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和尚抗倭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和尚抗倭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代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的总结?
戚继光(武将),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戚继光在东南沿海抗击倭寇十余年,扫平了多年为虐沿海的倭患,确保了沿海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后又在北方抗击蒙古部族内犯十余年,保卫了北部疆域的安全,促进了蒙汉民族的和平发展,写下了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等著名兵书,还有《止止堂集》及在各个不同历史时期呈报朝廷的奏疏和修议。
明朝第一次抗倭战争介绍?
公元1419年六月十五日,月圆之夜,辽东的海面上,31艘大船呈“一”字型缓缓向岸边靠拢。
这31艘大船,不是军船,也不是渔船,更不是商船,它们这是倭寇船。船上共有1599名倭寇,在倭寇头目的带领下,秘密潜入辽东,打算大肆抢掠一番。
只是,这帮倭寇万万没想到,他们此次有去无回,而且,在之后的三百年,倭寇也不敢再进犯辽东,因为他们遇到了一个抗倭英雄——刘荣。
明朝嘉靖年间戚继光抗倭,倭寇真的都是日本人吗?
当然不是,有真倭***倭之分,真倭是日本浪人、武士等组成的海盗,***倭则是以中国人为主,也有少量南亚等其他国家人掺杂其中,人数倒是以中国人为主,沿海也有些人与之相呼应配合。当时明朝海禁,那些靠打鱼、海运的人没了饭碗,就靠自己熟悉海况下海成了海盗,而且当时的海盗很多是半商半盗,一些头脑灵活的高人如汪直等成了大老板,那些日本人只算是马仔。
“倭寇”从这两个字的字面就能看出是日本的侵略者。14世纪初日本进入了南北朝时期,长时期的战乱产生了大量战败的武士。战败的武士本该剖腹以表达对主人的忠心,但有很多贪生怕死的战败武士失业成了浪人,这些浪人为了生存开始了以劫掠为生的海盗生涯,对朝鲜以及中国沿海进行烧杀抢夺,这时期的倭寇确实以日本人为主。
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张士诚的一些残部逃到了海上继续与明朝作战,同时他们勾结日本海盗不断对明朝沿海进行侵扰。为了应对当时的形势朱元璋加强了对沿海的军事防御,并颁布禁海令“片板不许下海”实行了长期海禁政策。明成祖时期明朝与日本建立了勘合贸易关系,日本凭借勘合同明朝进行贸易,日本足利幕府也开始严厉打击倭寇,在贸易作用和两国共同的打击下倭寇开始减少。
嘉靖二年因爆发“争贡之役”,此后明朝宣布断绝一切海上贸易。海上贸易的中断使明朝沿海从事海上贸易的人员大量失业,许多人加入了海上贸易的走私集团。这期间又由于葡萄牙的加入,中日葡三国走私贸易规模越来越大,在此期间由中国人汪直领导的倭寇海盗集团发展起来,成为当时东亚最大的海盗集团,日本浪人受雇于汪直集团。《明史·日本传》记载:“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后来汪直接受招抚被下狱处死,没了汪直的约束明朝沿海“倭患”更加猖獗。嘉靖四十年戚继光奉命抗击倭寇,当时的倭寇大多是汪直海盗集团的中国人,只有少数日本人,嘉靖末年“倭寇”基本肃清。隆庆元年“隆庆开关”取消海禁,倭寇日渐势微。
不仅不是,还正好相反,戚继光打的所谓倭寇只有少部分是日本人,更多的是中国人
日本在古代时期被我国称为倭国,而倭寇则指的是骚扰我国沿海边界一带的海盗。在明朝时期,国家经济日渐繁荣,而对岸的日本却生活在战乱之中,因而很多日本人下海为寇,做起了海盗,并对明朝的沿海地区虎视眈眈。
到了嘉靖时期,倭寇已发展得十分壮大,对沿海地区产生了很大的困难,因而才会出现嘉靖帝派戚继光镇压倭寇之事。也正是如此,人们一说到明朝的倭寇,自然而然的就会认为倭寇是日本的海盗了。
但是只要我们认真的查看历史资料,就会发现明朝倭寇不仅仅指的是日本人,其中还包括了大量中国人。
嘉靖时期,朝廷派遣的抵御倭寇的官员王忬曾向嘉靖帝上书道:“臣询访在海贼首约有百人,其雄狡著名者,徽州王五峰、徐碧溪、***山,宁波毛海峰、徐元亮,漳州沈南山、李华山,泉州洪朝坚。”
这里我们看到,王忬所说的海贼全是徽州、宁波、漳州、泉州的人,没有提到一个日本人,由此可知,日本是开启明朝倭寇先河者,而更多的则是明朝的人在其中浑水摸鱼。
此外,我们再来看一下戚继光镇压倭寇事件的始末。嘉靖二十六年,明朝的统治者***取海禁的措施,导致沿海地区人们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失,其中还包括了官僚与地主阶级,因此这部分人在围剿倭寇上不是那么的用心,这也为汪直为首的倭寇集团的发展带去了契机,此后便爆发了“倭患”。
第一,倭寇集团里面到底是中国人为主体还是日本人为主体?当时的记载就很清楚,倭寇,真倭不过十之二三,而且这还是最高估计,一般的估计是连百分之十都不到。有一则史料记载,有一个昆山人是被倭寇抓去了,后来又放回来。他就回忆说,说在那艘船上二百多个人,主体是福建人,有一部分浙江人和安徽人,真正的日本人不过十几个人。你看二百多个人,十几个人,不就百分之十不到吗?但是你知道他是怎么判断他是日本人,他说就那个梳髻子的就算日本人,就是日本武士扎那个小辫,其实要知道这里面的情况也有可商榷的余地,这些梳髻子、扎小辫的是不是就一定是日本人呢?也有几种情况,首先,很多当时的倭寇往往是把那些日本浪人,因为你瘪三嘛,你是来投靠我的嘛,先杀几个人搞投名状,所以把这几个人当炮灰,攻城的时候让他们在前面,包括新入伙的一些地位比较低的中国人,也是把头一剃扎一小辫,冲在前面当炮灰,为什么?因为在战场上奇装异服的异族人士是有一定的恐吓效果的。守城官兵一看,我的妈呀,这什么人啊?弃城逃跑,这个是战场上有作用。
第二种情况呢,刚才我们讲,倭寇本身就是半商半盗的团体,风声不紧的时候,衣服一脱就是商人,风声紧的时候刀一拔他就是倭寇,而这些人平时往往在大陆上还有妻儿老小,爷娘妻子,所以他为了不连累他们,所以平时做做异族的打扮,包括起日本人的名字,讲几句日本话,上岸同村人看见***装没看见,这不是日本人嘛,实际上就是他们村的。这种情况也很多,也鉴于当时的记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和尚抗倭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和尚抗倭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