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对彭州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对彭州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彭州的传说?
彭州有一段传说,相传唐朝时,武则天驾临彭州,被周围山川美景所吸引,在此驻足游览。后来,武则天下令建造彭州城,至今彭州仍保留着唐朝时的城墙和古建筑。这段传说也成为了彭州历史文化的一部分。
彭州传说《古刹里藏着一个传说》就是其中一个。
知玄,唐代眉州洪雅人。十三岁设坛讲经,名震蜀中。在他年少时,曾参访丛林,挂单在一间不知名的寺庙里。正巧另一位僧人也挂单在该寺,但那位僧人得了很重的病,周身长满了恶疮,年少的知玄恰好与他为邻,不因恶疮而嫌弃他,反而,经常悉心照顾他。
不久,那位病僧的恶疮也治好了。在临別之时,那位僧人为了感谢知玄,就对他说:“你以后如有难临身,请你不妨到西蜀彭州九陇山来找我,我会设法解救你的灾难。记住山上左边两棵大松树连在一起,那就是我居住的地方。”
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3年),知玄因为德行高深被唐懿宗封为悟达国师,还赐他沉香装饰的宝座,悟达国师坐上宝座之后却心生傲慢心。当这一念生起后,膝盖上便长出一个人面疮来。这疮长得和人脸一模一样,还能像人一样开口吃东西,难以医治。
悟达国师这时突然想起,年少时同住的那位病僧临別时说的话,于是便前往西蜀彭州九陇山去寻找。两人相见甚欢,悟达国师便把所长的怪疮告诉他,僧人多加安慰,告诉国师不要担心,只要用清泉水洗一洗即可痊愈。
次日清早,僧人引着国师到岩下清泉洗涤,国师刚要捧水洗人面疮时,人面疮竟然大声呼喊:“你知识广博、见解深远,但不知是否曾读过《汉书》袁盎与晁错传呢?”国师回答说:“曾经读过。”人面疮就说:“往昔的袁盎就是你,而晁错就是我,当時晁错被腰斩时,心怀怨恨,因此我累世都在寻求报复的机会,可是你十世以来,都是身为持***谨的高僧,冥冥中戒神在旁守护,使我沒有机会报复,而今动了一念名利心,无形中德行已经亏损,我才能来报仇。现在蒙圣人迦诺迦尊者出面来调解,赐我三昧法水,不再与你为难了。”说毕,人面疮了无痕迹,而此时僧人和庙宇都不见了。
悟达国师蒙受圣人的救护,从此结庐隐居茶陇山,写成《慈悲三昧水忏》,早晚恭敬礼诵,来报答迦诺迦尊者的恩德。又四方化缘,建上、中、下三昧水寺。“三昧”是佛教用语,意思是使心神平静,杂念止息。
三昧水,一个古老的消仇弭恨故事,一座令人神往的古刹丛林,千百年来一直涤洗着千百万人们的心灵,一直聆听着永恒的善念。
落凤坡的真实来历?
落凤坡,位于四川省德阳市罗江区白马关镇的庞统祠旁约2公里处,是小说《三国演义》中描写的庞统战死沙场的地方。如今是新恢复的古驿道终端,两旁是乡村,此地风景优美,气候温和,民风纯朴。祠中的庞统墓是后人为纪念庞统而建,其真墓应在不远处的落凤坡旁。
落凤坡是中国四川省彭州市的一座历史文化名胜,其真实来历有多种说法。
据传统传说,落凤坡得名于唐朝时期一位名叫王昭君的女子。该女子因为爱上了北方游牧民族匈奴的单于而被迫嫁入匈奴,后来在抵达匈奴的路上,她看到一只凤凰坠落在这里,于是便将此地命名为“落凤坡”。
另外一种说法认为,落凤坡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它的地形酷似一只凤凰俯首的模样。当人们站在山顶上俯瞰整个山谷时,就会看到山体呈现出凤凰展翅、振动的姿态,非常神奇。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落凤坡得名是因为在古代,这里曾经有很多凤凰栖息和飞翔。
无论是哪种说法,落凤坡作为一处历史文化名胜,拥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着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和探访。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对彭州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对彭州的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