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洪洞县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洪洞县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洪洞历史有哪些?
洪洞县,《苏三起解》里的那句“苏三离了洪洞县”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
洪洞县因城南有洪崖古洞而得名。赵城为周缪王封造父之地,后为赵简子食邑,故名赵城。
在唐、虞、夏、商时代,洪洞、赵城均为冀州之域。西周时洪洞为杨侯国,古城在今县城东南18公里的范村附近。赵城当时为赵国,今赵城东北三里简子城为故城。
春秋时,洪洞为悼公之弟干的食邑,号日杨干,后为羊舌肸食邑。到鲁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始为杨县。赵城为赵简子食邑之地。洪、赵均属晋国。
秦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洪洞为杨县,治所在今范村。赵城属彘县,治所在今霍州,均属河东郡,西汉因之。东汉阳嘉三年(134年),彘县改为永安,洪洞仍称杨县。
东汉末年三国鼎立,洪、赵属魏。正始八年(247年),置平阳郡,辖杨县、永安。西晋因之。永安县治所曾一度在今赵城东北十五里仇池。十六国时,两县均属平阳郡。北朝均属晋州总管府。北魏仍属平阳郡,洪、赵属禽昌县。隋义宁元年(617年)始置赵城县。义宁二年改杨县为洪洞县。两县均属临汾郡。
洪、赵二县自隋置县以来一直沿传当代。唐时,洪、赵属晋州,赵城县治迁今赵城镇。
五代十国时,设建雄军节度使,辖洪洞。赵城无考。北宋洪、赵均属平阳府。其间熙宁五年(1072年),赵城曾省人洪洞为镇。元丰三年(1080年)又复县。金代洪、赵均属平阳府。元代洪洞屑晋宁路,赵城属霍州。明清洪赵属平阳府,府治在临汾。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开霍州为直隶州,领灵石、赵城二县,州治在霍州。洪洞仍属平阳府。
洪洞大槐树来历?
洪洞县大槐树历史来历是:大槐树栽种于汉代,到明代已经有一千多年了,根深叶茂。古人多不识字,跋山涉水之后,他们早就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大槐树因为本身年代久远,是当地很多人一出生就看到的,又是移民的登记点,也就顺理成章地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故乡的标志和思亲之情的投射。
于是这些迁移到外地的山西人唱出了“问我老家在何处?***大槐树”这样的民谣,并且把它教给了自己的儿孙,引导着他们来到大槐树下寻根。
洪洞大槐树地理位置和特点?
洪洞大槐树,又称古大槐树,山西大槐树,位于中国山西省洪洞县城古槐北路。一代大槐树距今已有1800年的历史,在清顺治八年(1652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洪水冲毁。但第二代新槐正枝繁叶茂,充满生机,它象征着移民子孙的殷盛。
这里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明初晋南是山西人口稠密之处,而洪洞又是当时晋南最大,人口最多的县。据记载,这里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汉槐。汾河滩上的老鹳在树上构窝筑巢,星罗棋布,甚为壮观。当时明朝***就在这里设局驻员集中办理移民,大槐树下就成了移民集聚之地。
洪洞大槐树的传说?
山西大槐树,位于山西省洪洞县城西北二公里的贾村西侧的大槐树公园内,是明代的一处移民基地。 “问我祖先在何处,***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上老鸹窝。”这首民谣从明朝初年开始在我国的河北、河南、江苏、安徽、福建等地区广为传颂。
民谣记录的是从洪武初年到永乐十五年前后,明***在山西进行了历时 50年、人数达到数十万、迁出面积达到当时我国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这次移民是有史料记载以来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意义最深 远的一次大移民事件。
由于当时明***把这些移民都集中在洪洞县古大槐树下,进行登 记注册后强制带走的,所以绝大部分移民后裔都把前辈出发的最后之地洪洞作为外迁之 前的祖籍,将这棵大槐树作为祖籍的标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洪洞县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洪洞县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