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金川之战真实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金川之战真实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清朝大小金川指哪里?
大金川是现在四川金川县,小金川是现在四川小金县。
金川县位于川西北高原,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南部,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大渡河上游,隶属四川省阿坝州。金川属大陆性高原季风气候,多晴朗天气,昼夜温差较大。2010年,金川县幅员面积5550平方公里。截至2014年,金川县总人口7万人,农业人口占80%,少数民族人口占75%。金川县有藏、羌、回、汉等14个民族,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以农业为主的高原山区县。县境内有中药材200余种、野生食用菌70多种,雪梨、苹果树70万余株;金川白瓜子、金花梨、金川辣椒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全县23个乡镇获得无公害肉牛肉羊基地认证,15个乡镇获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认证。
建制沿革:
隋朝,设金川县。
唐朝,置羁縻金川州。
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改土归流,设屯治理。
小金县为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下辖县。藏名赞拉,凶神之意。因境内小金川得名。
小金县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位于四川省西北部,在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东邻汶川县,西毗甘孜州丹巴县,南连雅安市宝兴县,北接马尔康县。
乾隆皇帝为何要出动22万军队,耗时5年进攻大小金川地区?
乾隆好大喜功,他当皇帝时清朝的衰败开始显露,平定大小金川时已暴露出清军的无能。
大小金川在大渡河的上游。
大小金川的总人口不过五万人,乾隆前后调动数十万大军,花费了七千万两白银,用了五年的时间才得以平定。
清军参战的总人数超过了大小金川总人口的数倍!
1747至1749年的第一次平定大小金川之战;
1755年的平定准噶尔达瓦齐部之战;
1755至1757年的平定准噶尔阿穆尔撒纳之战;
1758年的平定南疆大小和卓叛乱;
1762至1769年的清缅战争;
如果在中国数千年历史、数百位皇帝中选一个脸皮最厚的话,我认为,清高宗乾隆皇帝应该能够名列前茅。且不说乾隆高达4万余首诗无一名篇、却四处留墨的胆量,单单他将大小金川战役定为即所谓十全武功之二,就可看出乾隆皇帝的节操和脸皮之厚。
清朝时期,位于四川西部的藏族组成了18土司。如同历朝历代一样,清朝入关占领天下之后,这18土司也顺理成章的归顺了清王朝。当然,与设立郡县的内地不一样,青藏高原依然是由土司统治。
所谓土司,即为一土之统治者,在他辖区内,一切山川、河流、树木、土地、牧场都归土司所有,土司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而此时,土司境内所实行的是农奴制,对于境内的农奴,土司甚至可以生杀予夺。因此,土司的权力与土皇帝无异,甚至犹有过之。
被乾隆先后征讨的大、小金川,就是这十八土司之二。其中,大金川土司下辖百姓4000多户,兵丁3000余人。小金川土司则管辖百姓约6000余户,有兵丁4000余人。大、小金川土司的位置,就是今天四川阿坝州所辖的金川县和小金县。
清乾隆10年,即公元1745年,势力不断膨胀的大金川土司莎罗奔为了继续扩充势力,控制小金川地区,派兵袭击小金川,并夺取了小金川土司泽旺的印信。一直对于土司十分警惕的清廷自然不能容忍这种行为。因此,在清廷的过问之下,莎罗奔被迫释放了泽旺,并归还了印信。
自认为武功极盛的乾隆,分外不能忍受国内的“跳反”,因此,他将云贵总督张广泗调任四川总督,并调兵3万,从两路进军大小金川这个弹丸之地。然而,由于大、小金川地势险要,再加上张广泗错误分兵,又错误的信任了敌奸,因此,清军进军十分缓慢。
到年底时,清军的兵力已增至到5万,清军兵力的人数已经超过了大金川土司所辖有全部百姓数量。然而,战争打到第2年,再次增兵1万之后,依然毫无进展。已经等得不耐烦的乾隆皇帝将大学士兼吏部尚书讷亲到四川督战,随后,又启用了被废黜的大将岳钟琪。
大小金川是***江的两支支流,世代是藏族聚居区。起因很简单,大金川想吞并小金川,乾隆帝派了4万大军前去镇压。第一次平息时间是1749年,之后大小金川之间冲突不断,直到18世纪60年代,局势再一次紧张,清朝派军前去镇压,这一次耗时5年,死伤逾万人、耗银7000万两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结束。
乾隆帝派兵去镇压这个弹丸之地的原因主要是怕这个地方成为明朝遗老遗少的抗清根据地,而且西南很多少数民族对朝廷根本不感冒,经常打着反清复明的旗号作乱。乾隆这两次出兵主要也是为了消灭这些反抗者,实现真正的一统江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金川之战真实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金川之战真实历史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