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是什么

kodinid 3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藩镇历史真相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为什么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唐朝才灭亡?
  2. 藩镇和节度使的关系是什么?
  3. 有人说唐朝是被藩镇掏空的,为什么?

为什么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唐朝才灭亡

藩镇割据持续了一百多年,唐朝才灭亡的原因主要有两点: 一、藩镇的形成的基础是均田制破坏,府兵制已经不能满足对外战争需要,而新型的募兵制脱颖而出。

藩镇为了扩大势力,拥有更多的力量就必须拥有大量的军队,财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可是藩镇林立,互相牵制,没有形成一个很大的势力具有绝对发言权; 二、藩镇势力名义上还是唐朝的官员,在唐王朝手下可以名正言顺的攻打对手,征收赋税,虽然没有很大的名头,但是无非少了个名义,而如果多了个名义,就是叛逆。这也就是唐朝虽经过一百余年的割据却没有灭亡的原因。

1.藩镇没有实力取代中央:安史之乱前唐朝已经出现藩镇问题了(事实上藩镇就是唐朝的一个制度),安史之乱就是地方藩镇对中央的第一次大反叛,但很明显安史的实力并不够强(要不是玄宗父子的奇葩操作,安史之乱很快就能平定)。之后也不断有藩镇反叛中央,但都没能取代中央——直到中央衰败,在黄巢之乱中实力大减,才给了藩镇取代中央的条件。

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是什么-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藩镇之间彼此牵制、很多藩镇还面对外敌:中央在设立这些藩镇时本就设计它们互相牵制,而且藩镇大多负有守边之责(安禄山也是为中央守了几十年边的么)。这种情况下,藩镇很难联合起来,也很难一心一意对抗中央,谁想吞并其它藩镇又会被中央带着其它藩镇群殴。

3.藩镇需要中央的支持:藩镇底下也有“藩镇”——骄兵悍将,很多藩镇甚至需要靠中央的支援才能镇压住手下骄兵悍将的反叛,不少藩镇首领甚至放弃兵权主动进京求过安稳日子。在藩镇内部的权力斗争中,能得到中央支持也意味着“名正言顺”。

藩镇和节度使的关系是什么?

  藩镇是唐玄宗隆基在位时期由于国土面积太辽阔,李隆基将大唐国土划成一块块由节度使统管军政的地方行政单位。

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是什么-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节度使就是这些藩镇的最高长官,唐王朝一开始还能约束一下这些地方藩镇,但是安史之乱后藩镇实力不断膨胀,最终灭亡唐朝的朱温就是一个节度使。

藩镇,亦称方镇,是唐朝中、后期设立的军镇。藩是“保卫”之意,镇是指军镇;唐廷设置军镇,本为保卫自身安全,唐玄宗为防止边陲各异族的进犯,大量扩充防戍军镇,设立节度使,共设九个节度使和一个经略使,时称天宝十节度。

节度使,中国古代官名。唐初沿北周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超过魏晋时期的持节都督,时称“节镇”。

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是什么-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有人说唐朝是被藩镇掏空的,为什么?

这个题目其实涉及的方面挺多的,我就我自己的印象略谈一点。

朝廷为平定不服的藩镇,付出巨大的开销

唐宪宗的“元和中兴”,损耗了大量钱粮:其中以淮西之役持续三年,朝廷发十六道兵力近九万人讨伐,耗资最巨。其余如讨四川刘辟、平卢李师道之役亦劳师动众。

唐朝中后期赋税一直比较重,这和防备、藩镇导致的举国兵数居高不下有着密切关联。

朝廷为平定藩镇,持续加重对底层的赋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藩镇的历史真相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藩镇 唐朝 节度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