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科举制有关的历史记载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隋朝科举制有关的历史记载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科举考试的科目?
从隋朝开始,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隋文帝时仅有策问,隋炀帝时开考十科。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墨义、口试、贴经、策问、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
科举制时间?
在中国,科举制的起始时间从隋朝开始实行至清光绪卅一年即1905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世界上最后一届科举考试结束于1919年的越南阮朝,前后经历一千三百余年,成为世界延续时间最长的选拔人才的办法。
中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科举考场为江南贡院,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另辟有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是中国唯一反映中国科举考试制度内容的专业性博物馆,也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心、中国科举文化中心和中国科举文物收藏中心。
科举制的时间
在605年,隋炀帝时为考核参选进士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来选拔人才的事件。
隋朝为了加强中央集权,打击门阀世袭,开始实行科举制。科举制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科举制由隋代创立,完备兴盛于唐朝,衰落于明、清。1905年,开始推行学校教育,经历了1300年的科举制度彻底被废除。
科举制从公元605年(隋朝大业元年)开始实行,到1905年(清朝光绪三十一年)举行最后一科进士考试为止,经历了一千三百多年。
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最早起源于隋代。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人才选拔制度,并做了进一步的完善。由此,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在唐朝,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州县考试称为解试,尚书省的考试通称省试,或礼部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科举制有关的历史记载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科举制有关的历史记载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