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上唐朝小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上唐朝小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代贡士、举人、三元、状元、榜眼、探花、一般会被委任什么官职?
唐朝没有那么多的详细分类,一般唐朝除了举荐、恩赏做官外,考科举一般都是地方学官和学院举荐有资格的学子,到京城统一考试。
有明经科、博学宏词科、进士科等等,先要到有名望的文人,或者大官府上递投名状,然后才有资格真正参加考试。而第一名一般情况下被称为“头状,状头”后来叫做状元。而到了宋代,才有了榜眼、探花等说法。而且唐朝时期,尽管已经有了科举制度,但并不完善,只是作为选拔官员的一种***手段,也不像后来那样四年一次那么规范,有时甚至十几年才有一次考试。而且状元一开始也不会授予高的官职,即使到了明清,也就是六品编修之类的。在唐朝,更是一般都是小官,像唐德宗时的状元陈讽,一开始只是做个小小的县尉,也就是现在县公安局局长,后来才做到司勋郎中。其实往往最后能做到宰相的,几乎没有考试时进一甲的,更多的都是普通进士唐朝著名的诗人除杜甫、杜牧之外,还有一位姓杜的,请问他是谁?
杜审言(约646-708),字必简,祖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河南巩县,是大诗人杜甫的祖父。高宗咸亨进士,曾任隰城尉、洛阳丞等小官,累官修文馆直学士,与李峤、崔融、苏味道齐名,称“文章四友”,是唐代“近体诗”的奠基人之一,作品多朴素自然。 杜荀鹤(846-907),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相传为杜牧出妾之子。昭宗大顺二年进士,但示授官。后任五代梁太祖朱温的翰林学士,仅五日而卒。其诗语言通俗,部分作品反映唐末军阀混战局面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的悲惨遭遇,当时较突出,宫词也很有名。
杜甫又称杜少府?
杜甫不叫杜少府,叫杜工部。(工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工部尚书,曾称冬官、大司空等。
杜甫曾在剑南节度府任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所以称他为“杜工部”。)
杜少府是王勃的知己好友,姓杜、名不详,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称呼。
杜少府,名、字、生卒年皆不详,少府是唐代对县尉的称呼,出任属川少府,“初唐四杰”之一王勃的知己好友,出自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是作者在长安的时候写的。“少府”,是唐朝对县尉的通称。姓杜的少府将到四川去做官,王勃在长安相送,临别时赠送给他这首送别诗。
杜甫没被称为杜少府。
杜少府,名不详,《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王勃的朋友,他是开国功臣杜立德的第四子。因为他的朋友认为他“守信”、“上进”、“善良”,他又被称为杜三德。
杜甫(712年2月12日~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不是杜少府,他又称杜工部,他是唐朝大诗人。杜少府是初唐四杰之首,王勃的一个朋友。杜甫也姓杜,但他没有当过少府的官。杜甫当过官,但他由于没有考中进士,所以无法当大官,都是当的小官。杜甫在50多岁“知天命”之年,才在好友剑南道节度大使严武的推荐下,获得朝廷授予的“检校工部员外郎”之职,所以人称杜工部。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上唐朝小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上唐朝小官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