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是什么

kodinid 3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实行科举制历史背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5个相关介绍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
  2. 隋朝的科举制度是什么?
  3. 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4. 隋朝科举制影响小的原因?
  5. 清朝首次科举是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开创科举取士制度背景?

科举制的创立者是隋朝隋文帝杨坚,背景是魏晋以来选官注重门第,不利于选拔有真才实学的人做官,为改变这个弊端,隋朝致力于开创一种新的选官制度。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1

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朝的科举制度是什么?

我国的科举制度始于隋朝。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后,为了获得更多的人才,***取了开科取士的方法。

公元587年,文帝定制,每州每年保荐3名文章华美贡士。599年,隋文帝又以志行修谨(有德)、清平斡济(有才)两科举人。607年,隋炀帝杨广执政时,定十科举人,其中开设“文才秀美”一科(即进士科),提倡文人以诗赋获取功名。

隋唐以前,人才的选用通常是君王和一些官僚以个人好恶为标准,而隋唐的科举制度与此相比是一种进步,它客观上对开创清平的政治文化局面是有利的,也使不少门第清贫的文人脱颖而出,充分显示了朝廷重才学、轻门第的良好风气,也是困家兴盛的一个标志。

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述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诞生。

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增加考试科目;武则天时,大量增加科举取士的人数,首创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的考试内容,进一步完善了科举制。

隋朝科举制影响小的原因

隋朝是科举制度的形成时期

1.背景:南北朝时期的士族门阀制度,不能满足众多庶族地主跻身仕途的要求,均田制实行后,中小地主势力增长,非常渴望进入统治阶层。隋朝统一后,在选官上实行科举制。

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形成:隋文帝时,废除了魏晋以来选官上注重门第的九品中正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度形成。

3.影响:打破了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任职。

清朝首次科举是什么背景下进行的?

科举制唯才是举,充分选用各阶层人才,对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发展。满清入关,毕竟人少不足以统治辽阔疆域,以汉制汉,施恩天下,故开科举,引广大学子入庙堂。从而也缓解名族矛盾

科举制度是由隋文帝杨坚首次创立的,彻底打破了世袭关系和世族垄断,给天下读书人一个取仕做官的机会。

清朝是少数民族建州女真建立的国家。入关之前已有科举制度,清初实行的科举制并非一蹴而就,始于太祖和太宗两朝,天聪三年9月1日清朝举行了第一次科举考试,本次考试***取择优录取的原则,据《清史稿记载入关前共举行了五次科举考试,清朝首次开科取士主要是在以下背景下产生的:

1、太祖、太宗两朝的逐步汉化

满族人生长在东北生长山高密林,主要以***和***集为生,有语言而无文字,当时还处于奴隶制社会,所以国家制度,礼仪文化,***道德还处于草创阶段,所以吸收汉文化有益于当时的发展,据记载努尔哈赤喜欢三国,对关羽也很崇拜,太宗天聪三年,汉人范文程投奔对汉文化的推广起了很大的作用。

2、太宗朝重文轻武的观念得到缓解,

满族马上民族,自然崇尚武力,科举制度虽然也有武举,但绝大部分科目是文科,选出的文官,战时出谋划策,和平年代治理国家。太宗皇帝比较推崇汉文化,参照明朝设立六部,文官地位得到大大提升,启用范文程等一班文臣。统治者的崇文意识是实行科举的前提条件。

清朝入关以来,顺治帝为第一位皇帝,百废待兴。据清史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当时的汉族大学士范文程上了一道奏折,摄政王多尔滚也批准了他的提议,从顺治二年开始,清朝正式开始实行科举考试。

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

清朝的第一次科举考试是在清顺治二年被正式确立,并于顺治三年,即1646年正式开科。为什么选择这个时候举行科举考试呢,咱们分析一下当时的背景。


首先说一下军事方面,这方面是最大的因素所在。大家都知道,1644年清军入关,清朝正式开始了它真正意义上的入主中原。当时威胁清朝***的主要有李自成的农民军和南方残余的明朝势力。 李自成在山海关战役失败之后退回北京,并于4月30日在北京称帝,第二天便撤出北京,转战河南山西继续抵抗,最终,在清军强大的攻势下,李自成于1645年5月在湖北九宫山被伏杀,影响清廷最大的不稳定因素被去除了。

第二来说说南明这边,李自成攻陷北京后,明朝的残余势力被迫南逃。这期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称帝,年号弘光,史称南明。南明的统治者继续纠集各方面的势力继续与清军抵抗。清军在多尔衮和多铎的指挥统领下,一路南下。1645年4月,多铎率清军攻占扬州,杀史可法。5月,清军攻陷南京,并继续南下追剿南明残余势力。10月,多铎擒弘光帝。弘光***覆灭。这时候,清朝肃清了威胁他们统治最大的两个敌人。大清朝四海初平,百废待兴。


其次来说说,国家统治方面。清军在入关的过程当中是非常暴力的,在进入北京城后,他们对北京城的百姓大肆***,使当时北京[_a***_]锐减。而且清军在南下平定的过程中也是非常血腥的,每攻破一个城池便会进行***,其中最著名事件莫过于“扬州十日”、“嘉定三屠”。这样的军事统治手段在当时激起了很大的民愤。所以,安定民心,稳定统治,迫在眉睫。

最后,再来说说文化方面。清军入关后,在文化上实行高压政策,他们对***提出易服剃的强制政策。同时对当时的***士大夫阶层驱之如奴,引起了当时天下读书人的强烈愤慨。此时在清朝的汉族官员也一再上书朝廷表示,安定天下士子之心,乃是当务之急。

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看,清朝统治者急需在这个时候来稳定统治,而稳定统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开科举,这样既向全天下表示出了朝廷的诚意,同时也为自己百废待兴的新王朝笼络到了人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历史背景的5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科举 隋朝 隋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