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历史上真实的大墓,隋朝的墓地

kodinid 17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历史真实的大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历史上真实的大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隋朝第一皇帝陵墓?
  2. 隋炀帝杨广的墓在陕西杨凌吗?

隋朝第一皇帝陵墓

隋文帝泰陵,是隋朝开国皇帝文帝杨坚与文献皇后独孤伽罗的合葬陵墓,又名杨陵,位于杨凌区五泉镇王上村以北100米处。(此为最新调整后的行政区划,百科名片中的五泉乡已升格为五泉镇,且隋文帝泰陵自古就在王上村境内,名片创建者信息有误)

  经历了一千四百多年的风雨的杨坚陵益显古老沧桑。

隋朝历史上真实的大墓,隋朝的墓地-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隋文帝泰陵,始建于隋仁寿四年(西元604),属于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杨陵火车站在其东南原下,南与张上村毗邻,隔渭河与南山相望。陵园占地宽敞,规模宏大。从残存的陵园基址勘探得知,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达49万余平方米,四周还保存有阙楼的基址。陵园外有隋文帝庙遗址,是后裔及百姓祭祀的地方。庙宇建筑宏伟瑰丽,其占地面积近15万平方米。泰陵经过千余年的风风雨雨,园内地面建筑及文物已荡然无存,仅留高27.4米的土夯筑成的覆斗形陵冢一座。陵前有清代石碑一通,碑上镌刻"隋文帝泰陵"。

  隋文帝泰陵1957年被省***公布为第二批“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隋朝历史上真实的大墓,隋朝的墓地-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996年被***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说,隋文帝的泰陵,在中国陵寝史上具有承前启后的地位,它为以后唐宋陵寝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于泰陵的研究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所以,对泰陵的保护开发是必要的。

  陵园内墓葬封土尚存,整体呈覆斗形,底部东西横距166米,南北纵距160米,高27.4米

隋朝历史上真实的大墓,隋朝的墓地-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陵冢高27.4米,呈覆斗形,夯筑而成。底部面积为26560平方米。陵冢顶部平坦,呈长方形,东西长48米,南北宽38米。陵冢底部四周已被挖掉3~5米,现残存东西长166米,南北宽160米。陵冢周围原筑有夯土城垣,现已基本毁坏,唯北城尚有残墙,长约130米,最高处1.2米,残存宽5.5米。夯层清晰,夯窝明显。经初步钻探,陵垣东西长756米,南北宽652米,总面积49.29万平方米。垣墙的四角及中部都发现有大量的砖瓦残片,应是当时建有阙楼和城门的残迹遗存。

  陵冢封土附近有残存的陵园遗址,残基发现带有浓厚佛教色彩的砖瓦纹饰。

隋炀帝杨广的墓在陕西杨凌吗?

 杨广的墓不在陕西杨凌在扬州

国家文物局正式对外公布,位于扬州邗江区西湖镇的隋唐墓葬为隋炀帝和皇后萧氏的合葬墓。而陕西也有座“隋炀帝陵”,

杨州这座墓葬是今年初发现的。此前,江苏扬州邗江区槐泗镇,陕西咸阳武功县武功镇和河南洛阳罗宁县东宋乡都各自有一座“隋炀帝”陵,所以有网友戏称此为“一杨四吃”。

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下宇文化及缢死,据记载,隋炀帝死后连个像样的棺木都没有,只好用床板将就,***草葬于宫室之内,随后改葬到“吴台”。到了唐高祖武德五年,才按照帝王礼仪迁葬到“雷塘”。唐人罗隐感叹隋炀帝的晚节不保,曾作诗云“入郭登桥出郭船,红楼日日柳年年。君王忍把平陈业,只博雷塘数亩田。”

不过在武功县武功镇的村民口中,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唐朝建立之后,李世民曾奉唐高祖李渊之命,将隋炀帝杨广的墓迁到他父亲隋文帝杨坚的泰陵陵旁。

当杨广的灵柩快要抵达隋文帝泰陵的时候,刚挪动一步,抬灵柩的杆子就断了,随即而来的狂风暴雨,甚至把预先选定的墓穴推平了。李世民猜想这可能是杨坚不愿让亡国的儿子杨广埋在他跟前,于是便命令袁天罡、李淳风就地测了个墓穴,把杨广埋了。所有的士兵,一人一把土堆起一座2亩大的封土堆。

 巧合的是,附近两座村子——罗家堡和洛阳村,也分别取“挪驾堡”和“落炀村”的谐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历史上真实的大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历史上真实的大墓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隋文帝 隋炀帝 泰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