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唐朝监察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唐朝监察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监察机构的职责是什么?分析其积极意义?
职责:
唐朝的监察制度在隋朝之上进行发展,设立御史台,将全国分为10个监察区,称为10道,每道都设有监察御史,简单来说唐朝扩大了监察机构的全力,监察范围,同时唐朝,实行的三省六部制,其中的门下省,主要职责就是谏诤,比较有名的像是,魏征 可以说是监察皇帝。
意义:
唐朝的御史台制度和言谏制度并行互补,共同组成了唐朝的监察制度,其在治国、治吏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1)御史台通过参加对疑难案件的审理,来监督大理寺及刑部的审判活动,使得冤***错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抑制 ,达到了依法治国的效果.
(2)监察制度的有效运行使得唐朝统治者的错误决策,得到了及时的调整,巩固和加强了唐朝的封建统治,维护了社会秩序,使得社会能够修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
(3)有力的惩治了贪官污吏,使得唐朝吏治清明,出现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局面,并有效的提高了办事效率,维护了唐王朝的封建秩序,李氏家族也因此得到了二百九十年的统治地位
唐朝有都御史吗?
都御史为御史的一种。中国古代封建朝廷设有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构——都察院,都御史即为都察院的长官。都御史职专纠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为天子耳目风纪之司。
明朝都察院的长官为左右都御史(正二品),下设副都御史、佥都御史。清朝时都御史为从一品。
1636年,清朝皇太极即位后,清朝廷将监察文武百官的职责归于都察院。
1644年,都察院设左都御史、右都御史、左副都御史、右副都御史,负责纠察中国十五道、在京百官。
1723年始,凡总督授加兵部尚书衔者,惯例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衔。不加尚书衔则一律加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衔。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唐朝监察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唐朝监察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