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历史人物辫子,明朝历史人物辫子图片

kodinid 46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人物辫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人物辫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明末女真三部都要留辫子吗?
  2. 哪吒头上的辫子叫什么?
  3. 满清的人为什么要留个辫子?
  4. 清代的辫子很麻烦,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明末女真三部都要留辫子吗?

金国的女***确实是留辫子的,但具体细节未必与后来的满族完全相同。但金国统治下的汉人则保留束发的传统。 当年西夏契丹蒙古都有不同的发辫和剃发部位,便于战争中识别。

哪吒头上的辫子叫什么?

哪吒头上的辫子叫冲天鬏

明朝历史人物辫子,明朝历史人物辫子图片-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哪吒(né zhā),神话人物,一个顶天立地的神话英雄,一个跃然于书本上的民间传说。活跃于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一般俗称《封神榜》)。哪吒又作那吒,源于元代《三教搜神大全》。也有说哪吒很可能是源自於古波斯。

满清的人为什么要留个辫子?

有三种原因

一、生活原因。留辫子是因为他们前期是处于东北的渔猎民族,加上没有皂角之类的清洁物品,为了避免***等的侵害才留辫子。

明朝历史人物辫子,明朝历史人物辫子图片-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梳头发时间问题。渔猎民族与农耕民族相比并没有太多时间用于打理优美但是费事的发髻,像同时期的明代男子通常每天要花一个时辰才能打理好发髻。

三、这也是因为他们的腾格里信仰。萨满教讲究万物崇拜,留这种辫子也是对于祖先的尊敬。

清代的辫子很麻烦,他们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

根据1793年英国马嘎尔尼访问使团的记载,“清朝乾隆时期)的男人在后脑勺留一条辫子,额头到头顶的半月形一大片地带是要整整齐齐地剃去的。19世纪的中国还没有那么多男人过早谢顶,剃头摊的生意故而非常得好。”

明朝历史人物辫子,明朝历史人物辫子图片-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根据随团画师的复原素描,可见细细的辫子)

为了保持这种奇怪的发型,自然必须时常打理,“五天一打辫,十天一剃头”。

留过光头的朋友们应该会了解,要保持头顶光溜溜可不是件容易事。但由于满清入关的“剃发令”强制要求,人们不得不跟从。几天就需要重新编一次辫子,半月之内就必须剃头刮头,保持头顶没有明显的头发。以免被官吏查到,抓去杀头。这样频繁的打理,当然就让剃头匠们的生意红红火火热热闹闹。

当时标准的发型是——整个脑袋全部剃光,只留脑后铜钱大一撮,编成细细的小辫,叫做“金钱鼠尾”。(出自《榕城纪闻》)这样的“鼠尾”,要能穿过铜钱方孔才算合格,因此实际是一条很细的小辫。也是北方渔猎民族为了生活征战的方便所致。明朝末年人们就认为女***这样“剃发如僧”,远远看去与和尚很是相近。

(乾隆生日时接见英国副使的儿子小斯当东的情形,可见官员的细辫子)

到了清朝后期,发型的制式慢慢放松。头顶剃光的部分变得较少,可以多留一些顶发,辫子也稍稍变得了粗些。剃头匠们根据人们的审美,也做出了调整。他们会给人洗头时加上发油,让头发显得油亮精神。有时根据客人的需要会编发时加入红色的绳子做装饰。有的跑江湖混社会之人还会让剃头匠自己的辫子加进铜丝,铁丝,让辫子显得刚劲有力,叫“翘蝎尾”。

除了找剃头匠处理,人们在家也会为了方便把辫子打成发髻。这样形成一团盘在脑后,对日常生活的干扰也会减小了。作为富人,还可以在发髻旁加上一些坠饰和其他饰品,用以修饰单调的发型。

根据时人记载,清朝的辫子经历了“鼠尾”——“猪尾”——“蛇尾”的演变过程。也就是从细到粗,再到长的变化。

呵呵,一点都不麻烦,比***盘在头顶的发髻方便多了。让我们先看看满人辫子的样式:

(酱子滴?)

(又或者酱子?)

其实满人入主中原前期,辫子都不是这样的。

(这才是清朝前期满人辫子的样式)

(来张大图看仔细点)

看到了吧,原来满人的辫子开始时根本可以说不能叫作辫子,只能算是一小撮毛而已。这个小辫子叫金毛鼠尾,整个小发辫子只有铜钱般大小,整个脑袋是剃光。那根小老鼠尾巴,三两下功夫就可以搞定。所以,根本不存在打理头发麻烦的问题,比***盘发髻简单得多。到了清朝后期,才出现大辫子的,那时的辫子叫牛尾辫。

(满人前中后期的辫子变化)

“有钱人好解决,没钱人不解决!”不要以为这句话是句玩笑,在大清一朝,针对那条长长的大辫子,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时间去打理它。王公大臣或者大门大户的有钱人为了面子,隔三差五解开发辫,让佣人帮着梳洗,然后涂上一层发油,再将红穗儿一同编进去。但平常百姓家,平日里温饱都成问题,哪有闲情逸致管这玩意儿,兴许一辈子不洗头的不再少数。

我记得我小的时候,很多不知道卫生的小伙伴头发中还有虱子。在古代虱子、臭虫、跳蚤,穷人身上要是没了这几样小虫儿,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穷人。如同阿Q那样的,身上的臭虫不如人家的大心里倒还别扭了。等一过了冬天,一群群的老爷们光着膀子靠在暖和的墙角下,脱下破棉袄,抓虱子臭虫玩儿,抓住了就丢嘴里,叭叭儿嚼的挺香。

英国人麦罗德在光绪年到达中国,凭借自己几句蹩脚的中文,从北到南转了大半圈,回到英国后,将大清国子民的面貌写了个透彻。其中专门描写了女性的小脚和男性的发辫,他自己也留起了长头发,让人给自己编了个小短辫子,感受下有辫子的生活。最后结论是,这玩意太难受了!他不明白一个清国人要拖着一条长长的辫子过一辈子,而且还经常不梳洗,真的非常的恶心,甚至他说在这些发辫上挥发着连老鼠闻了都想吐的腐臭味。

麦罗德说,在京城的官绅家中都有自己的剃头匠,专门负责主人家男性的发辫问题。这些有钱人为了让自己更有面子,显得不这么邋遢,会隔上几天就把发辫松开,在佣人的帮助下进行清洗,为了让发辫的味道好闻一些,还会使用一些花露水和中药。一个有身份的人标配是拥有一条又黑又亮又粗的发辫,他们还会将红绳和金丝线编在一起,有人还要用红穗子点缀。

没有专门剃头匠的家庭,会花钱请手艺人挑着热水和理发器具到自己家中帮自己梳洗,但往往是1-3个月梳洗一次。这些手艺人也会挑着这些热水和器具沿街帮人清洗,他们的生意往往不错。一些八旗子弟还会用铁丝让发辫翘起来,他们感觉美观,但在英国人麦罗德的眼中,这非常的愚蠢和搞笑

当麦罗德写道农村男子发辫的时候,就没有这么讲究了。一个男子在娶亲的时候往往会好好的洗个澡,并且把辫子梳洗的非常干净。除此之外,很难见到他们梳洗发辫。大部分男性在脑后拖着一条散发着味道的辫子,额头前面乱咋咋全是碎发,因为没有时间去打理,让这些男人显得很邋遢。在夏季的时候,他们会去河里洗澡,顺便将头发洗洗。如果下次清洗,可能就要等到转年的夏季,在冬季没有人会去洗头。有些惧怕水的人,往往一辈子也不会去洗漱自己的发辫。他们会用一种专门的梳头工具“篦子”,这是一种比梳子要密集的梳头工具,不论男女会用“篦子”来梳头,每次梳头,就会掉了无数令人恶心的小虫和皮屑以及尘土。

通过这位英国佬麦罗德的描写,你不难发现,当时的人在卫生方面是何其糟糕。如今我们一周不洗头,都会感觉不舒服,想想大清国的人几个月或者几年,甚至一辈子不洗头,那种味道,我想用一句流行词来形容“这酸爽~才够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人物辫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人物辫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辫子 发辫 哪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