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大龙讲历史唐朝,皮大龙讲历史故事

kodinid 19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皮大龙讲历史唐朝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皮大龙讲历史唐朝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唐朝人为何谈“虎”色变?他们在提到此字时,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2. 唐朝都有哪些美食?
  3. 历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谜,让人事后想想是最为匪夷所思的?

唐朝人为何谈“虎”色变?他们在提到此字时,是如何巧妙处理的?

今人也会“谈虎色变”,一是因为动物园的老虎也咬人,害怕;二是觉得虎骨酒保健,嘴馋。不过,唐人的“谈虎色变”,可与我们不一样,因为那时候妄提虎字或是乱写虎字,轻者自己蹲大狱掉脑袋,重则满门抄斩,株连九族。这是为何呢?

李虎生于哪年已经很难考证了,但在西魏时确实混得不错,按照唐朝官修史书溜须拍马的说法,李虎年轻时不仅帅得一塌糊涂,而且具有远大志向,没事儿就骑骑马,跟朋友喝喝酒,颇有德云社谦哥的风范。不过,李虎的身份要高得多。

皮大龙讲历史唐朝,皮大龙讲历史故事-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简单来讲,李虎在西魏时人脉很广,家里又有钱,官运亨通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略过他早年间在基层的工作不谈,李虎最终做到了左仆射、太尉,被封为陇西郡公,还被赐了个姓,叫“大野氏”,另被加以“柱国”的封号。啥叫柱国?柱国就是支撑着国家的意思,没他国家都散架了!

李虎***厚禄,自然也恩荫子孙,到李渊这辈时,还趁着天下大乱的机会,来了个浑水摸鱼,而且稀里糊涂地就把窦建德、王世充等一帮强权人物都给收拾了,最终一统天下。李渊自己做了皇帝,自然没有把爷爷的好处忘了,就这样,这个好孙子追谥李虎为唐太祖。

这么一封不要紧,为了避讳,整个李唐王朝,“虎”字一下子李虎的专称,不仅不能随便讲,也不能随便写,而且与之犯冲的人名、地名、官名甚至是撒尿用的“虎子”,都得改。可谓是“谈虎色变”啊!

皮大龙讲历史唐朝,皮大龙讲历史故事-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那么,唐朝人又是怎么改的呢?我们不妨举几个例子吧:

一是用谐音,比如三国时的虎牢关,到唐朝时被改成了武牢关,武的谐音来代替虎;

二是用新名,大家所熟知的大虫,便是指老虎,其实是始于唐代避讳。

皮大龙讲历史唐朝,皮大龙讲历史故事-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唐朝人“谈虎色变”要从唐朝的建立者李渊的家族说起。李氏家族世居陇西,李渊的祖父是李虎,是西魏时期的八柱国将军之一,与西魏权臣宇文泰同等级别,但是死的比较早。宇文泰后人建立北周时,仍然追封李虎为唐国公,李虎的儿子李昞(李渊的父亲)后来也被加封为唐国公,李渊在隋朝也承继了唐国公这个爵位。这也是李渊建立国号唐的由来。

李渊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后,追谥自己的祖父李虎为景皇帝,庙号太祖,是为唐太祖。

古代皇帝的名字要进行避讳的,如果不进行避讳,那时要杀头的。遇到带有“虎”的姓名、官职、动物等要换成其他的字代替。

1.动物老虎不能称老虎,一种改法是叫老虎为“大虫”,一直沿用了很长时间,《水浒传》中武松打虎那一章节,仍然称老虎为大虫。另外一种改法是唐朝人在撰写的《周书》时,有一段是写杨忠生擒老虎的,文中将“虎”写成“揜于”。 “揜于”是鲜卑语猛兽的意思,为了避讳李虎,才写成鲜卑语的。在诗文中,人们将“虎”写成兽。

2.“虎牙将军”改为“武牙将军”。虎牙将军的官职起始于汉代,一直沿用到隋代。到了唐朝为了避讳改为武牙将军。

3.著名军事重镇虎牢关也因此改名为武牢关,杭州的虎林门改为武林门。带有虎字的地名通通改了。

4.唐代大小便用的溺器,被称为“虎子”,为了避讳改成了“马子”,后来演变为“马桶”。这只是一个传言,未经考证。

唐朝人“谈虎色变”主要是为了避讳皇帝的姓名,不改的话是重罪。

有些避讳名称在唐朝灭亡后,有些恢复了原来的称呼,有些已经成为习惯保存了下来。

先吐槽一句题目,避讳本来是古代很常见的一种现象,干嘛非要耸人听闻,弄出个“谈虎色变”……

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名叫李虎,按照古代避讳的原则,平常人们在提到这个“虎”字的时候,就不能直接说,而是要用别的字代替。

比方说在唐代编定的《北齐书》里,为一位叫卢叔武的老兄立了传。但是到了《北史》(同样在唐朝编定)里,这位仁兄又改名叫了卢叔彪。其实他本名应该叫做“卢叔虎”。

唐代人避讳虎,于是找别的字来代替。但代替也不是胡乱代替的,起码要有语义上的联系吧。北齐颜之推在《家训·风操篇》里就说:

于是有的人用“武”字代替,老虎嘛,当然是威武的。

有的人用“兽”字代替,老虎当然是兽类的一种。

还有的人用“彪”字代替,彪的一个意思,就是“小老虎”。

《北齐书》和《北史》的作者互相之间没打过招呼,各自选择了一种顺手的代替方式。于是这位老兄不仅被改名,而且被改了两个不同的名……

再比如说隋代有位猛将韩擒虎,是平定南朝陈的功臣之一。《隋书》之中,对他不用代替法了,干脆把那个“虎”字抹掉,改名叫了韩擒。

除了人名,别的名称也要改。汉代有本书叫《白虎通》,《隋书·礼仪志》里面,这书的名称就变成了《白武通》。

这是因为唐高祖李渊的祖父、唐太宗李世民的曾祖父曾经当过西魏左仆射、八大柱国之一的李虎(庙号是唐太祖)的名字是『虎』,所以需要避讳。

但是,由于唐代不立讳训,也就是没有明确规定避讳的替代字,所以所谓的『巧妙处理』造成了很混乱的局面。

比如提到隋朝的名将韩擒虎,《南史·陈本纪下》中省略虎字做韩擒,《隋书·五行志上》中做韩擒兽,《北史·韩禽传》中做韩禽或韩禽武,而《隋书·韩擒虎传》又说他本名豹。

一个人而有6个名字,后人如果不知避讳的情况,读史书简直就像猜谜,实在难以索解。

此外,虎还会被替代为兽、猛兽、於菟、菟、彪、豹、熊、豺、貔、龙。

河南的虎牢关被改为武牢关,杭州的虎林山被改为武林,苏州的虎丘被改为武丘。

还有,唐朝史书提及后赵石虎一般称之为石季龙,也是避讳而使用石虎的字。

因为避讳产生大虫、马子等说法不一定很确切,暂且不谈。

唐朝都有哪些美食?

如果没有大唐的出现,恐怕谁也不能把食物与诗意联系在一起。这是属于饮食的“大航海时代”。食物开始迁徙,金银器随之流转,汇聚到长安城诗人、帝王、外国人,几乎***都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食物的装置艺术。

杯子敞口、弧腹、高足,在外壁施以釉彩,再倒上西域葡萄酒,就是乡愁的滋味。有了美酒之后,接下来是填满桌子上的空白。

唐朝是中国古代西餐最为盛行的时代。西域流行的胡饼、烧饼成为了唐朝家庭最普遍的主食,黄油、奶酪也成为人们的最爱,“贵人御馔,尽供胡食”,仅供脑补。

“琼杯传素液,金匕进雕胡。掌里承来露,柈中钓得鲈”,这是唐代诗人元镇记录唐朝豪绅贵族日常生活的一幕。唐代盛世,无论是国力还是文化都曾达到一个顶峰,后世明清虽然也曾辉煌,但是在笔者看来,都没有达到唐代时期的鼎盛。这是一个文化极其兴盛的时代,涌现出一批的大家,这也是一个极其开放的时代,所以唐朝的美食有的也颇具异域特色。

唐代有一种美食,现在人已经很少吃了,它就是——元稹诗中所说的“雕胡”,雕胡也叫菰米或者黑米。唐朝时期曾经遍布中原地区的水泽区域,不过还是江南地区生长得更多。杜甫曾经这样写过:“秋菰成黑米,精凿传白璨。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唐代时期,人们会在夏秋两季收集它的果实,做成米饭。王维也曾写道:“香饭青菰米,嘉疏绿宇羹”,菰米饭又香又滑,菰感染了一种赤霉菌,会出现植株疯长的现象,因而无法长出果实,但是却造就了另一种美食,茭白,没错,茭白以前是六谷之一的菰,(传统认知是五谷,但是这个说法比较多,有六谷之说,这六谷还有不同版本。)今天的水稻也会感染这种病菌。因为水稻的产量更高,所以现在种植菰的依旧有,不过不多,江南水乡依旧可以看到,不过大多都是被当做茭白食用。菰米食用的人不多。

二十四气馄饨在唐朝也颇具名气,是唐代烧尾宴中的一种菜肴,依照我国二十四节气选用用二十四种不同的馅儿做成不同花样、不同形状的馄饨,样式巧夺天工。它是唐代美食的代表之一,咸鲜味、五香味、甜馅味、麻酱味等各具特色,美味无比。

在唐代,牛奶和奶酪也随着胡人传入中原,得到了当时人们的喜爱。唐宣宗就非常喜欢这种美食,还曾特地赏赐给大臣吃。当时的人们还会在菜里面加入奶酪做成风味独特的美食,乳酿鱼就是其中一种。制作精美,奶汤咸鲜,味道独特,是一道风味名肴。

Cola

各种烧烤哦,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烧烤的朋友,那就太适合了,这个时候的主要的食物仍然是烤制的,还没有出现炊饼这样的主食。

唐朝是个特别开放性的朝代,在当时的长安城有很多各国的商人或者学习者居住。所以也带来了很多不同地域的美食。最有代表性的就是胡饼了。跟我们今天看到的烤馕非常相似,只是那个时候售卖的胡饼是带馅儿的。

唐朝的喝茶的方法也很特别,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日式茶道的喝茶方式。要等水煮开的时候,迅速倒入茶末开始搅打,直到出现泡沫,然后分在不同的茶杯里面,所以先给谁倒,后给谁倒,这都是有讲究的。因为后倒的可能味道就淡很多。这与我们今天的喝茶方式是完全不一样的。

羹汤是比较常见的,注意羹和汤是有区别的,所谓的羹里面的菜非常多。

葡萄酒有很大进步,得益于唐高宗高昌之后,带回了酿酒的马乳葡萄。但是真正流行的还是粮食酿的酒,因为发酵程度有限,所以很多酒都是甜的。今天陕西仍然流行的桂花稠酒就有唐朝古风

当然了,唐朝的素菜就不很好了。因为很多菜还没有出现,比如***土豆西红柿,辣椒南瓜和玉米这些都没有啊。是啊,这个时候哥伦布的爷爷的爷爷还没出生呢。

综合考虑,唐朝应该是烤肉爱好者的天堂。

历史上有哪些未解之谜,让人事后想想是最为匪夷所思的?

踩在三叶虫化石上的人类脚印

地球至今为止已经诞生了46亿年,在这漫长的时间里得益于地球得天独厚的环境,各种动植物得以生长与进化,而一些生物虽然早已灭绝,但是大量存在的化石依旧向人们展现着他们曾经的辉煌。

三叶虫是一种早已经灭绝了的动物,出现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拥有着极其巨大的数量,所以三叶虫的化石数量也十分巨大,但是有一片三叶虫化石的发现却震惊了整个世界,因为在那个化石上赫然出现了一个人类的脚印。

1968年的6月1日,化石爱好者梅斯特正在犹他州得尔塔享受着自己的***期生活,梅斯特也没有闲着,就在当地进行自己最喜欢的化石挖掘,并且在“羚羊喷泉”附近发现了一些三叶虫化石,当梅斯特像往常一样将这些化石敲开的时候,不由得大吃一惊,当下的发现使他甚至怀疑自己的眼睛,在他眼前距今已有3亿年的三叶虫化石岩石断面中央有一个人的脚印,在这个脚印中间踩着一个三叶虫。

这难免会让人浮想联翩,因为那个印记真的和现代人的脚印非常的相似,于是很多人开始猜测,难道早在寒武纪就出现了和人类一样的高等智慧生物了吗,还是外星人访问地球的证据?

小编觉得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自然条件的形成,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可以将一切事物化腐朽为神奇,很多的奇石就证明了这一点,也许这块化石经过了数亿年的时间,经过了大自然的不断改造,才形成了这样的一个“脚印”。

而其他的说法不外乎三种:1、地球曾经出现过的高等生命。2、曾经来访过地球的外星生物3、时间旅行者,这三种想法也体现出了人们的奇思妙想和对未知***的好奇。

老四讲历史,我们来说一下历史上的一些有趣的未解之谜。

应该很多小伙伴听说过三星堆吧。庞大的青铜人像,可以说是价值连城的宝物了。青铜器是比较好价值的物品,特别是那种古代的青铜鼎,象征着权力和财富,也是代表至高无上的物品。

三星堆历史可能最少有五千年历史,庞大的三星堆没有文字,可有点不可思议,各位要知道,古代人最喜欢在一些器皿留下文字,他们想传承一些文化。

没人可以详细说明三星堆来自于什么文化,到底是不是中原的物品,亦或是来自于异域。

有人说古蜀国生产了三星堆,可是这庞大的三星堆,为何没有一些古蜀国的图像或者文字的雕刻?古蜀国的历史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史料根本查不到古蜀国的任何消息,只有一小段的[_a***_],不能了解其中的详细文化。

古蜀国和三星堆,是非常有趣却又匪夷所思的未解之谜。



兵马俑大多数人应该听说过,以前在挖兵马俑的时候,出土了一批千年都没有任何生锈的宝剑,举世震惊!

公元前二百多年,到现在,这么多年,两千多年啊,以前的宝剑居然没有生锈?你说奇不奇怪?

这批宝剑是青铜剑,出土的时候依然锋利无比,好像新的一样。经过科研人员的研究,发现剑身有一层特别的化合物,要知道,这种工艺可是近代的产物!

为何这种技术会出现在古代?而且技术的作用非常纯熟老练,可能还超越了近代的技术,完全颠覆了认知,难道真的有《寻秦记》?真的有人穿越到了秦朝?兵马俑里面的宝剑也算是未解之谜。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皮大龙讲历史唐朝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皮大龙讲历史唐朝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唐朝 避讳 三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