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李姓太监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李姓太监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万历三大奇案?
明朝末期,后宫先后发生了三件奇异案件,分别是“梃击案”、“红丸案”和“移宫案”,被称作明朝后宫三大奇案。这三桩案子本来都很清楚,没有什么复杂之处,无非就是宫内的权势斗争
明朝万历末年的、彼此相关的三个奇案件,即“梃击”、“红丸”、“移宫”三案。
1梃击案
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五月初四晚间,有个手持枣木棒的汉子,悄悄闯进了皇太子居住的慈庆宫,并用木棍将守卫宫门的人打伤,又闯入前殿的屋檐下,被擒获。这就是所谓梃击案。谋杀者据说是名疯子,受人指使,欲加害皇太子。在审理过程中,案情几次反复。实际情形是,谋杀者张差不疯不傻,是受宫内太监的引诱,并被接应到宫内行凶。由于***内部的矛盾和朝官的派系之争,受牵连的人很多。
2红丸案
公元1620年八、九月之交,刚当皇帝不过30天的朱常洛一命呜呼了。据说他的死,与他病中所服的红色药丸有关。红色药丸究竟是寿药、道家丹丸还是别的什么毒药?一时间朝野纷沸,连宰相、皇贵妃都被牵连到此案之中。这就是“红丸”案。
3移宫案,
一些不应占居乾清宫(皇帝所居之宫)的妃嫔占居了那里,朝官中有人为了体制,要求她们迁出,由此而生出许多事来。先是万历帝的妃子郑贵妃以照料疾病中的万历帝为名,住进了乾清宫,万历帝死后,她还赖着不搬出来,弄得新皇帝不能搬进乾清宫,大臣们觉得太失体统,用尽心机,郑贵妃才不得不搬出来。朱常洛进乾清宫时,他的妃子李选侍跟随入居。红丸案发,朱常洛死去,这位曾想做皇后而不成的李选侍也效郑贵妃的样,不仅赖在乾清宫不出来,还把即将登基的皇长孙扣在身边,不许人见。群臣设法,将李选侍藏起来的新皇帝找到,几经争夺,新皇帝逃脱李选侍,她才不得不搬出乾清宫。搬时仓促,宫内珍宝丢失不少。
后来,恶宦官魏忠贤上台,三案又被抖落出来,不少人遭受无罪之难。待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登位后,重惩魏党,又将三案翻了回去,给被魏党整死的人***昭雪。
李未央是哪个年代的皇帝是谁?
冯太后(442-490年),名不详,汉族,长乐信都(今河北冀州市)人,生于长安。北魏文成帝拓跋濬的皇后,献文帝拓跋弘的嫡母,孝文帝元宏(拓跋宏)的祖母,北魏中期一系列改革的实际主持者,并对孝文帝改革产生重要影响。
冯太后出身于北燕皇族长乐冯氏。北燕灭亡后,没入太武帝拓跋焘后宫,充为奴婢;正平二年(452年),选为文成帝的贵人;太安二年(456年),册封为皇后;和平六年 (465年),北魏献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政局动荡,冯太后临朝听政,定策诛杀了权臣乙浑,后依据北魏祖制归政献文帝;延兴六年(476年),献文帝暴薨,时人称冯太后毒杀。冯太后二度临朝称制达十四年,尊为太皇太后;太和十四年(490年)去世,享年四十九,葬于永固陵,谥号文成文明皇后。
为何历史上的皇宫宦官太监很多都是出自河北?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历史经历了漫长的朝代演变,但是无论是经济文化都十分发达的盛唐,还是最后一个朝代满清,还是其他宋元明等等朝代,这些历史长河中都有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那就是太监,太监的历史可谓悠久,也成为一种文化象征。
史上十大有名的太监中有五位出自河北,这应该有一定的缘由。河北特殊的地理位置就是最重要的原因,河北离历朝都城比如北京,西安等地都十分近,可谓是一直是历朝的皇城脚下,历朝历代都是以都城为当时社会经济文化的中心,都城最为繁华热闹,大多数的王侯权贵聚集于此,使当地的物价比其他地方都要高些,而普通百姓却是消费不起,平常百姓人家生活的比较困难,很多家庭认为把孩子送入宫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也可以改善家里的困境,所以河北作为都城周围城市,这种现象就尤为突出。
当时的交通不像今天这么发达,人口流动不明显,一般百姓人家一辈子只生活在一个地方,既然河北离都城较近,那么都城皇宫里的太监宫女也就就近选取,而都城附近地区开发相对充分,人口较其他地区也相对较多,选取宫女太监也比较容易,这也算是其中一个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李姓太监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李姓太监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