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末年历史解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末年历史解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明王朝大结局解密?
公元1566年,明嘉靖四十五年十二月十五日,裕王朱载垕继位,国号隆庆。奉先帝世宗皇帝遗诏,“存者召用,殁者恤录,见监者即先释放复职”。以海瑞为代表,赦免了所有谏言诸臣。从这一刻起,揭开了长达十八年隆庆大改革的序幕!
历史上有什么尴尬的故事?
哥哥弟弟一起当皇帝。
大家都知道明朝皇帝的荒唐事特别多,干木匠,炼仙丹,只要与皇帝没关系的事情都特别精通,但是,最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当属朱祁镇、朱祁玉两位皇帝同时在位。
朱祁镇初登皇位,由于年少,亲信宦官,导致在位期间毫无建树。作为一个诺大帝国的统治者,朱祁镇也想向自己的父辈那样,指挥千军万马开疆扩土。
但是自己的实力也不允许啊,朱祁镇甚至连马都驾驭不好,谈何冲锋陷阵。这时候就到大太监王振公公出场了“陛下天生神力,现今瓦剌袭扰边疆,若陛下御驾亲征,定能横扫瓦剌,建功立业!
在王公公的一再溜须马屁下,一只东拼西凑起来的20万军队在朱祁镇指挥开往前线,临走前,让自己的弟弟朱祁玉当了监国。
胜负仿佛在一开始就注定了,朱祁镇正在将一只的军队引向灭亡。
1449年,土木堡
明军全军覆没,英宗被俘
奥哈腊(1740-1802)
1793年7月,土伦和几个南方城市一起宣布反对雅格宾派专政,叛军还邀请英国和西班牙舰队驶入土伦港,让他们守住土伦。由于英国和西班牙两国军舰和大炮的坚强防御,让法国***无法攻下这座城市。在这种情势下,拿破仑被奉派来到驻守土伦西北的部队。经过详细的观察与分析,他拟定了土伦港的作战***,于12月16日夜里用大炮一举攻陷土伦的叛军,并且击溃了英国与西班牙舰队。
这场战役都是大家所熟知的,因为这场战争,拿破仑的生涯才得以开始,不少人也把这场战役当做是拿破仑的成名之战,但是在土伦战役中,有一位鲜有人知的英国将领奥哈腊,在1793年的11月30号这天,土伦联军总司令奥哈腊曾率领英军率七千人马渡过勒拉斯河,向西北方出击,打乱法军的进攻部署,并对西线法军造成了极大的威胁,迫使法军从这些堡垒撤退。但是在拿破仑中间渗透的战术下,反而使敌军产生了混乱,并且在混战中,拿破仑还俘虏了奥哈腊。
比较可笑的是,在这之前,奥哈腊曾经参加过美国独立战争,负责镇压美国起义,1781年10月19日,奥哈腊将军以康沃利斯的副官的身份代表英军投降约克镇,当时他正在求情。他首先向法国的罗尚博伯爵投降,罗尚博拒绝了他的剑,让他听命于乔治·华盛顿将军但华盛顿也拒绝了。
也就是说,这哥们前前后后向两位世界伟人投降。这在世界上也是比较罕见的了
晋景公居然掉在茅厕中淹死,真是尴尬了!
在春秋时期,当时有一个叫晋国的诸侯国,这个诸侯国的国君叫晋景公的,他就是“赵氏孤儿”里的国君。
在公元前582年的时候,晋景公做了一个相当可怕的梦,他梦见有个青面獠牙,披头散发的恶鬼来找他,说要代替黄帝来惩罚他杀余孙不义之举。
一下子就把晋景公吓醒了,感觉身体非常不爽,所以召集御医来诊断病症,还召来桑田巫,巫师口中喃喃有词,突然大惊失色对晋景公说他将吃不到新麦了。意思在麦子成熟前就会死去。这个巫医不仅胆大妄为,而且还口无遮拦呢,听得晋景公直翻白眼。
不久,晋景公病情再次加重,便向秦国求医。秦桓公派医缓前来诊治。
在医缓来之前,景公梦到疾病变成二个小孩,一个说:“那人可是良医呀,恐会伤到我,需要逃跑吗?”另一个则说:“我们在肓之上,膏之下,他能将我们怎麼样?”
医缓来后,直言景公已是病入肓膏,无法医治。(成语“病入膏肓”就是来自这个故事)。景公认为他是良医,并赠以厚礼护送回国。
不久,景公想吃麦做的饭,令人献上新麦,其实当时晋景公准备让桑田巫他吃上新麦,然后一刀结果他的性命。
正准备吃饭时,晋景公感到腹胀难忍,便去上厕所,由于他体重太大,架子无法承受如此重量,随着咔嚓声,随之传来沉闷的噗通一声,于是晋景公跌入茅坑中淹死,可怜的也还没来得及叫救命,已经被熏死过去。
于是晋景公就这样被活活地被熏死、淹死在了茅坑中。晋文公应该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自己跌入茅坑,然后还被淹死的君王,这死法也太尴尬了。
布拉格“扔出窗外事件”,听名字就很有意思。
布拉格是捷克首都,捷克又是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家,教廷在这里一直混的很好。但是,随着14世纪之后西欧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有些人心里就不爽了,觉得教会管的事情太多,净瞎折腾,咱们应该改一改。
于是,宗教改革慢慢出现了。捷克这个地方也是,当时出了个宣扬改革的扬·胡斯,带领新***天天闹腾。
1415年,罗马教廷一生气,直接把胡斯扔火堆里烤了……而且,教会还把布拉格议会给解散了,重新弄了个天主教控制的新议会——这下,新***彻底炸毛了!
1419年7月30日,新***纷纷上街***,来到市政厅,要求释放那些被逮捕的新***。但是,捷克是个传统的天主教国家啊,还有很多传统天主教的死忠粉在现场,和新***怼了起来。
没想到,忽然有人从市政厅的窗口,朝新***扔石块……本来就是******,大家都没准备动手的。不知道哪个二货选择了“高空抛物”,新***的怒火被点燃,直接冲进了市政厅。
你们不是玩“高空抛物”吗?我们也玩玩……于是,这7个人就被挨个从窗户扔了出去。楼下的人都看呆了,这什么操作?
教廷很生气啊,于是派兵镇压,一场胡斯战争打了15年。
如果说“扔出窗外***”只发生一次,到还算不上尴尬,关键是还有第二次。
明朝与北元之间的大决战,15万明朝军队为何损失惨重?
大家都知道朱元璋派大将徐达北伐,攻下了元大都,元帝匆忙逃走直奔蒙古草原 ,建立了北元政权。北元军队经常会南下骚扰明朝的边境。
在洪武五年,朱元璋决定再次北伐消灭北元***,当时冯胜率领西路军进攻西北的元军,主要目的佯攻牵制北元军队。大将徐达率领中路军进攻北元腹地,负责主攻,进而吸引北元军队进行大决战;李文忠率领东路军负责迂回包抄,争取与徐达联合围歼元军主力。
但是这个看似完美的方案在实施的时候,却遇到了很大困难,由于北元提前知道了明军的***导致最后徐达被包围,同时其他两路大军也遇到了硬茬子。这次北伐北元明军损失惨重。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呢?我认为失败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明军长途跋涉,士兵疲惫不堪,战斗力下降;第二,明军后勤补给跟不上,导致士兵饥寒交迫;第三,明军大多为步兵,骑兵数量少,而北元军队大部分都是骑兵,明军吃了不少亏。第四,就是三路大军各自单独为战,没有按事前商讨好的方案进行。
专注于解密历史,分享历史趣闻,请加注我的头条号:李哥讲史!喜欢的小伙伴们,记得点赞或者评论!
题目问的应该是明朝第二次北伐战争。
由于北元大将王保保一直骚扰明朝边境,朱元璋决定对北元进行第二次北伐。1372年,明军十五万大军分东、西、中,三路大军进攻北元。其中徐达率领中路军,李文忠率领东路军,冯胜率领西路军。
东路大军一开始就受到敌军的骚扰,不正面打,弄的明军疲惫不堪。中路大军遇到王保保,王保保边打边退,引的明军孤军深入,又缺乏补给,被王保保联合各路人马包围,虽然最终撤退了出来,但损失惨重。
据统计,东、西两路大军伤亡大约3万人,只有冯胜率领的西路大军击败了北元数支人马,取得了胜利。总的来说,这次北伐没有达到消灭北元的目标,反而自身损失不小,算的上是失败的。
明军损失惨重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路途遥远,从边境深入北元境内,人马疲困不堪,战斗力下降的厉害。
二,缺乏补给,和前面一点一样,路线太长,补给跟不上。
三,北元虽然没有当初成吉思汗时期的战斗力那么强,但他们的骑兵也不容小觑,加上游牧名族出身,天生比中原人的骑兵强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末年历史解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末年历史解密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