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管历史的官职,唐朝管历史的官职叫什么

kodinid 3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官职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管历史的官职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掌管史记的官?
  2. 唐代机构职责?
  3. 唐朝的侍郎算是朝廷大员么?
  4. 唐朝时期节度使,都督,大总管哪个官大?

掌管史记的官?

唐代记录史记的官职是史馆修撰。

唐代,因正式设立了史馆,史官制度乃趋于规范化。史馆以宰相为监修,称监修国史;修撰史事,以他官兼领,称兼修国史;专职修史者,称史馆修撰;亦有以卑品而有史才者参加撰史,称直史馆。著名政治家房玄龄、魏徵、朱敬则,著名史学家刘知几、吴兢,著名文学家、思想韩愈,著名诗人杜牧等,都先后参与史馆工作,并担任各种修史职务。

唐朝管历史的官职,唐朝管历史的官职叫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史官,被任命撰写一个国家、集团或机构的历史或系统地记载它们的人;也指古代朝廷中负责整理编纂前朝史料史书和搜集记录本朝史实官员

唐代机构职责?

唐朝沿用隋朝官职制订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三省分别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制基本沿袭未改。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每部各辖四司,共为二十四司。

唐朝管历史的官职,唐朝管历史的官职叫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古代官署名。掌管机要、发布政令,共议国政,并负责审查诏令,签署章奏,有封驳之权。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礼部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等。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工部为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机关。

唐朝管历史的官职,唐朝管历史的官职叫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的侍郎算是朝廷大员么?

算。

唐朝尚书省为行政官署,其下尚分置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置尚书(正三品)及侍郎(正四品上),此为三省六部制。

正四品在***云集的长安虽然不足为凭,但唐朝的侍郎为六部副职,负责六部的实际工作,手中权力极大,朝会时可以上殿面君,称为朝廷大员亦无不可。

侍郎 古代官名。

西汉时本为宫廷近侍。东汉后,尚书属官任职满三年称侍郎。自唐起官位渐高,为各部尚书的副职。唐朝的侍郎是各部尚书的副职,勉强算是***,因为六部在隋唐时署尚书省,尚书省在隋唐时为全国的最高行政机构

唐朝时期节度使都督,大总管哪个官大?

节度使、都督、大总管在一定范围内是相同官阶

节度使,中国、越南朝鲜古代军事将领,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故称。后来在中国和越南成为地方军政长官,简称节度、节使、节帅。唐代驻守于各道的武将称为都督,都督带使持节的称为节度使。一般情况下也时常称持节的各镇守军官,如观察使、招讨使和安抚使等为节度使。

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改称总管。唐代称都督。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旋改称都督,惟朔方仍称总管,边州别置经略使,有屯田州置营田使。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多省并罢,惟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每遇战事发生,由朝廷派遣行军总管统率出征或备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

唐代开始设立的地方军政长官 ,因受职之时,朝廷赐以旌节而得名。节度一词出现甚早,意为节制调度。唐代节度使渊源于魏晋以来的持节都督。北周及隋改称总管。唐代称都督。贞观以后,内地都督府并多省罢,唯军事活动频繁的地区尚存,以统州、县、镇戍。镇戍是经常性的防御据点,比较分散,兵力单弱,故每遇战事发生,必须由朝廷派遣行军总管统率出征或备御。规模较大的战役,又设置行军元帅或行军大总管统领诸总管。

唐高宗、武后时期,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和改变临时征调的困难,这类屯戍军设置愈多,并逐渐制度化,形成有固定驻地和较大兵力的军、镇、守捉,各自置使。行军大总管也逐渐演变成统率诸军、镇、守捉的大军区军事长官,于是长驻专任的节度使应时出现。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管历史的官职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管历史的官职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总管 都督 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