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伊阳县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伊阳县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伊川地名的由来?
伊川,因伊河而得名。
据传说,龙门西山和东边的香山原来是连在一起的。洪水经常淹没山南的村庄,那里曾经是一片汪洋大海,后来,大禹治水时,凿开了此山,疏通了河道伊水才通过两山之谷,滔滔东北流去。这说明伊河历史悠久。
伊川在唐尧时期即称伊侯国,虞舜时期开始称伊川。
夏称豫州伊阙地,战国时称伊阙新城,汉置新城县。隋改伊阙县,又改伊川县。宋朝时,它曾属于伊阳县,后又改自由、平等二县。直到民国二十一年即公元1932年,自由、平等二县才又合并为一个县,称伊川至今。
因为伊河纵贯县境南北,历史上就有“伊川县”之名,且宋代理学家程颐(号伊川)之墓在府店镇西郊,故合并后取名伊川县。
汉惠帝四年(前191年)置新城县,属三川郡,后三川郡改为河南郡。晋朝河南郡改河南尹,领陆浑、新城二县。东魏改新城县为伊川郡。隋开皇初,郡废,改置伊州,又废洛阳郡,析置伊川县。
大业初,伊川县并入洛阳县。宋初,置伊阳、伊阙两县,属河南府。熙宁时,废伊阙县为镇,并入伊阳县。绍兴九年(1139年),改伊阳县为顺州,后改顺州为嵩州。明朝,伊川县南部属嵩县,清沿明制。
平遥上店古镇历史?

①即今山西平遥县东南上店村。《清一统志·汾州府》:上店镇“在平遥县东南六十里”。
②在今河南汝阳县西南十三里上店村。旧属伊阳县。明置巡司于此。
在河南省汝阳县中西部、汝河南岸。面积52平方千米。人口3.7万。镇人民***驻上店,人口6350。据传,很早以前上店为一家饭店,因在古城寨之西(西为上),故名。1958年建公社,1984年改乡,1999年改镇。特产麻花。有机械、机砖、电珠、面粉等厂。有公路通县城。
词语分解
镇的字典解释 镇 (鎮) zhèn 压:镇尺(用金属、玉石等制成的尺形文具,用来压书和纸
历史地名推荐:双岩
汝阳岘山传说?
相传这里是真武祖师得道升仙之地,故有道教名山之称。自古与武当山(金顶山)相对应,是豫西地区最大的道教活动圣地。自主峰铁顶而下建有真武观、崇天宫、广行宫等三道宫观,它们依次排列在一条长达五公里的南北中轴线上。三个建筑群,共计有殿阁屋字120余间,现存塑像30多尊。
相传很久以前,在汝阳县岘山的一个叫做玉皇殿的地方,住着一个叫做嫦娥的美丽女子。嫦娥到了一定的年龄,就被选中进入玉皇殿作为天宫里的仙女。
一天晚上,嫦娥去了玉皇殿的后花园,看到了那个传说中可以让人长生不老的不死药。她忍不住想尝一口,于是取出不死药一口吞下。她即刻感到轻飘飘的,慢慢地往上升,几个起落后,便飞离了地面,来到了空中,最终登月而去。
据说,岘山以前是一座极高的山,但是嫦娥的登月之路所化的光辉射到了岘山上,将其削平了,并且把岘山上的苍松翠柏全部变成了桂树,这就是桂花之所以在汝阳岘山上如此之盛的原因。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伊阳县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伊阳县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