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谈隋朝储积,隋朝存粮

kodinid 38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学家谈隋朝储积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历史学家谈隋朝储积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大荔朝邑的“丰图义仓”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仓”大荔朝邑的“丰图义仓”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仓”?
  2. 我想了解狄仁杰的历史,有没有其历史书籍可以推荐?
  3. 渭南大荔的历史渊源?

大荔朝邑的“丰图义仓”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仓”大荔朝邑的“丰图义仓”为何被称为“天下第一仓”?

义仓始见于隋朝,就是储存粮食防灾荒的粮仓。区别于国家管理的“官仓”,“义仓”是由民间管理的。

“ 平 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隋书·长孙平传

历史学家谈隋朝储积,隋朝存粮-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建于清朝光绪年间的“丰图义仓”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大邑县,是由当时大学士闫敬铭倡议修建的,耗银三万余两,历时四年才修建而成。慈禧太后更是御封其为“天下第一仓”,并在仓顶赐题“龙”、“虎”二字。使其天下闻名。

之所以称其“天下第一”,应该是因它的规模和建造构思都是其它义仓不能比的。

我想了解仁杰的历史,有没有历史书籍可以推荐

首推正史《旧唐书》和《新唐书》两本,

历史学家谈隋朝储积,隋朝存粮-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旧唐书》是后晋赵莹主持编修,“二十四史”之一。《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狄仁杰

(族曾孙兼谟)等》第一个就是狄仁杰。

《新唐书》是欧阳修、宋祁、范镇、吕夏卿等合撰的一部记载唐朝历史的纪传体断代史书,“二十四史”之一。《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四十·狄郝朱》第一个就是狄仁杰。

历史学家谈隋朝储积,隋朝存粮-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再推就是小说了,***杜撰的成分就多了。

比如《大唐新语》唐代刘肃编撰的一部笔记***集,第七章持法、第八章政能、十三举贤、十四识量都有涉及狄仁杰。

《松窗杂录》是唐李浚撰杂史。就一卷,有狄仁杰。

《玉堂闲话》五代王仁裕所撰笔记***,卷二,有涉及狄仁杰祠的,从《太平广记》摘得,卷三一三。

《广异记》唐代志怪传奇***集,有一章专门写狄仁杰。

我想了解狄仁杰的历史,有没有其历史书籍可以推荐?

狄仁杰(630年-700年),并州晋阳(今山西太原)人。唐朝时期宰相,杰出政治家。曾任大理寺丞、侍御史、度支郎中,检校工部侍郎、江南巡抚使、尚书右丞、豫复二州刺史、洛州司马等职。武则天时授户部侍郎、同平章事,成为宰相。后受来俊臣诬害,贬为彭泽县令。他为官清廉,秉公办事,清正忠耿,敢于犯颜直谏,成为***社稷光复的重要支柱。

要了解狄仁杰的历史,就要从与之相关的历史书籍入手。

《旧唐书·卷八十九·列传第三十九》和《新唐书·卷一百一十五·列传第四十》,有狄仁杰传。

两唐书中与狄仁杰同时期的人物的本纪和传记,如《旧唐书·卷六·本纪第六》《新唐书·卷四·本纪第四》的则天皇后和中宗本纪;《旧唐书·列传第一百三十六·酷吏》《新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四·酷吏》中来俊臣的传记等。

资治通鉴》中也有上述相关人物的内容。

《全唐诗》中收录狄仁杰诗作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全唐文》中收录有他的奏疏7篇:《奏从越王举兵诖误免死表》《请拔安东表》《请罢百姓西戍疏勒等四镇疏》《请曲赦河北诸州疏》《谏造大像疏》《谏杀误斫昭陵柏者疏》《乞免民租疏》。收录他的文告有2篇:《檄告西楚霸王文》《吁神文》。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小编非常高兴,因为通过电视剧《神探狄仁杰》,小编已经对狄仁杰有了一定的了解。剧中的狄仁杰智谋出众,心思缜密,接连破获多个大案。

梁冠华老师扮演的狄仁杰

梁冠华老师演绎的狄仁杰可以说是惟妙惟肖,那一句“元芳,你怎么看”,顿时火遍网络。剧中,狄仁杰与李元芳的组合,堪称绝配,一个智谋出众,一个武功绝顶,两人搭配查案,甚是相得益彰。

***剧形象

言归正传,我们说说正史上的狄仁杰是个什么样的人。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并州晋阳(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唐朝(武周)时期宰相,杰出政治家。狄仁杰年轻时参加科举,以明经举,授汴州判佐。得到河南道黜陟使阎立本的推荐,升任并州都督府法曹。仪凤年间,升任大理寺丞。曾在一年内判决大量积压案件,涉及一万七千人,却无一人冤诉,后改任侍御史。其后多年担任地方官员并在当地做出耀眼的政绩。天授二年,加受同凤阁鸾台平章事,成为宰相。受到酷吏来俊臣诬害,贬为彭泽县令。契丹之乱时,得到起复。神功元年(6***年),担任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迁侍中。清正忠耿,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复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培植和举荐忠于唐朝的大臣,成为***社稷光复的重要支柱。

渭南大荔的历史渊源?

大荔国是春秋时期一西戎分支建立的国家,在今陕西大荔县一带。周平王五十一年(前720),大荔戎族部侵入,灭掉国(今陕西大荔县西部),于今朝邑老城遗址东筑王城,建立大荔戎国,南与芮国(今陕西大荔县东南)为邻,东依晋国。大荔国长期居于秦、晋两国之间,实力逐渐增强。

周贞定王二年(前467),秦厉共公即位。秦利用晋与郑、齐两国交战之机,欲东图中原。大荔国位于秦东向出关的要冲,实力又较强,对秦国向东拓展构成一定威胁。周贞定王八年(前461),秦厉共公秘调两万军队,突然进攻大荔。强大的秦军一举攻克王城并灭掉了大荔国,收编了大荔戎军,解除了东进的隐患。随后,秦筑高垒,加固王城,设临晋县,派重兵把守,占据了东部军事要地。

那么在讲讲大荔文殊塔的历史;

文殊新塔位于大荔县城北大街北端与环城北路相交之十字路口,属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文殊新塔,原名“文殊塔”,又因“文殊阁”而得名。“文殊阁”为“同州长兴万寿禅院”的主体建筑北宋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别驾杨公所建,高三层,高百余尺,因塑文殊菩萨像得名。文殊阁因年久,早已倒塌。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在阁基建塔立碑,故命名“文殊塔”。塔共4层,光绪四年(公元1878年)冬,拆上层又续增3层。民国战乱,摧毁塔顶及塔身半壁。民国廿五年(1936年)驻军冯钦哉倡议,在“长兴万寿禅院”故址,兴建“山公园”,又在“文殊塔”基础上重建文殊新塔。该塔系砖质阁楼式空心塔,六角七层,从第二层起,每层各开六个坚式长方形窗,底层南北各开塔门,另开四个圆窗。层檐为外叠涩五层,塔顶各角为象鼻挑角,并可悬铃。内置螺形木梯和栏杆,可攀沿旋转而上。1986年县***又增固塔基,修建铁栅、花池、形成了街心花园。

大荔丰图义仓的历史渊源也得说说。

光绪三年(1877),陕西关中大旱,朝邑(今大荔县朝邑镇)一带尤为严重。时为工部右侍郎的朝邑人阎敬铭,巡视灾情后,奏请建立粮库,以本地之粮防本地之饥,储粮备荒。不久,朝廷批准建立粮库,由陕西官员组织施工,选址在朝邑县城西边南寨子。光绪八年(1882),深受旱灾之害的朝邑百姓,积极响应阎敬铭的建议,捐银三万两,支持粮库建设。光绪十一年(1885),粮仓竣工,共有60面窑洞,每窑可容2000石粮,总计约可储粮12万石。慈禧朱笔御批“天下第一仓”,号曰丰图义仓,一时名振全国。

丰图义仓的建筑形式,在中国粮仓建筑史上具有独特的地位。整个建筑分为外城和内仓两部分。外城的北、东、南三面俱临悬崖,只有西面围筑[_a***_],并留有出入的惟一门洞。地势高燥,坚固易守。内仓坐北向南,青砖砌筑,高约8米,东西长133米,南北宽83米,呈长方形。院中天井范围广阔,南门又洞开东、西两门,存取粮食十分方便。各仓廒内底部空悬木板,通风干燥,隔湿防潮。仓顶平铺青砖稍有倾斜,既流水畅通,又能晒粮。沿边又筑有萧墙,成为粮仓的又一道防线。

丰图义仓***取边建设、边晾干、边储粮的办法,到工程后期,多数窑已储满粮食。时关中又遭大旱,朝邑县官及时开仓赈灾,使同州、朝邑一带未饿死一人。(今日的大荔县朝邑镇)

建国后,丰图义仓被列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仓廒完整无缺,成为国家重要粮库之一。

那么到了现如今的大荔县,同洲湖畔美景尽收眼底,大荔的瓜果之乡闻名于世。大荔人正在以干劲十足的热情,建设着大荔的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学家谈隋朝储积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学家谈隋朝储积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仁杰 大荔 义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