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与唐朝的历史,杜甫与唐朝的历史渊源

kodinid 2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杜甫唐朝历史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杜甫与唐朝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杜甫是唐末的吗?
  2. 杜甫和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
  3. 李白和杜甫是生活在盛唐还是晚唐?
  4. 杜甫在唐代的地位如何?如果把杜甫从唐代拿掉,唐诗会不会垮掉?

杜甫是唐末的吗?

杜甫是唐朝的著名诗人,但他不是唐末的诗人,而是唐朝中期的诗人。杜甫生活在公元712年到770年之间,与李白白居易等诗人齐名,被誉为“诗圣”。他的诗歌以深沉、真挚、质朴而著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民的疾苦,对后世影响深远。杜甫的诗歌不仅在唐代广为流传,而且对后世文学、历史、哲学等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杜甫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而不是唐末的诗人。
所以,杜甫不是唐末的诗人,而是唐朝中期的诗人。希望这个回答能让你满意。如果你还有其他问题,欢迎随时提问。

杜甫和孟浩然是哪个朝代的?

都是唐代人。

杜甫与唐朝的历史,杜甫与唐朝的历史渊源-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过孟浩然(689-740),杜甫(712-770),就是说杜甫比孟浩然晚生23年,晚去世30年

孟浩然生于武则天执政年代,经历了开元盛世。都是唐朝最昌盛的年代。

而杜甫则经历了746年的安史之乱,经历了国家从昌盛到逐渐衰败的过程。

杜甫与唐朝的历史,杜甫与唐朝的历史渊源-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杜甫和孟浩然都是唐朝人。

杜甫 (公元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现实主义诗人,生活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

孟浩然(公元689—740年)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山水田园诗派的第一人,生当盛唐时期。

杜甫与唐朝的历史,杜甫与唐朝的历史渊源-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白和杜甫是生活在盛唐还是晚唐

他们生活在盛唐时期。

史学上盛唐指的是从唐高宗时代开始到安史之乱爆发前,大致开始于公元650年到755年结束。李白生于701年,杜甫生于712年,所以都是盛唐时期。

据《新唐书》记载:“观夫***之治也,则横制***,骏奔百蛮;及天宝之乱也,天子不能守两都,诸侯不能安九牧。”

安史之乱前的中国物产丰盈,国泰民安,边疆稳固,物华天宝,一派盛世景象。那是唐朝相对最美好的时光,藩镇割据还未形成。

唐朝***时期宰相张九龄:三年一上计,万国趋河洛,以及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的《登高望洛城作》:雄都定鼎地,势据万国尊。描述了大唐盛世,万国来朝的景象。

杜甫在唐代的地位如何?如果把杜甫从唐代拿掉,唐诗会不会垮掉?

杜甫在唐诗中就像璀璨星空中最亮的那几颗之一,但是如果把杜甫从唐代拿掉,星空依然明亮,依然是那个群星璀璨,星光灿烂的唐诗,并不会垮掉。

杜甫在早起并不怎么出名,只是后期才有些名气,相对贺知章、李白等意见领袖来说,杜甫属于出名比较晚,大器晚成的才子。但是在现实主义流派里,杜甫成名既是领袖。

除了杜甫,还有很多诗人点亮了唐诗的天空。比如最初唐王勃,如果不是英年早逝,会为唐诗增色不少;还有和王勃一起被称为初唐四杰的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等人,诗歌造诣都冠绝天下。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随后的几十年里,陈子昂、贺知章、张九龄、高适、王维、岑参都很有建树,有的钟情田园,有的在边塞高歌,也有人为了创新下足了功夫。更何况还有“诗仙”李白,独占鳌头很多年。

李白《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杜甫之后,也是群英荟萃,很多诗人继续为唐诗贡献了很多佳作,真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孟浩然、韦应物、王昌龄、王之涣、白居易、孟郊、李贺刘禹锡杜牧李商隐,一个个名字如雷贯耳。

王昌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结语:

基于此,唐代的的诗人里,有杜甫是锦上添花,增色不少;没有杜甫也一样灿若星辰,虽然有些失色,但是终究不会垮掉。

首先说明一点,李白跟杜甫两人虽然在后世齐名,一个被称作“诗仙”,一个被称为“诗圣”,在当时的唐朝来说,两人无论身份地位还是名气都无法比拟的,如果把李白比做光芒万丈的太阳,那么杜甫就相当于黑夜里的一颗灰朦的星星,不仅如此他还屡遭白眼。他的诗被追捧以及地位为李白平齐根本就是之后的事情。

直到宋朝时期,他高超的技艺手法才被人们发现,另外他的忠君爱国的思想情怀很受当时思想的欢迎,他的诗歌才被一步步推崇,达到古典诗歌的顶峰。

另外,他非常注重诗歌的形式和韵律,在韵律诗方面的成就是无与伦比的。就说他那一首被誉为千古第一律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崔颢的《黄鹤楼》虽然也有人推为唐人七律第一,但就格律而言,《黄鹤楼》是一首半古半律之诗,而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格律十分严谨的七律。

格律的精确要求,往往会限制诗意的发挥,但杜甫的这首《登高》,你看不到一点刻意的地方,读起来句意浑成,诗意申畅通,还在其中探索了更为复杂的对仗技巧。全诗“无意于对”,仔细玩味,则“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所以诗杜甫将诗中的格律探索到了极致,他将格律诗这种体裁推到了古诗艺术的颠峰。

其实杜甫的境遇跟梵高是一样的,生前穷困潦倒并不出名,而直到后世他们的作品才被一步步发掘进而地位达到生前没有的高度,说其***呢?生前并没有享受到一些包括物质和精神上的尊崇,说其不幸呢?而其后的作品又很少人难以超越甚至被尊为经典。

杜甫(杜少陵,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祖籍唐朝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市),唐代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称他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虽在世时声名不显,但后世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尊称诗圣。

杜甫早年在写给一位朝廷官员的诗当中,看到这样几句:“甫昔少年日,早充观国宾……李邕求识面,王翰愿卜邻。”老年时写的一首忆昔诗中有这样几句:“往昔十四五,出游翰墨场。斯文崔魏徒,以我似班扬。”再加上晚年所作《江南逢李龟年》中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我们可以下结论:早在青少年时期,杜甫就已经在诗坛上崭露头角,并且得到了一批社会名流的赏识,其原因唐宋文人思想观念不同,比起宋朝文人,唐朝文人思想更自由,价值观念更多元化,人生理想追求上更加散漫随性。

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府运动的发展。

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是唐代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杜甫中年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的诗词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以“沉郁顿挫”四字准确概括出他自己的作品风格,而以沉郁为主。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其诗多涉笔社会动荡、政治黑暗、人民疾苦,他的诗反映当时社会矛盾和百姓疾苦,他的诗记录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巨变,表达了崇高的儒家仁爱精神和强烈的忧患意识,因而被誉为“诗史”。杜甫忧国忧民,人格高尚,诗艺精湛,是我们后辈永远值得纪念和学习的榜样。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个人而言。

杜甫出生北方士族,未参加科举,参加的是制科式考试,所谓制科考试,就是只考一门,然而杜甫没有考上。

家族庇荫,早期生活无忧,恰逢盛唐转衰,他的大量诗歌正是这个期间所创作。作为地主阶级的一员,他始终想着从政,辗转若干年,始终未能如愿。

不管李白也好,杜甫也罢,其诗歌在唐朝就算传颂很广,也始终没有多大的现实利益价值,唐朝诗歌辉煌,但又恰逢在科举制大力推行和发展的时期,制科考试多是大门阀的人,作为普通诗人多难通过。

如果把杜甫拿掉,唐朝的诗歌不能说不灿烂,但少了杜甫,唐诗的风***至少会失去一半,杜甫流传下来的诗篇是唐诗里最多最广泛的,

杜甫作品被称为诗史。

白居易亦云:“杜诗贯穿古今,尽工尽善,殆过于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杜甫与唐朝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杜甫与唐朝的历史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杜甫 唐朝 孟浩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