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历史人物造反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唐朝历史人物造反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朝柴家为什么谋反?
唐朝柴家谋反,是政治斗争的结果,主要是柴绍与平阳公主之子柴令武牵涉到高阳公主谋反案中。
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继位。高阳公主见李治比较软弱,于是和房遗爱商议,一旦天下有变,就起兵造反,拥立荆王李元景为皇帝。但是很快消息就泄露了,被长孙无忌得知。长孙无忌于是让房遗爱和高阳公主下狱并判处***。
参与他们***的人,包括荆王李元景(唐太宗的六弟),驸马都尉柴令武(唐太宗的外甥、霍国公 柴绍的次子),巴陵公主(唐太宗的七女,柴令武之妻),武安郡公薛万彻(右武卫将军、驸马都尉)等人,皆被处死。
唐朝徐尚敬业为何造反?
徐尚徐敬业是唐朝开国功臣徐勣的孙子,武则天废中宗和睿宗后称帝,改国号“周”,旧唐大臣纷纷反对,徐敬业在扬州起兵造反。初唐四杰之一,骆宾王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
大唐王朝共有几位造反的太子?都是怎样的命运?
***帝国没有登上天子宝座的太子之多居历代之冠,当然,也是因为***传承的世次多,代数多了自然太子就多,那没登上皇帝之位的自然就多。
【李建成剧照】
***22位皇帝除了高祖李渊之外,以太子身份登上帝位的有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中宗李显、玄宗李隆基、肃宗李亨、代宗李豫、德宗李适、顺宗李诵、宪宗李纯、穆宗李恒、敬宗李湛、懿宗李漼、僖宗李儇、昭宗李晔、德王李裕,一共十五位,其中懿宗、僖宗昭宗父子三人都是在其父【其兄】临死前才确立太子【太弟】之位,可以说是宦官的意思,他们并没有在太子的位置上待过很长时间。
而没有登上帝王宝座的倒霉太子们,就有十二位:废太子息隐王李建成、废太子恒山闵王李承乾、废太子梁王李忠、皇太子李弘、章怀皇太子李贤、废皇太孙懿德太子李重润、节闵皇太子李重俊、废太子宁王李宪、废太子李瑛、惠昭皇太子李宁、庄恪皇太子李永、废太子陈王李成美。其中李弘和李宁、李永都是病死在太子之位,其他都是被废或者被追废。
从***的太子们的遭遇看,太子这个职业真的是太高危了。这么多太子,真拎起家伙真刀真枪谋反的,还真不多,小猫两三只而已。
李承乾是李世民的嫡长子,当初作为藩王的李世民起兵把太子大哥拉下马,逼的老爹李渊为了保命赶紧禅位给他,才有了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李承乾剧照】
面对嫡弟的咄咄逼人,皇父的偏心,李承乾忍耐不住了,决定铤而走险,效法皇父,杀掉那个四胖子泰,逼皇父禅位。
唐朝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开了一个好头,***王朝敢跟爹造反的太子还不少。
首先是李世民的太子李承乾。
李承乾有足疾,外形不像人君。刚好李世民又喜欢他弟弟李泰,他老是怀疑老爸哪天会改变主意让李泰继位。与汉王李元昌、城阳公主的驸马都尉杜荷、大将侯君集等人谋反,被李世民发现,最终将他流放黔州。
其次是唐高宗李治的太子李贤。
李贤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儿子。被武则天告发谋反,并且据史书记载是在他的府邸里搜到了很多兵器,李贤因此被废。不过有很多人都说李贤是被诬告的。
第三个是唐中宗李显的太子李重俊。
李重俊不是皇后所生,虽然被立为太子,但老是被皇后陷害。在公元707年,他联合禁军将领谋反,但是被镇压。
第四个是唐睿宗的太子李隆基,这个算是政变。
不过李隆基可能不算谋反,只能算***。他当太子以后,唐睿宗的妹妹太平公***势很盛。于是在公元713年,李隆基纠结一帮人发动***,杀了太平公主。
历史上有哪些王爷造反成功的?
最典型的王爷造反成功,当属永乐大帝朱棣,其次秦王李世民,不过估计少有人注意到唐玄宗李隆基也是以王爷身份造反成功的,其他如曹丕、司马炎、刘裕、高洋等人虽然名义上是“王爷”,但实际上跟君主差不多。
朱元璋为了确保明朝长治久安,曾两次大封宗室,分驻全国各地来护卫皇室。其中尤以秦、晋、燕、宁势力最大,加上几位藩王身负抵御外虏重任,比如朱棣,曾经两次北伐,北方军中旧部极多,朱元璋特赐节制沿边士马的特权。
明初藩王具有非常大的权利,可不想后来的藩王一样分封不锡土,食禄不治事。明初藩王具有军事指挥权,有自己的卫队,还节制税收财权,本地官员见了王爷要行大礼。
燕王拥兵十万,宁王带甲八万,这就给明初藩王造反的本钱。
不过朱元璋也不是完全没有对藩王进行防范,朱元璋规定藩王就藩,无召不得回京;即藩王入朝,也得一个藩王离开,另一个藩王才可以入京;藩王不得来往等。防范藩王串联。
但是朱元璋也留下了“朝无正臣,内有奸逆,必举兵诛讨,以清君侧”的遗训。所以当建文帝准备削藩时,朱棣就根据这一条举起“清君侧”的大旗,正式造反。
由于水货李景隆前后葬送建文帝百万大军,最后更是开门投降,朱棣攻下南京造反成功。
李世民以秦王身份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李建成,逼李渊退位,可以说开创了唐朝***的先河。
到李隆基时,靠两次***才得以登基。
历史上造反成功当上皇帝的有唐朝的李世民,李世民在未当皇帝之前只是个王爷,真正能继皇帝位的是他的大哥李建成,是秦王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逼退老皇帝当上唐朝第二个皇帝,李世民为了弥补他篡位夺权的过错,在位期间勤政为民,呈现贞观之治让后人称颂:第二个靠造反成功当上皇帝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顶顶的永乐大帝朱棣,永乐皇帝朱棣是明太祖洪武皇帝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被封为燕王,他的封地是北京。是诸王中实力最强的一个。如果朱元璋的大儿子朱标不死能当上皇帝的话,朱标是不会造反的,因为朱标是老大,又是合法继承人,也跟着太祖皇帝东挡西杀立过功的。朱棣是没有理由造反的。可偏偏朱标没有当上皇帝就病死了,朱标的儿子朱允文当上了皇帝,王爷见着皇帝要下跪行礼的。可朱棣是朱允文的叔叔,那有叔叔给侄儿下跪的,这是朱棣很难接受的。朱棣本来就不服这个文弱的侄子,如何能下跪呢。更令朱棣难以接受的是朱允文要消朱棣的番,朱棣早就想当这个皇帝了,可是要当皇帝苦于没有机会和理由。朱允文这一要削番,可算是给朱棣找到造反的理由了。于是朱棣就以清君侧为由,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内战,朱棣终于从侄子建文皇帝朱允文手里夺得了皇位,朱棣当上了皇帝后,年号为永乐。朱棣虽然当上皇帝,但得位不正,这是朱棣的一个心劫儿,朱棣为了弥补挽回这个面子,他要大干一番,于是朱棣在位期间干了几件大事,第一件大事就是迁都北京,第二件事就是派郑和下西洋,第三件事是编辑永乐大典,第四件事是铸造永乐大钟。这四件事其动静其影响都够大的,除此之外,永乐皇帝也是个很勤政的皇帝,他的这些功绩也足以弥补他得位不正的过失了。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历史人物造反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历史人物造反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