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最客观隋朝历史事件是什么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最客观隋朝历史事件是什么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朝历史共多少年?经几代帝王?
隋朝(公元581年—618年),前后共经历37年。经历的帝王有三人:大隋高祖文皇帝杨坚、大隋世祖明皇帝杨广、大隋世宗恭皇帝杨侑。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朝代之一,也是全世界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认为不祥,于是改为“隋”。
大隋之盛世在中国乃至世界历史上空前绝后,此时的中华帝国国泰民安、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社会安定、户口锐长、垦田速增、积蓄充盈、甲兵强锐、威动殊俗、幅员万里。大隋疆域之辽阔宏大超过了以往的所有朝代。
这个时期是中华文化、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达到登峰造极的全盛黄金期,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公元581年,大隋高祖文皇帝于581年二月甲子日接受北周禅让,建立了大隋皇朝,589年,灭亡了长期割据南方的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朝,统一中国。
隋王朝从公元581年2月第一任皇帝杨坚登基开始,到公元619年4月最后一任皇帝杨侗被王世充所杀,正式灭亡,立国39年,共五任皇帝。
注意,传统认为隋王朝第三任皇帝杨侑于618年5月禅让帝位给李渊而灭亡,实际上之后仍然有两个皇帝杨浩和杨侑,结果被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抹杀,辞典往往也这么写。但是我们现在的计算必须客观。
隋朝大运河的评价是什么?
1.《汴河怀古》:大家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京杭大运河,但直到今天南北航向仍然靠它运输。
如果没有隋炀帝巡行江都的事,他的功绩和大禹相比也是可以的。他的观点比较客观,全面。2.《汴水》:京杭大运河的开通奏响了隋朝灭亡的前奏。巡行的锦帆还没落下部将叛变之事就发生了,炀帝更是没有返回都城,客死江都。3.我个人认为,《汴河怀古》较为正确,它从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去评价大运河的开凿,既看到了但是人们看到的消极面,又看到了当时人们没有看到的积极面,将问题一分为二来看待.而《汴水》只是从消极方面去评价大运河。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后代通过浙东运河延伸至会稽(今绍兴)、宁波。如何正确客观的看待隋朝,隋朝究竟有没有被夸大?
如何正确客观的看待隋朝,究竞有没有被夸大,下面我从各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一下:
隋的统一,是公元581年,兆周的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公元589年,隋灭掉南方的陈,结束了两百多年南北分裂的局面,在民族大融合的基础上,统一了中国,这是最大的功劳。
隋统一后,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经过人民的辛勤劳动,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为了加强对东南和东北地区的封建统治,进一步搜刮江南人民的财富。在公元605年,随炀帝下令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样就成为南北水路交通的大动脉,虽然大运河工程浩大,是证明了我国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对此而言,在历史上没有对隋朝的夸大。
隋朝疆犯围扩大后,在统一的***下,随炀帝派人去台湾,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所以说,台湾是中华民族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
后来,由于隋炀帝穷奢极侈,大兴土木,营建洛阳,修建宫苑,还三次坐大龙船到江都流玩,耗损了大量人力和物力。隋炀帝又发动了三次对高丽战争。他先后征发几百万农民服兵役、徭役,弄得民穷财尽,土地荒芜,生产破坏,农民到处流离失所,这样阶级矛盾十分尖锐,激起农民无比忿恨。
在隋炀帝残暴统治后,到了公元611年,在山东长白山首先有农民自主的发动了起义,主要是号召农民起来,反对隋炀帝的暴政。经过几年的斗争,得到了农民纷纷响应,起义军逐渐汇成强大的集团。历史上最主要的是翟让领导的瓦岗军。还有河北和杜伏威的江淮起义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最客观隋朝历史***是什么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最客观隋朝历史***是什么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