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300年历史,明朝300年历史有哪些呢

kodinid 41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300年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300年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隋唐宋元明清的历史事件时间轴?
  2. 为什么是朱元璋建立了300年大明,而不是其他人?
  3. 唐朝、明朝、清朝为什么都不超过300年?

隋唐宋元明清历史事件时间轴?

隋朝:581~618(37年)

唐:618~907(200余年)

明朝300年历史,明朝300年历史有哪些呢-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五代:907~960(53年)

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明朝300年历史,明朝300年历史有哪些呢-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晋(936~947)

后周(920~960)

宋:960~1279(300余年)

明朝300年历史,明朝300年历史有哪些呢-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北宋:960~1127(100余年)

南宋:1127~1279(100余年)

为什么是朱元璋建立了300年大明,而不是其他人?

朱元璋这个人可圈可点。

首先他幼年家境贫寒,被送去寺庙当了和尚。在寺庙中时也经常受欺负,只有得空时,老和尚会教他读几个字。

后来他参加了起义,能力很突出,又重用贤才,不少人跟着他。他长相难看,但有***的说他的长相注定要大富大贵。

一般封建社会的统治者都会让别人产生一种是“天选之子”的感觉,故而也有传言说他梦里斩白蛇就是登基的征兆。

待他打败项羽建立明朝后,在老年杀戮极重。

他把当年那些和他一起打天下的重臣都杀的差不多了,只有几个归隐田园的才跳过一劫。

他的儿子太子问他为什么这样做。朱元璋的回答是:替你铲平登基的障碍。

但他的中央集权制度肯定没预料到后来朱棣篡位的事情。

两宋扭曲古典儒家思想,大搞三纲五常,汉家精英只知愚忠再无魏武唐宗者更替糜烂前朝建立新朝而强盛,终落得举国陪葬赵家小儿,空余忠义再无汉唐(精神)。至此造反与励志大一统者只在***丝与边少,这才有中华最后三朝元明清。汉唐精神从不是十万赴死崇祯殉国,而是马踏贺兰山缺舍我其谁虽远必诛,历史总有脉络可寻。

朱元璋之大明,***丝逆袭典范,而大明毁却也毁在李***丝与爱新觉罗边少手里。

当时有希望争天下的有朱元璋,陈友谅 张士诚 ,朱元璋之前实力是最弱的,但是朱元璋他善用人才,李善长伯温等人都愿意为他效劳,而且朱元璋是个天生的军事家,张士诚是小富即安的人,没有夺天下的大志,陈友谅和朱元璋是两个希望最大的,当年关键一战鄱阳湖水战决定谁可以皇帝,朱元璋筹谋得当,先打陈友谅而不是张士诚,虽然陈友谅实力比朱元璋强大,然而正是因为这点所以他骄兵必败,被朱元璋诱敌深入,他的大船进入狭窄河道,失去了大船的优势,加上张士诚被朱元璋料到不会加入战斗没有和陈友谅一起夹击朱元璋,所以朱元璋胜利✌️

朱元璋能够建立享国祚300年大明,而不是其他人,综合来讲可以说是“时势造就了英雄,英雄又反过来推动了时势发展

我们先不说幼时朱元璋如何贫穷,有过怎样的苦难经历。单说元朝末期,家乡遭遇旱灾,蝗灾和瘟疫,年仅16岁的朱元璋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先后失去他的父亲,大哥以及母亲。为了生存,他与兄嫂及侄儿分散求生。此后,年轻的朱元璋挣扎求活,在淮西大地上流浪了三年,走遍了淮西的名都大邑,接触了各地的风土人情,见了世面,开阔了眼界,积累了丰富的社会生活经验。艰苦的流浪生活铸就了朱元璋坚毅、果敢的性格,这为其在郭子兴手下的义军中迅速崛起奠定了基础。

01 精明勇敢,表现出了较强的军事才能

入伍后,作战勇敢,精明能干,处事得当,因而得到郭子兴赏识,并娶了郭子兴养女马氏,成为了红巾军头目,迅速在义军中站稳脚跟。后回乡募兵,将少年时的伙伴徐达、周德兴、郭英等重要武将招致麾下,在军中有了坚实的班底。

02 重恩守信,注重军纪,在百姓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

对待恩主郭子兴一事上,表现了重恩守信的一面,进而深得部将信赖。治军方面,***用李善长之议,注重军纪,目光相较其他义军领袖长远,进而在百姓中赢得了较好的口碑,笼络了民心。

03 争取民心的同时,礼贤下士,获得了大量知识分子的效力

在默默积蓄力量的时候,朱元璋十分注重礼贤下士,不断网罗人才,特别是知识分子,这些人中的佼佼者如提出“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策略的朱升,跟随左右的李善长以及时人比之诸葛亮的刘基等在朱元璋统一全国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综上可见朱元璋在起步时期的作为十分恰当,军心、民心、士子心全部收于囊中,朱元璋能够在众多起义军中迅速崛起顺理成章。

01 起步阶段得遇李善长,听取李善长意见,而效法刘邦知人善任,不乱***,迅速赢得军心、民心;

唐朝、明朝、清朝为什么都不超过300年?

社会矛盾严重恶化,唐朝有安史之乱,明朝东厂,西厂,官与官之间争斗严重,袁崇焕与皇室之争,使内部矛盾更加恶化,√一清朝后期内忧㚈患,内有太平天国,外有八国联军,都是社会矛盾恶化,造成失去民心,而终失去政策,当权者都以皇权至上,压迫管理统治百姓,使百姓不得安宁,百姓没有当家作主的权力,肯定要走向灭亡

其实这个问题很好回答,中央集权的国家,基本到100年的时候,阶级就会完全固化,上下通道会有,但是从下到上可谓难如登天,所以处在“下”的精英越来越多,处在“上”的废物越来越多,再过100年左右的时间这种地位与财富不平等带来的矛盾到达一个临界值,就会出现改朝换代。

说来遗憾了,既是事实,又是必然。众所周知,唐朝灭亡了,唐人依然在,还修建了大大小小的唐人街,屹立于异国他乡。反观明朝、清朝,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宛如风一样自由。

由此,便谈谈它们的灭亡原因先说唐朝,藩镇割据是***的诱因,又农民起义是推手,加上唐朝中央***无以为继,自然而然就亡了。再说明朝,党争、天灾不断,激起了农民的求生欲,兼具建州崛起,内外夹击之下,免不了灭亡的下场。最后说清朝,腐朽没落统治,跟不上时代的潮流,渐渐淹没在了历史洪流当中。换言之,不管是必然,还是所谓巧合,三朝都陷入了难以为继的状况,进而纷纷瓦解,成了历史的一部分。

当然,它们国祚几乎差不多,符合历朝之惯例。西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延续到了西元907年,国祚289年。而明朝由朱元璋建立,为朱家的天下,从1368年算起,至1644年,总计276年。最后清朝,脱胎于后金政权,出自皇太极之手。倘若,自清军入关计,也就是1644年,那么截止1912年,总共长达268年之久。可见,就三者统治时间,细算也是不一样滴!由唐朝到明朝至清朝,依次递减之。

另外,唐朝算是中古史,承接了上古史的辉煌。至于明朝、清朝,那就是一个时代了,清承明制,取而代之,是为“明清易鼎”。因而,三者所处时代不同,灭亡的意义也会有所不同,甚至大相径庭。

总之,三者灭亡既有共同的原因,又有不同的因素,尤以清朝之灭亡最为不同,最终竟为革命所推翻。

唐朝先后存在了289年,明朝存在了276年,清朝存在了268年,都没有超过300年,而存在的时间在长短上面又非常接近。因此,就有人猜测,是不是存在着一种关于中国古代王朝存在时间长短的规律。或者又存在着几种中国古代王朝盛衰的模型。

小编觉得,这样的规律是不存在的。因为纵观中国历史,300年并不是一个普遍的砍儿,汉朝宋朝都超过了300年,秦隋只有几十年,晋朝只有一百多年,元朝还不到一百年,而且每个朝代所面临的问题都不太一样,所以不存在这样一个周期律,或者存在某种数学意义上的王朝兴衰和更替模型。即便是某个或者某几个朝代之间存在那样的情况,也多是巧合。

不过,有一点必须承认的就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在许多基本问题上还是有相似性的,所以,古代封建王朝的兴衰虽然没有时间上的规律,但是在基本逻辑和历史演变上面还是比较像的。

比如,中国古代的土地问题,但凡没有很好的解决土地问题的王朝,其王朝存续的时间内,都会不断的爆发农民起义,比如号称“不立田制”的宋朝。但是因为宋朝的贸易和商业发达,所以宋朝的老百姓实际上过得不苦。因此,宋朝存在的时间也就相对长了些。但是如果把土地问题很好的解决了的,比如实行“一条鞭法”的明朝,实行“摊丁入亩”的清朝,存在的时间都比较长。

中国古代因为王朝更替不止一次,所以,普通老百姓对于王朝更替有了更多[_a***_]的认知,一旦皇权出现问题,许多人就会揭竿而起,这一点与日本不太一样。不要说到两百年,就是一百年的时候,一般的王朝都会面临比较大的危机,就看统治者怎么化解,化解好的像明朝可以持续近三百年,化解不好的,比如像元朝,持续只有89年。

因此,小编认为,中国古代不存在这样一个王朝之间更迭的时间长短的规律可循。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300年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300年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朱元璋 明朝 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