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明朝皇帝朱允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历史明朝皇帝朱允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朱允炆简介?
朱允炆(1377年-?),即明惠帝,史称建文帝。钟离(今属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之孙,懿文太子朱标次子。在位四年(1398年-1402年),明代第二位皇帝。
朱允炆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九月,被立为皇太孙。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即皇帝位,以次年为建文元年。即位之初,一改洪武之苛政,亲贤好学,于典章制度锐意复古。大赦天下,重农桑,兴学校,考察官吏,更定内外大小官制。旌表节孝,赈济灾民。建文元年(1399年),用齐泰、黄子澄之计削藩,以加强中央集权。实施削藩后,导致湘王自焚,齐王、代王、岷王被废。建文四年(1402)七月,燕王朱棣借口“清君侧”起兵,发动“靖难之役”。不久,京师被攻陷,建文帝从此下落不明,一说在宫中自焚而死。一说从地道出逃,改换僧装,在各地流浪。
朱允炆在位期间优容文士,宽刑省狱,减轻赋税,裁减冗官冗员,改变祖父朱元璋的一些严厉政策 ,史称“建文新政”。但建文新政有浓重的复古色彩,带有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一些官名、殿名、门名的改变,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徒增纷扰。
明朝建文帝?
明惠帝建文皇帝朱允炆(1377—1402年),明朝第二位皇帝。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朱元璋死,因皇太子朱标已先病故,遂以皇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次年改年号为建文。在位4年。丧所不明。朱允炆生于太平之世,未经创业之艰,在位时间又短,于国家无重大作为。
朱允炆即位后,崇尚儒家仁政之说,一改朱元璋严政苛刑,“专欲以仁政化民”。改定律例,力纠洪武年间冤案、错案,使其统治期间的囚犯较之洪武年间减少2/3。免除各地拖欠租税,赈灾济民。令官府为民间卖子为奴者赎身。限制僧道占田数量,余田均与平民。
建文帝***取的这些措施,缓和了社会矛盾,对社会的安定产生了积极作用,一时政通人和。建文帝继位时,明开国初期朱元璋分封各地的亲王势力逐渐扩大,一个个凯觎皇权,威胁中央朝廷的统治。一贯仁柔的建文帝迫于无奈,***纳黄子澄、齐泰的建议,仿效西汉初年削藩之策,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削夺了5个亲王。
诸王不甘心就范,特别是早有践位野心的燕王朱棣(朱元璋第四子),在作了充分准备后,以诛黄、齐“靖难”为名,用“恢复祖宗旧制”为旗号,起兵反叛,史称“靖难之役”。
答这是一道关于历史人物的问题,问题中给出的历史人物是建文帝,那么我们就来说说这一历史人物。建文帝也就是明朝第二位皇帝,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嫡长孙,叫朱允炆他的父亲朱标是明太祖朱元璋与马皇后的长子,建文帝在位只有4年就被他的叔叔明成祖朱棣赶下台了,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变。
朱允炆的来历和传说
朱允炆,明朝第六位皇帝,因其年幼即位,由其祖母太皇太后执政。据传说,他因为好玩不务正业,喜欢放鸟、弄蝴蝶、逃学等行为,被人称为“明英宗”,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个无能的皇帝。然而,这些传说并不一定真实,也可能是历史上的一些偏见或谣言。
朱允炆是个怎样的人?
朱允炆,明太祖朱元璋的长孙,太子朱标的长子。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朱允炆正式即位,改明年为建文元年。从年号上不难看出,一个建文,一个洪武,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孙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亲一样,过于柔弱,过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太严重,恐怕日后会吃大亏。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时期的紧张气氛,使中国大地吹过了一阵清风,他重用黄子澄、齐泰、方孝儒等文人,对先朝的政治实行改革,为无论是百姓,还是官吏都创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明朝皇帝朱允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明朝皇帝朱允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