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趣闻1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趣闻1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童年趣事的古诗?
推荐如下:
1、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胡令能
2、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牧童》——黄庭坚
3、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归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花影》——苏轼
4、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宿新市徐公店》——杨万里
5、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辛弃疾
拓展资料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
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
唐代诗人白居易有哪些趣事?
诚邀,平民之宴继续为你解说白居易那些经典往事。
白居易,生于772年,河南新郑人,28岁考中进士,31岁时,有了第一份正式工作,被认命为秘书省校书郎,也就是类似于现在办公厅的文件校对秘书。35岁时,空降成为一名地方官,任职盩庢(zhōu zhì)县尉(现在西安市的周至县,古代盩庢呢,因“山曲为盩,水曲为厔”而得名),职权是县里的二把手,主管全县的公检法司工作。
白居易诗写得好,处理地方事务也不含糊,有板有眼。
有一天,县里发生了一件民事***,案件事由是一家的牛把一家的马给怼死了,受害方于是告到官府,要求牛的主人全价赔偿马被怼死的损失。
白居易虽然第一次任职基层,但是判案思路清晰,也很有办法。首先,考量事件发生的地点,其次,研判牧主的行为,是有意“故纵”,还是无意“误失”,经过一番仔细追查,最终判牛的主人赔付一半的马价,了结此案。
结案后,白居易写下《得甲牛抵乙马死,乙请偿马价》的判决书:
这份判决书,笔者就不一一解释了。但从中可以看出,白居易在处理这一民事案件时,既考虑了当时的实际情况,又对受害者进行了合理补偿,这样的判处非常合理。
就这一点来说,白居易的基层工作还是能够过关的,也看出了诗人白居易的内在素质和综合素养,更高的平台在等着他,也需要他这类清明理政的官员。
后来,白居易当的官越来越大,勤政清廉的名声,也广为百姓们的赞许。就说他在杭州吧,任职刺史三年后,又被调任其他地方。
白居易趣事还真是自己造就的,而且还做了诗词保留至今。白居易自己看着都好玩。
那时正赶上李希烈暴乱,就跟着他老妈远走江南,老爸白季庚是诗人,也做过县令,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经常不回家,给幼年的白居易造成了巨大的心灵创伤。他很懂事,经常安慰他妈妈,说长大了孝敬她。他妈妈听了后十分欣慰,给他取名白居易,字乐天,希望他以后能够安居乐业,天天快乐。
逃难的生活十分的艰苦,有时候,白居易跟着妈妈去讨饭,所以大多时候白居易很乖巧什么事情都不麻烦他母亲。
当时正好是白居易发育的时期,有时起来发现床上湿了一片,那么大还尿床,让他百思不得其解,但又不敢去问,怕妈妈责怪他弄脏了床单,干脆自己想办法解决算了。
这件年轻的趣事等他自己长大了,白居易想起了当时“傻乎乎”的一些情景,有感而发写了《花非花》,没想到都成了名句。
花非花,雾非雾,
夜半来,天明去。
谢邀!我只知道他与邻家女孩湘灵的旷世之恋。两个人郎有情妾有意、你侬我侬,感情很深,可是由于当时的封建门弟观念被母亲生生拆散,这点和陆游有点儿相似,最后湘灵女苦等无果、不知所踪,白居易虽然娶妻却依旧放不下湘灵。有诗为证《长相思》白居易: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还有一首《寄湘灵》:泪眼凌寒冻不流,每经高处即回头。遥知别后西楼上,应凭栏杆独自愁。
说一说老年白居易和两位年轻小姬的事。
白居易住在东都洛阳的时候,身边有两个年轻女子,分别是樊素和小蛮,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本事诗》,说“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
并且说,白居易曾经写过“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的诗句,但在白居易的诗作中,并没有找到。此外,在这段时间,白居易身边还有一位名叫春草的小妓。
但好景不长,据《旧唐书》记载,开成四年的冬季,白居易突然中风,在床上躺了几个月。这时他六十八岁。
病情稍稍好转,白居易感觉时日不多,提笔为自己写好墓志铭,放走了樊素和蛮子,“因疾观身”,开始专心于佛教和老、庄之学。
白居易抛却红颜,实出无奈,舍弃的过程中其实充满了留恋和惆怅,比如他在《不能忘情吟》的序文中写到了他与樊素分别的痛苦过程:
“妓有樊素者,年二十余,绰绰有歌舞态,善唱《杨柳枝》,人多以曲名名之,由是名闻洛下……素闻马嘶,惨然立且拜,婉娈有辞,辞毕涕下。予闻素言,亦憨然不能对,且命回勒反袂,饮素酒,自饮一杯,快吟数十声,声成文,文无定句,句随吟之短长也,凡二百五十五言。”
“不能忘情”、“事来搅情”、“情动不可柅”,一副缠绵之态。此时的樊素二十多岁,从她对白居易的表白中看,她在诗人身边已经陪伴了十年,也就是说,她刚到白居易身边的时候,只有十几岁。这一点也可以从白居易的老朋友刘禹锡的《寄赠小樊》中找到佐证:
“花面丫头十三四,春来绰约向人时。终须买取名春草,处处将行步步随。”
唐代诗人杜牧的趣闻轶事有哪些?
杜牧(803—852年)是晚唐的诗人,与李商隐合称为“小李杜”,足见诗坛上李杜是从来不分开的。
杜牧一生中曾三次为官,但结局都很悲惨。杜牧报国无门,最后流连在了风月场上。他一生有过很多次艳遇,总能够在章台柳巷中觅得红颜知己。
杜牧与认识张好好的时候,张好好只有十三四岁,当时张好好是一名舞伎。两人一见倾心,暗生爱慕之心。整天在一起“龙沙看秋浪,明月游东湖”。一个是风流才子,一位是含苞待放的舞伎。过了4年,杜牧和张好好洛阳才再次重逢。此时杜牧已是过了而立之年,而十八岁的张好好成为一名风韵十足的***——沈传师的小妾。
杜牧描绘此时的张好好为“玉质随月满,艳态逐春舒。绛唇渐轻巧,云步转虚徐。”这段相识离别再相逢的情缘在杜牧的《张好好诗》的序中写得十分明了。
杜牧在洛阳时,李司徒大开筵席,遍邀官僚名士,鉴于杜牧是监察御史,不敢邀请,杜牧就主动要求参加。大庭广众之下,杜牧向李司徒索要歌妓紫云,当场作诗一首,艺惊满座,最后得红粉回家。后来,杜甫在朋友圈发表感言:“突发狂言惊满座,两行红粉一时回”引赞无数。
其实,《杜牧全集》有关***的诗歌很多,比如《赠沈学士张歌人》《泊秦淮》《金谷园》《见刘秀才与池州妓别》《不饮赠官妓》《倡楼戏赠》《伤友人悼吹箫妓》等等。内容涉及很多当时的歌妓,也有历史上的名妓。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趣闻1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趣闻100字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