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都城变迁历史简述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都城变迁历史简述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历史,概括唐朝至北宋都城变迁的主要特征并简析其原因?
选择了不同于以往朝代的都城,更加趋向于中原地区;原因在于北宋的中央集权比以往更加强化,所以选择一个交通便利的位置更有利于政令传达,长安因为长年战乱已经残破不堪,洛阳虽好,但是黄河水患较重,所以选择开封。
唐朝最早建都哪里?
1、长安
大业十三年(617年)五月,唐国公李渊在晋阳以尊隋之名起兵,一路势如破竹,十一月攻占长安,拥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即隋恭帝。李渊自任大丞相,进封唐王。
2、洛阳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隋唐大运河的中心枢纽。洛阳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4000多年的建城史和1500多年的建都史,是中国建都最早,建都历史最长的城市。
天复元年(901年),崔胤联合孙德昭打败了刘季述,迎唐昭宗复位,李裕复降德王。而朱温与李克用成为唐末的风云人物,在朝廷各树党派,在朱温的支持下,宰相派胜利,宣武节度使朱温入宫尽诛宦官。天祐元年(904年),朱温发兵长安,挟持唐昭宗迁都洛阳,之后将唐昭宗***。
天祐二年(905年),朱温大肆贬逐朝官,并将三十余位朝臣杀死于白马驿(今河南滑县),投尸于河,史称白马驿之祸。朱全忠本想等统一后再夺取帝位,但因征讨淮河以南地区失利,所以提早于907年逼迫唐哀帝禅让。天祐四年(907年),朱温逼唐哀帝李柷禅位,唐朝灭亡,享国290年。
唐宋都城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唐朝灭亡的时候,由于长期遭受战乱蹂躏和朱温等军阀的严重破坏,都城长安内宫室、百司、民房等建筑被全部拆毁,几百年繁华都城变成一片废墟,后世朝代再无财力和精力营建这样大规模的国都。
宋朝取代后周而建国,后周的都城本就在开封,尽管和长安相比,开封几乎无险可据,但赵宋王朝的家底全都在这里,而且历经多年营建,城池相对坚固,没有经受过战争破坏,交通漕运便利,南方的物质可以方便的运输到都城,对经济恢复与发展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恢复国力,支持新王朝军队征讨,开疆扩土。
所以,宋朝没有选择故都西安而以开封建都城既有政治目的也有实际因素考量的。
安史之乱和藩镇割据造成关中长达一百多年的战乱,关中的人口和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整个关中地区已经没有经济实力承担封建王朝都城的运转,其实在唐高宗时期就有这种趋势了,当时需要从南方调来粮食。再者就是朱温胁迫唐哀宗迁都时烧毁了长安(今陕西西安)城,并且迁走了长安城的居民。东京或者汴京(今河南开封)靠近京杭大运河,漕运方便,经济发达。东京也是朱温的老巢,东京为宣武军节度使的驻地,建都东京有利于控御全国经济以便对抗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南下。然而开封四周无险可守,只有一道黄河,因此,为首都的继续东移埋下了伏笔。
唐朝为什么有两个首都?
严格意义上说,唐朝在同一时期只有一个首都即长安,一个陪都即洛阳。开国定都长安,武则天时期迁都洛阳,而后唐中宗李显复唐又迁都长安。
从政治上看:开国时期,为了争取关陇贵族的支持,李渊选择定都长安。武周时期,武则天为了打击关陇贵族,维护统治,定都洛阳。
从经济上看,唐朝经济中心逐渐东移,洛阳地区日益比关中发达。从地理位置上看。唐朝建立后,历经太宗、高宗两朝,疆土得到不断扩大。长安在版图上的位置偏西,失去了居中而摄天下的作用。而洛阳西接关中盆地,东连华北平原,以洛阳为都可以居中而摄天下。以洛阳为陪都,可以补充首都的缺失。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都城变迁历史简述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都城变迁历史简述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