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细说明朝344,1433明朝

kodinid 1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历史细说明朝344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历史细说明朝344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东荆河的相关资料?
  2. 戚继光的战绩有哪些?

东荆河的相关资料?

东荆河

东荆河,明朝时期称芦伏河,清称冲河,又名襄河、南襄河。后以其流经地理位置居于荆北水系东侧,故称东荆河。东荆河于潜江泽口接汉水,自潜江谬刘月入县境,向东流经新沟镇、杨林关、北口至雷家台入洪湖县境,经汉阳至沌口入长江,全长140公里,其中境内流程37.4公里,流域面积417.5平方公里

历史细说明朝344,1433明朝-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荆河西承汉水,东注长江,属典型公流河道。河宽180~600米,水深一般7-14米。其径流很不稳定,水位随季节变化大。每年3月前后,水位逐渐上升,出现春汛;此后降水不多,水位稍有下降,直至梅雨期,水位再次上涨;丰水期往往出现在秋季的9-10月,由于汉江源于米仓山,流经秦巴山地,上游秋雨多于春雨,所以东荆河的最高水位一般出现在秋季。汛期有骤涨骤落的特点,有时一夜能涨水3.4米。新沟历年最高水位为39.05米(1983年),历年最低水位为25.49米(1***8)即河道干涸,河床暴露。最大流量5060立米。秒(1964),最小时水涸断流。其含沙最高于长江,平均为2公斤/立米左右,最大4.28公斤/立米,最小1.42公斤/立米;年均输沙率最大2.09吨/秒,最小0.186吨/秒,平均为0.802吨/秒。

由于汉江、东荆河流域水土流失严重,泥沙积沉使河床升高,近年水位有上升的趋势。1958年最高水位为38.62米,1964年为39.02米,1983年为39.05米。其下流河段比上流窄,汇洪能力严重失调,防汛任务之重仅次于荆江。其易涨易落,航运、水产价值不高,而对逐业生产甚为重要,是沿岸地区夏季灌溉的主要水源。

如果您还有什么不满意的,请发消息给我,并附上问题的连接,谢谢

历史细说明朝344,1433明朝-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东荆河:湖北东南部的河流,明朝时期称芦伏河,清称冲河,又名襄河、中襄河、南襄河。东荆河位于长江中游下荆江以北,汉江下游以南的江汉平原腹部,上起潜江市龙头拐串汉江,下迄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通长江,河流曲长173公里,是汉江下游唯一的分流河道。

两岸堤防全长344公里,其中东荆河修防处管辖田关以下两岸堤防317.156公里,是汉南和四湖地区重要防洪屏障。其保护范围,包括潜江、监利、洪湖、仙桃四县市85个乡镇、农场和436.48万人口。以及江陵,武汉市汉南区部分面积和人口。两岸物产丰富,农、林、牧、副、渔五业兴旺,是全国重要的粮、棉、油、猪、鱼、禽、蛋和轻工产品出口基地,经济发达。

继光的战绩有哪些?

台州花街之战:斩首308颗,生擒2名倭首,其余淹死和未割首的数目不详,自己牺牲陈文清等3人.   

历史细说明朝344,1433明朝-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白水洋战斗:我敌对比:1500对2000余,全歼2000多名倭寇,斩首344颗,生擒5名倭首,自己牺牲陈四等3人.   

长沙之战:消灭倭寇3000名,斩首不多,此战主要为解救百姓.   

福建横屿岛渡海之战,消灭倭寇1000多名,斩首348颗,俘虏29名.牺牲陈文彪等13人.   牛田之战,击溃数上万倭寇(包括***倭和真倭),斩首688颗,自己无一人牺牲。   

林墩之战,烧死和淹死倭寇3000名左右,斩首960颗,俘虏26人,此战阵亡最多,达到90人.   

福清葛塘之战,消灭300多名倭寇,斩首150多颗,牺牲20人.   平海卫战斗,斩首2622颗,牺牲金渔等16人.   

仙游之战,击溃10000余名倭寇,杀死倭寇1000余,斩首498颗,生擒1名,自己牺牲童子明等24人.   

王仓坪战斗,击溃倭寇近万名,斩首177颗,自己无一人阵亡.   蔡丕岭战斗,击溃倭寇7000余名,杀死1000多名,斩首160多颗.自己牺牲31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历史细说明朝344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历史细说明朝344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东荆河 斩首 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