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混子曰历史明朝2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混子曰历史明朝2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上有哪些家喻户晓,但其实是虚构出来的人或者事?
关羽的“过五关斩六将”,就是一个家喻户晓却虚构出来的事情。
读过《三国演义》或看过三国电视剧的朋友,都应该对这个故事很了解,徐州之败后,刘关张三兄弟失散,关羽保护二嫂,投降曹操,后来得知大哥刘备消息,便辞别曹操,挂印封金而去,但由于没有通关凭证,一路受阻,就有“过五关斩六将”的故事。
那么,为什么,阿逸要说这个故事是虚构的呢?且听阿逸为您分析:
首先,我们看看,关羽过得是哪五关,三国演义过东岭关时杀孔秀;过洛阳城时杀韩福、孟坦;过汜水关时杀卞喜;过荥阳时杀太守王植;过黄河渡口时杀秦琪。这五个地方,除了东岭关,查不出来外,其余四个地方,都是有实地的,洛阳在现在河南省洛阳市附近;汜水关和荥阳都在现在河南省荥阳附近;滑州在现在河南省濮阳、滑县附近。
而当时关羽是从许昌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许昌市附近去河北的,通过上图我们可以很明显看出,洛阳、荥阳都在许昌西北方向,濮阳、滑县在许昌东北方向。你说去河北往北走就好了,干嘛要先西北,再东北,再北走,难道关羽路痴?
其实真实的情况,《三国志》中有记:
要说家喻户晓,虚构出的人,大概无过于穆桂英了,虚构出的事则无过于潘金莲西门庆的情事了。当然,白蛇故事,梁祝故事,牛郎织女故事,天仙配故事等,都是虚构的。武松打虎这事也是虚构的。
历史上虚构人和事多得不可胜数,流传至今、家喻户晓的也不少。这里简单说几个。
“古有花木兰替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家喻户晓的花木兰替父从军故事,是根据南北朝时期文学作品《木兰辞》演绎而来,实是一则虚构故事。
李元霸和宇文成都在《说唐》中,被列为天下第一、第二条好汉。其中李元霸在历史上确有其人,是唐高祖李渊的儿子,而宇文成都史上确无记载。两人的绝世神功是小说家虚构的结果。
武松打虎,鲁智深倒拔垂杨柳,李逵和李鬼的故事等诸多水浒故事,都是***家的杜撰。
历史上确有包拯其人,但包公怒铡陈世美的故事却是说书人和剧作家虚构的。
唐伯虎一生坎坷,根本没发生过点秋香的故事。
有人考证,历史上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其人,但没有二人同窗三载以及后来的故事。
以上这些都艺术作品的功劳。可见好的艺术让人记住虚构的人和事,***真事反而被人遗忘。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如今的我们对于古代的那些英雄事迹,大多数都是通过史书和电影电视剧来了解到的,到了明朝和清朝时,则是出了很多***、传记,大家需要明白的是,***里面的人物是虚构的,在历史中是不存在的!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人都将真实存在的人物和虚拟的人物给混淆了,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历史上那些虚构的、不存在、在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人物吧!
穆桂英:穆桂英是中国古代四大巾帼英雄之一,小时候听与之相关的评书、看***剧的时候,可谓钦佩至极。穆桂英挽大厦于将倾,抗辽平叛,有勇有谋,每每身先士卒,屡建奇功。人们敬仰她,把她奉做神明,她的故事激励了许许多多的人。实际上,穆桂英只是明代熊大木创作的***《杨家将传》的角色,其原型为明朝末年著名女将领秦良玉。历朝历代修史,女性名人都是被记载到列女传里,而忠贞侯秦良玉是历史上唯一一位作为王朝名将,被单独立传记载到正史将相列传里的巾帼英雄。
花木兰:《花木兰替父从军》相信不知道的没有几个,其实花木兰最早出现于南北朝一首叙事诗《木兰辞》中,后经明代文学家徐渭改编为《雌木兰替父从军》。就是这样一个很出名的人物,他的真实姓名,籍贯在正史里面并没有记载。后人将她称为中国四大巾帼英雄之一。
八贤王:八贤王名唤赵德芳,他是一个浑身正气,不被世俗所困扰的传奇人物。大家可能都是在《少年包青天》里了解到他的吧。八贤王凭借一身浩然正气获得了无数人的赞扬。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历史中可不存在八贤王这位兄台的,他是一个虚构的人物,史书上可没有关于他的记载。
公孙策:公孙策作为北宋开封府主簿师爷,包拯的得力助手,聪明的头脑,加上一手精湛的医术,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地记忆。我们提到包拯,公孙策、展昭、王朝马汉等人的形象立马就冒出来了。实际上历史上并没有公孙策这个人,他是***《三侠五义》里创作出来的角色。
貂蝉:中国古代四大美人,沉鱼、落雁、闭月、羞花分别对应的是“西施,王昭君,杨玉环,貂蝉”前面三位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而貂蝉是罗贯中虚构的,本为王允的婢女,后因王允为了匡扶汉室,认她为义女,派她离间吕布和董卓,之后成功的让吕布杀了董卓。加上后来《三国演义》的红火,让人们以为貂蝉真的存在。
有什么好看的中外历史书,比较容易读进去的那种?
先读一遍中国通史,推荐吕思勉的《白话本国史》还有《中国通史》都是白话版的,读起来不费劲,而且也很有意思,不枯燥。等读了一遍通史后,对每个朝代或者大人物都有个大概的认识了,这个时候就可以挑一段时期的历史书来看了,最开始不建议看学术类型的,比较枯燥,建议先看民国那些***授课方面的著作,比如像《魏晋南北朝演讲录》这种。等到你对一个时期的历史爱到发狂的时候再回过头来读学术方面的史料的时候,就会读得津津有味了,而且你会发现这种书越找越多,总是能在书中找到更好的书,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市面上的历史通俗读物很多,但很多质量都不高。自打明朝那些事儿火了之后,不少“那些事儿”就都出来了,这种书不建议看。吕思勉、陈寅恪、钱穆、田余庆、王忠荦等这些***的书都很推荐,具体自己去搜吧,不知道你对哪个时期的历史或者对哪方面的历史感兴趣,没法具体推荐相关书目。
(鉴于提问者的补充说明,那我就针对中国历史做个书籍推荐)
说起通俗易读的历史书,我第一个想到的是混子哥写的《半小时漫画中国史》1、2、3、4系列,和《半小时***世界史》。
这几本书我都看过,风趣易懂,而且混子哥的历史知识很扎实,讲出来的历史故事也比较严谨,是我比较推荐的历史丛书类之一。
但他的书有个缺点,就是相对简单一些,没有将每个时代讲的很深入。正如书名,“半小时”可以读完,基本可以了解每个朝代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对于热爱+好奇历史的你来说,两小时看完他的系列丛书可能还不够过瘾,那我会再推荐你看看袁腾飞的《这个历史挺靠谱》系列,也是很有个性的风趣语言,给你讲各种历史,看起来一点都不无聊。
在我看来,其实每本书中的历史都长一样,要说好不好看,主要还是得看作者的表达个性是否有趣。而这种有趣,一般是跟作者的自身阅历、性格特色有关。
前面提到的混子哥就是用时下热点词的迁徙和***的趣味性,让每个古时候的故事变得更生动有趣;而袁腾飞则是学校的高级[_a***_]出身,他的语言通俗且信息量很大,虽有些观点不是所有人都能认同。
这也就需要你明白:阅读本身就是要带着自己的思考力和判断力的,而不是一味的看故事。
最后补充一句,想让历史很容易读进去,这点需求蛮像家长帮孩子来找历史启蒙书(毕竟成年人看书,还是要适当需要点理解力和耐性的)。
古代都有那些匪夷所思的故事?
终极大辩论
1252年,蒙古大汗蒙哥的弟弟旭烈兀带领庞大的军团开始西征,听闻上帝之鞭再临的欧洲诸国吓成了鹌鹑。法国国王路易九世在听说旭烈兀的夫人是一个***徒后,开了一个旷古绝今的脑洞,这个***只要成功,别说上帝的鞭子不会抽我们,还可能成为咱们东征的帮手。
他的***是这样的,首先派一个修士去蒙古找到顶级大佬蒙哥,然后劝蒙哥信主,既然亲王夫人都能信主,那么大皇帝信主也不奇怪。只要蒙哥信了主,那咱们就是一家人,不止不用对砍,还可以去砍***人,如果能让耶路撒冷再次回归主的怀抱就更完美啦!
好吧,虽然这个脑洞很大,但我也得承认有一定可行性,事实上旭烈兀确实受到了夫人的影响,一边玩命的抽***人,一边和东罗马帝国眉来眼去的。路易同志也是个行动派,他在1253年派出方济各会修士卢伯鲁克去蒙古传教,顺便打探一些蒙古帝国的虚实。
1254年3月,这位卢伯鲁克修士终于爬到了蒙古帝国的都城哈拉和林,并且顺利见到了大汗蒙哥。这老兄上去就是一通忽悠,什么主无所不能,掌握无上真理,只有信主大汗您才能得到永恒的安宁和救赎之类的玩命的招呼。
奈何蒙哥大汗八风不动,坐在那嘿嘿傻笑,越来越尴尬的卢伯鲁克只好问大汗何故发笑?蒙哥表示我给你介绍个人哈,来看看这位!他在这边叫景***,说来和你们似乎是一家子,他也说掌握真理,劝我信景教。卢伯鲁克表示这就尼玛尴尬了,居然撞车了!但是没关系,咱们方济各会才是***正宗,他们景教在东传的过程中是有点走形的,大汗你信我们准没错。
蒙哥表示那我再介绍个人给你认识,看到这个没头发的哥们了吗?他是佛教徒,是我们东方最大的宗教,他也说掌握真理,想让我信佛。算了,索性一次给你介绍全吧!看到帐篷外那个小伙没?眼熟不?你猜对了,他是萨拉森人(******)!他也说掌握真理来着。现在我很为难啊!你们到底谁才掌握着真正的真理呢?
遭遇连环***的卢伯鲁克倒也青皮,直接表示反正已经这德性了,大汗你自己看着办吧!要不说蒙古同胞都奔放呢,蒙哥仰天长笑后拿出了解决办法,干脆你们辩论吧!谁赢了谁就掌握真理。蒙哥这是妥妥的唯物主义者啊!完全是一副实践出真知的态度,而且小心思还深,赢了的我只承认你掌握真理,但可没说入教。
就这样,在1254年5月30日,史无前例的三教大辩论在哈拉和林举行,一大票蒙古兄弟专程赶来看热闹。怕不热闹的蒙哥还规定,不许互相侮辱,不许打断别人发言,不许喷不过就动手,否则一律乱刀砍死。辩论细节就不说了,稍微动点脑子就知道,三教完全是鸡同鸭讲不在一个频道。卢伯鲁克回去后在给路易的报告里说自己赢了,他联合景教和萨拉森人先驳倒了佛***,再联合景教驳倒了萨拉森人,话说辩论这玩意又不是群殴,人多有个啥用?
最后毫无收获的卢伯鲁克于1255年回到了法国,他把自己一路上的见闻写成很长的报告,名字叫《东方行记》。这次匪夷所思的三教大辩论也写进了报告里,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侧面了解那个在国史中有点模糊的蒙古帝国。给我的感觉,那个帝国除了军事极度残暴外,对很多事物非常兼容开放,有点类似极盛时期的唐朝,他们在那个时代的成功并不是侥幸和完全依赖武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混子曰历史明朝2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混子曰历史明朝2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