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初中历史明朝笔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初中历史明朝笔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初一历史文案?
这样记得牢!我提炼初一历史核心要点笔记和提纲导图,过目不忘。
很多进入初一的同学在学习历史的过程当中,有很多同学抱怨到要记忆的时间以及各种史实非常的困难,因为很多的时间和事实会相互混淆,各种时间线和时间点让人觉得一筹莫展。
为此我提炼了初一历史的核心,要点笔记,认真吃透考试,次次遇到原知识点。
一、秦始皇(公元前259—前210年),中国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开国皇帝。姓赵氏],名政,秦庄襄王之子,汉族。出 秦始皇生于赵国首都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公元前247年,秦王政13岁时即王位,因年幼朝政由太后和相邦吕不韦及嫪毐掌管。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九年),秦始皇22岁时,在故都雍城举行了国君成人加冕仪式,开始“亲理朝政”,除掉吕不韦、嫪毐等人,重用李斯、尉缭,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后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起第一个以早期汉族为主体的强大秦汉多民族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秦朝。
定都咸阳。秦王政自认为自己的功劳胜过之前的三皇五帝,将大臣议定的尊号改为“皇帝”。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皇帝”称号的君主,对中国和世界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
二、汉武帝刘彻(前157—前87),字通,幼名彘,汉朝第七位皇帝,民族英雄,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战略家、诗人,文学家。汉族。汉武帝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十个儿子、汉文帝刘恒的孙子、汉高帝刘邦的曾孙,太上皇刘太公的玄孙。其母是皇后王娡。
4岁被册立为胶东王,7岁时被册立为太子,16岁登基,在位五十四年(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建立了西汉王朝最辉煌的功业。
曾用年号:建元、元朔、元光、元封、元狩、元鼎、征和、后元、太始。谥号“孝武”,后葬于茂陵。《谥法》说“威强睿德曰武”,就是说威严,坚强,明智,仁德叫武。他的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汉朝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他也因此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皇帝。
中学生读名著,该如何做读书笔记呢?
中学生读名著如何做读书笔记?
名著阅读是中高考的必考内容之一,且近年来有越考越细、越考越难的趋势,要求中学生必须细读名著。那么,在阅读名著的过程中,要注意结合考点,做读书笔记也是非常必要的。
中学生读名著时,做读书笔记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记名著的相关文学常识:作者、体裁、成就等。比如《西游记》,作者是明代吴承恩;体裁是神话小说、古代白话***、长篇章回体***;成就包括“明代三大奇书”之一、“四大名著”之一等等。
2.记名著中主要内容和情节。仍以《西游记》为例,主要内容:唐僧师徒降妖除魔、西天取经的故事;主要情节有:大闹天宫、被压五行山、三打白骨精、大闹五庄观、车迟国斗法、大战红孩儿、三借芭蕉扇、真***美猴王等等,要能概括这些情节的主要内容。
3.记名著中的人物形象。人物的特点要结合名著中的具体内容来记。比如,孙悟空这个形象,他本领高强(大闹天宫)、机智勇敢(三借芭蕉扇)、敢于斗争、嫉恶如仇,(三打白骨精)。
熟知人物的称号及得名原因,比如孙悟空的几个名号“美猴王”、“齐天大圣”、“孙行者”、“孙悟空”、“斗战圣佛”的由来;《骆驼祥子》中“骆驼祥子”名字的由来。
还要注意比较近似人物的异同,比如《水浒传》中的李逵和鲁智深,二人性格都有粗豪的特点,但李逵粗豪中带有鲁莽和天真,鲁智深则是粗中有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初中历史明朝笔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初中历史明朝笔记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