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对朱棣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对朱棣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梁雁冰是朱棣什么人?
梁雁冰是北元云南梁王把匝剌瓦尔密的独女,父母兵败被围***于滇池,她决计复仇。实为蒙古人,但一直伪装成汉人,从小也接受汉化教育。在京城差点被锦衣卫处死,被朱棣所救。喜欢朱棣,后随朱棣到北平,一直在他身边,策划他起兵,以实现她分裂大明的企图,最后为朱棣而死。
曾助朱棣靖难的朵颜三卫结局如何?
结局:朱棣将原先大宁卫的土地割予朵颜三卫,后又偷袭朵颜三卫,朵颜三卫损失惨重。
战后,为了酬谢朵颜三卫蒙古族首领,朱棣将原先大宁卫的土地割予朵颜三卫,而宁王改封到江西。朵颜三卫名正言顺地得到了现在内蒙古东部赤峰一带的土地。
但明朝因为要出兵进攻鞑靼和瓦剌,对同是蒙古族的兀良哈蒙古心存戒心,因此不让他们在新得到的土地上放牧,这引起了兀良哈蒙古的不满,在明军北征时没有随同出兵。
朱棣第三次出征时,在蒙古草原上转悠半天斩获极少,加之粮草不继,无奈下令退兵。失意的朱棣回军途中,突然偷袭本是明朝子民的朵颜三卫,朵颜三卫损失惨重。但始终也未屈服,重整旗鼓后,仍屡次南下与明军交锋,三卫是明朝边境的屏障,自立三卫至嘉靖年间的150多年中,平滦诸州未曾遭蒙古的侵扰。
历史上的朱棣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如何评价?
首先来说朱棣的生平,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
朱棣早期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朱允炆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
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永乐大典》,疏浚大运河。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明世宗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朱棣我觉得总的来说是功大于过,他算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比较杰出的皇帝,明朝皇帝太祖成祖两个才是对后世有巨大贡献的。太祖驱除鞑虏,恢复***社稷。成祖灭亡元朝,编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
明朝在明成祖之后的皇帝都只称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或“高祖”,如汉高祖、唐高祖、宋太祖;后面的皇帝一般称“宗”,如唐太宗、宋太宗等,但是也有例外。朱棣死后原庙号为“太宗”,百多年后由明世宗朱厚熜改为“明成祖”,使其和太祖朱元璋并列为“万世不祧之君”供奉于太庙正中。
可想而知,明成祖朱棣的功绩。所以说,朱棣是功大于过。
必须是功大于过的,先来说说朱棣的功劳。
功劳:
一、六征蒙元。
除了第一次征伐蒙元是让靖难功臣带领的外,其余五次均是朱棣亲征。
很多人都诟病朱棣亲征蒙元劳民伤财却一无所获。其实不然,以蒙元势力,明军做出的积极防御就是最好的进攻。蒙元势力的强大远非明军能够抵御,明军的积极防御,延缓了蒙元势力对中原的入侵。
二、联络西洋诸国。
朱棣在位期间,大太监郑和多次下大西洋,不仅将大明的文化散播向了世界,更是极大地加强了明朝和世界各国的交流和联系。同时,在此时期,中国的航海技术也是一流。
朱棣派兵攻下安南,并设置安南都护府,为大明版图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主持编了《永乐大典》。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对朱棣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对朱棣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