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蒸汽船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战列舰兴起于何时?
  2. 明末闽厦的郑芝龙海军,打败世界海上霸主荷兰,为何用趸船阵法?
  3. 明朝初年已经具备了海洋远航能力,为何整个明清时期还是主要依靠漕运解决南北运输问题?

战列舰兴起于何时?

战列舰,别称战斗舰,是以大口径舰炮为主要武器特征,厚重装甲防护为主要外形特征,和较强航速突击能力,能在远洋作战的大型水面军舰。

战列舰在大航海时代开始后曾作为舰队的主力舰,在海战中通常是由多艘战列舰列成单纵队战列互相进行炮战而得名。

明朝蒸汽船的历史,明朝蒸汽船的历史故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风帆战列舰出现于17世纪后期,当时北欧,西欧国家都装备有风帆战列舰,在当时,满载排水量1000吨左右就是还上霸主啦。

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始,世界变成,工业化的天下,蒸汽机的发现,让战列舰有了更多可能。

最早的蒸汽战列舰出现于19世纪中期。公元1849年,法国人建造了第一艘以蒸汽机为主动力装置的战列舰“拿破仑”号,该舰装有舰炮10门,看上去舰炮数量,减少很多,但是火力却得到极大加强。

明朝蒸汽船的历史,明朝蒸汽船的历史故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装备蒸汽战列舰的英法军队,将俄国的风帆战列舰打得一败涂地让全世界都认识到了,蒸汽战列舰的可怕。

自那以后,蒸汽战列舰开始大扩步的发展,随着技术的进步,开始装备具有螺旋膛线的舰炮和能旋转360°的装甲炮塔。

装甲厚度变大,突击威力和防护能力也得到不断提高。毫不夸张的说,当时的大洋之争就是战列舰之争,厚舰巨炮成为主流。

明朝蒸汽船的历史,明朝蒸汽船的历史故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时间到啦两次世界大战期间,战列舰持续***展,随着石油内燃机的发展,战列舰战斗力得到极大提升,满载排水量也由2万吨增大到7万吨,最大航速由25节提高到30节以上。主炮口径也由280~381毫米增大到280~457毫米。战舰重要部位装甲厚度更是高达483毫米。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盛及而衰,战列舰也随海空军战斗方式的变化,而不可避免的衰落下去,时间点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

战列舰这个词分两个意义,一个是木制战列舰,一个是钢铁战列舰。

木制战列舰(也被称为风帆战列舰)兴起于17世纪到18世纪的大航海时代。因为海洋航路的兴起,在海上的船队恐遭到海盗的抢劫,需要***派军舰护航,战列舰就此应运而生。(在14世纪的时候大明郑和的远洋舰队就是全球最初的巨型风帆战列舰,但是没有用于护航,虽然每次的航程长,但使用也就前后7次,所以就没有继续发展下去)

进入钢铁和煤炭的时代,新型的钢铁主力军舰沿袭了风帆战列舰“战列舰”的名字,名字前后经历了“铁甲舰”、“前无畏舰”、“无畏舰”、“超无畏舰”的称号,但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他们在同时代都作为国家海军作战的主力,因为技术是在时间里不断积累和发展的。
衣阿华挑大和,但历史并没有让他们真正对决过

战列舰的巅峰是一战时期的日德兰海战,进入二战之后,海战的主力变成了航母,而二战之后战列舰并没有因为航母的出现立马退出战场,而进入导弹时代后,航母加导弹的组合才真正让航母退出历史舞台。

明末闽厦的郑芝龙海军,打败世界海上霸主荷兰,为何用趸船阵法?

不是很明确“趸船阵法”是什么,是不是无动力的火船?

郑芝龙打败荷兰舰队,是在料罗湾海战,位置是在今天的金门。

先说两边的基本情况:

荷兰海军主力是盖伦帆船9艘,另有同盟的海盗船50艘。

郑家海军主力是50艘大型战船和100艘火船。

要还原当时的战术应用,需要先了解当时的武器和基本的对抗战术。

当时,欧洲的海战技术正在进行一次变革,从接舷战向火炮对射演进。明中后期,这种演变还远没有完成,接舷战依旧是决定海战胜负的重要形式之一。

先说荷兰海军的9艘盖伦帆船,应该是***用2层甲板的大型战船,可以布设20门以上的火炮。

火炮基本是两种类型:一种类似红夷大炮的长重炮,射程远,精度低,威力大,射速非常慢,一两分钟都未必能发射一次。另一种是佛郎机,属于轻短炮,威力小,射速快,最快20秒可以发射前三发炮弹,但有效射程只有400米左右。

明朝初年已经具备了海洋远航能力,为何整个明清时期还是主要依靠漕运解决南北运输问题?

一、海洋远航能力:

具备海洋远航能力,并不意味着具备了海洋远航运输能力如果照题主所问,应该可以开辟一条海运线从杭州天津,并以此替代运河。人类没有发明蒸汽船之前,海洋航行对于人类来讲从来都是危险的、不稳定的。而且,我们还要考虑到我们运输的是粮食,那时在海上并没有良好的贮存技术可以贮存大量的粮食,因为北方地区对粮食需求是非常大的。还有,你看看中国沿海地图,如果海运的话,我们还得绕过山东半岛到天津再到北京。正是由于这几点海洋运输的时间是要比运河运输要更不稳定的甚至是要更长的。这也是为什么晚清时期即使引进了蒸汽船,也没有开通海运,而是用铁路代替。

二、漕运系统(京杭大运河

漕运系统对于明清来说,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经济运输线,它还具有一定的政治意义。明清首都都是北京,处于京杭运河的被端,而京杭运河南端为江南富庶地区。不管你再富庶,你都是要向首都也就是皇城进贡。朝廷用漕运系统加强了对南方富庶地区的控制,也加强了南北方的交流。而且,其中有多少官员因漕运而得油水。

德州运河段

总之,海运没那个技术,也没那个条件!相反河运技术要求不用那么高,利用现有的运河,只要定时清淤。利用运河将江南的粮食丝绸等运向北方,并将北方的统治手腕强力地伸向南方。而且整个明清朝廷都因儒家思想的僵化,而在这条运河上更加“僵化”,谁都不愿意想新办法,因为新方法方式意味着不稳定。

一方面和统治者的治国理念有关系,另一方面同利益集团有关系。

首先,漕运是走运河的,海运是走海上的,因此不是沿海城市海运是没办法触及到的。从隋唐到两宋,中国的主要城市都是在内陆,所以漕运一直很发达,许多名门世家,商贾游侠都是靠漕运吃饭的,故而传统势力很强大,传统观念也是根深蒂固的,人们还是趋向于走漕运多过走海运。

与此同时,内陆的漕运比较好受朝廷控制。在茫茫大海之上,是商人,是渔民,还是海盗都不是那么容易区分,需要强大的水师进行稽查。特别是明中后期倭寇猖獗,维持国土防御尚且困难重重,更何况要维持海运畅通,绝对是财政灾难。

因此,在漕运畅通的情况下,海运的重要性其实并不凸显。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

明明海运运量大,速度快,成本低,为什么明清时期还要选择依靠漕运呢?“静夜史”认为原因有以下几点:

1、倭寇肆虐沿海

倭寇之患,从元朝就开始了。

倭寇的肆虐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即:你在发展,人家也在发展。

元朝海运的繁荣,要感谢两位大海盗,一个是朱清,另一个是张瑄,这两位海盗常年盘踞在崇明岛,打劫长江和外海的商船。1373年,二人投降元朝,成为忽必烈的重要帮手。

元朝的大规模“南粮北运”从1272年到1293年,元朝***确定了从长江口北上至直沽的海运路线。运用大吨位的平底船,元朝最多一年运粮超过360万石。

海运运量大,速度快,史料记载:“当舟行风信有时,自浙西至京师,不过旬日而已”。在成本上,海运也比漕运省很多,史料记载:“民无挽输之劳,国有储蓄之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蒸汽船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蒸汽船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战列舰 漕运 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