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东厂刺杀大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东厂刺杀大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明朝设立了东厂西厂锦衣卫等机构相互监管,还是灭亡了?
锦衣卫、东厂、西厂以及刘瑾设立的内行厂都是明朝的特务机构,合成厂卫,独立于三法司之外,职能类似于现在的反贪局、安全局、情报局。它们的职责范围各不相同,锦衣卫负责监视一切臣民,东厂可以侦查锦衣卫和臣民,西厂有时也监视东厂,内行厂权力最大可以监视可以监视厂卫以及臣民。明朝皇帝设置厂卫的目的是为了阻止国家衰落灭亡,而实际上却间接导致了明朝灭亡,为什么这样说呢?且听我来给你分析。
锦衣卫设立于明太祖朱元璋时期,起初是皇帝的亲军,负责皇帝依仗和侍卫,同时负责侦查、审问、逮捕的工作,首领由武将担任。
东厂成立于明成祖朱棣时期,首领由皇帝的亲信宦官担任,成员由锦衣卫组成。负责监视官员、社会名流、学者,也有监视锦衣卫的权力。行事可以不通过皇帝,直接逮捕审讯。
西厂成立于明宪宗朱见深时期,首领也是由皇帝的亲信太监担任,成员也是来自于锦衣卫,不过西厂成员要比东厂多的多,高峰时期几乎是东厂的一倍还多,西厂权力比较大,可以监视察查锦衣卫和东厂。但是西厂存在时间较短,前后不过十年。
内行厂也称内厂,成立于明武宗朱厚照时期,由宦官刘瑾设立,内厂权力最大,可以监视锦衣卫、东厂、西厂和臣民。
厂卫起初用来反贪和监视,但随着时间发展权力被逐步放大,甚至全国各地都有办事机构,无处不在,无孔不入,甚至连臣子吃什么,喝什么,说什么,见什么皇帝一清二楚,不得不让人害怕。厂卫横行天下,导致官员百姓***自危,生怕一不小心被拿罪试问,社会矛盾逐渐加剧。
厂卫的存在导致宦官专权,明朝昏庸无道的皇帝又多,给宦官势力的膨胀创造了机会,产生了一大批残忍无道的大宦官,诸如汪值、马永成、刘瑾、冯宝、魏忠贤等,这些***倾朝野,打压异己,收受贿赂,祸乱朝政。
宦官专权,让反贪变成了贪,厂卫的存在成了他们疯狂敛财的工具,以东厂为例,高峰时期有十五六万人,这些人四处刺探,一旦发现目标,立即索要钱财贿赂,俗称“敲竹杠”若受害者不予配合,马上施予酷刑。
由于厂卫权势滔天,也成为官员攀附的对象,尤其刘瑾、魏忠贤时期,魏忠贤人称九千岁,攀附之人自然更多,厂卫的存在导致***加剧,吏治不清,大明的国力逐渐衰弱。
俗话说:“刑不上大夫”,但对于厂卫最让人害怕的偏偏就是他们的酷刑,且不说锦衣卫的廷杖,东西厂的酷刑简直惨不忍睹,各种刑具一应俱全,还专门创造很多更残酷的酷刑,诸如:刷洗、油煎、灌毒药、站重枷等等。一般人进去18般酷刑都要受一遍,没几个能扛下来。
明朝时无论锦衣卫还是东厂都是为皇帝服务的,都是为了监督官员是否有危害皇权或者有***行为。如果说文官是皇帝的左手,那么锦衣卫和东厂就是皇帝的右手。左手右手都是吃***饭的都是为***服务的。因为人的本性是自私的,因此他们也都有可能借助皇权谋取私利,左右手同时陷入***。对于封建王朝而言,***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损害***利益,二是损害普通百姓利益。损害老百姓利益会造成***天下大乱而损害***利益会让朝廷财政捉襟见肘,遇到灾荒时无法赈济百姓,遇到百姓造反时又无法组织起来足够的军队去镇压。明朝恰恰亡于农民起义和财政空虚。
明朝的东厂~锦衣卫仅仅是普通的监控机制,实际就是现在美国的FBI,在国家运行中起到了把权利关在笼子里的作用。但是,东林党彻底搞垮厂卫后,国家监控失效,当然主要还是制衡东林党的阉党的彻底萎缩和崩溃,导致皇权无法控制臣权,士大夫阶层开始彻底逃税,而没有了厂卫,就无法收拾不交税的地主行会,最后导致无法赈灾,结果出现蝴蝶效应,明朝灭亡。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明太祖朱元璋,在胡惟庸和蓝玉案发后,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叫“拱卫司”,后又改称“亲军都尉府”,1382年,撤亲军都尉府,设锦衣卫。锦衣卫主要职责为“掌直驾侍卫、巡查缉捕”,也就是皇帝的近卫军。锦衣卫的头称锦衣卫指挥使,由皇帝亲自任命,直接对皇帝负责。
锦衣卫这个机构一直贯穿着整个大明王朝,生存了近300年时间。锦衣卫直接受命于皇帝,其他官员根本无法干预,因此锦衣卫权力很大,官员对锦衣卫也多有忌惮。不过锦衣卫一般只针对官员和士大夫,跟老百姓的牵扯不多。由于锦衣卫擅权,朱元璋一度废止了锦衣卫的职能,但到了明成祖朱棣时期,锦衣卫得到了恢复,权力也被加强,明宪宗时期锦衣卫权力达到了巅峰。
由于锦衣卫享有特权,胡作非为时有发生,锦衣卫利用手中的权力贪赃枉法,***,给社会风气带来了极大的混乱,因此有不少学者说,明朝亡于厂卫。对于这个说法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
东厂出现的时间比锦衣卫要晚,全称为‘’东缉事厂‘’。1420年,明成祖朱棣设立了东缉事厂,不过这个机构的头是由宦官担任。同锦衣卫一起被称为‘’厂卫‘’,东厂权力明显大于锦衣卫,东厂的设立,也违背了明太祖朱元璋关于太监不得干政的祖训,可以说东厂的设立开启了明朝宦官干政的先河。
东厂是名副其实的特务机构,它直接听命于皇帝,督察院、大理寺、刑部都无权干涉,其运作,享有特权。明成祖朱棣由于皇位来路不正,因此无法服众,人心不稳,朱棣对身边的大臣也是多有猜忌。出于种种原因,朱棣觉得外臣和锦衣卫不可依赖,还是宦官比较可靠,用起来也得心应手,东厂这个机构也就应运而生。
西厂全称为”西缉事厂”。公元1477年,明宪宗在太监汪直的建议下,增设了西厂,汪直为提督,权力覆盖了东厂和锦衣卫,西厂无孔不入,遍地开花。由于西厂的行为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惶恐,在一片反对声中,很快就撤销了。
西厂的成员,也是经过层层选拔,大多武功高强,才能出众,人数也大大的超过了东厂,西厂的权力比东厂、锦衣卫大很多,西厂可以随意抓捕朝中大臣。西厂其实也是皇帝为了对付外臣而设置的机构。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明朝宦官和阁臣之间的争斗,也是非常激烈的,各阶层的矛盾也是日益严重。
锦衣卫、东厂、西厂对明朝历史影响是及其深远的,尤其是东厂和西厂以及后来设立的大内厂,都成了太监把持朝政的机构,先后也出现了如王振、刘瑾、冯保、魏忠贤等权势熏天的宦官。这些宦官直接构成一个势力集团,对明朝的走向有很大的影响。我们现在基本上都认可,明的灭亡与东林党有很大的关系,但不可否认‘’厂卫‘’也对明朝的统治带来了灾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东厂刺杀大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东厂刺杀大臣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