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4个兵团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4个兵团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思远原型的原型人物?
唐思远是电视剧《大明风华》中的角色,其原型人物应该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五个儿子,唐王朱棣。
在剧中,唐思远被描绘成一个智勇双全、胸怀壮志的年轻亲王,他积极谋划夺取皇位,最终成为明朝的第四位皇帝。
因此,唐思远这个角色是基于历史上的唐王朱棣而创作的。
唐思远没有原型,是***剧《瞄准》中杜撰出来的人物。
剧情简介:
1949年春,为破获保密局暗杀小组,争取***某兵团起义,松江市公安局专案组启用隐匿在民间的狙击高手苏文谦担任顾问,对抗保密局派出的一号杀手池铁城。苏文谦曾是活跃在抗日战场上的民间爱国人士,曾与池铁城搭档多年。
在与专案组成员一次次同生共死的考验中,曾发誓不再拿枪的苏文谦真正认识到了***才是中国的希望与未来,真心实意站到了人民一边,也重新找回了持枪的理由,决心不惜一切,挫败暗杀阴谋,两个第一流的狙击高手因此展开了一系列斗智斗勇、惊心动魄的狙击较量。
明朝士兵的主战兵器是什么?有现存于世的非墓葬品吗?
明史有云:“骑卒必善驰射枪刀,步兵必善***枪。”
明朝对于士兵的作战要求,骑兵以骑射、抢、刀为主,所持武器有弓、箭、长枪(类似赵子龙用的,但会更轻便,主要用于冲击)、刀(官名长柄眉尖刀)。
步兵的话,主要的武器就是长枪,此外还要求携带弓、弩等兵器。
剑到了明朝,已经基本上成为了礼仪用具而非实战用具,明军的实战用具,冷兵器里最主要的是刀,热兵器就是火铳了。
当然,不要受某些网文影响,以为明军的火器就是这样了......事实上,从晚明各路军事家一致称赞日本鸟枪(日语称“铁炮”)的情况来看,中国当时的***造技术,比之日本还是稍微落后的。(当然,火炮就是另一个领域了,明朝的火炮要比日本强很多。这也就是不同的条件下,武器装备发展做出不同选择的最好例子了。)
明朝的火器种类很多,比较著名的包括三眼铳、鲁密铳(仿制鲁密国——土耳其技术所制)以及佛郎机炮、红夷炮(仿制西方火炮)等。
至于冷兵器,明朝刀主要分三种——仿宋制、自制、倭刀与仿倭刀。
在中日交流中,日本输入了大量的日本刀到中国来,自宋朝就已经开始了。黄庭坚就曾经买到过一把日本刀,在诗里写“宝刀近出日本国,越贾得之沧海东”。同时抗倭战争中的明军将领见识到了日本刀的精妙,于是开始仿造日本刀,也就是收藏界所谓的仿倭刀、“戚家刀”(相传以戚继光首创此形制而得名,不过这也只是个传说了,根据皇甫江的《中国刀剑》考证,戚家军使用的腰刀受蒙古刀的影响更大)。
(图源:***://tieba.baidu***/photo/p?kw=%E6%98%8E%E5%88%80&ie=utf-8&flux=1&tid=2411912395&pic_id=57179a160924ab186a9d479934fae6cd7a890b02&pn=1&fp=2&see_lz=1#!/pid836***c7adab44aed03b8184ab21c8701a08bfb1f/pn1)
仿倭刀和真日本刀的区别主要在工艺上,仿倭刀是嵌钢(说俗了就是“好钢用在刀刃上”),异于日本刀的夹钢(笼统点说就是钢材外硬内软,有不同的夹法);仿倭刀一般整体淬火,日本刀则多为“覆土烧刃”(用是否敷土来确保淬火后同一根刀条上的软硬不同);同时从外装上,仿倭刀一般依旧使用中国式的刀装(除了刀条以外的配件)而非日式的。
另一种受到日本影响较大的兵器是长刀。这种长刀和唐朝著名的陌刀不太相同,不论形制还是用法都深受日本野太刀的影响——有一部分干脆就是从日本进口的。
明朝统治时期,到底立下什么功劳,才能被册封为国公爷?
也就是首先必须是军功,才能封爵。(李善长、茹常等虽然是文臣,但封爵的原因都是军功,后勤也是军功)
至于具体到公爵,则自然是要最顶级的军功。比如朱元璋封的公爵,全称为:奉天开国辅运推诚(或翊运,但级别就低了),简单理解就是开国大功。
举个例子:等级最低的是汤和的信国公(无世袭铁券,也就是本身就是不可世袭的),功劳大概是:前期作为朱元璋军的前锋大将(攻克应天),然后率军驻扎常州,负责和李文忠,一东一西防御张士诚,后来配合徐达的主力部队消灭张士诚,再率军平定东南(主要是灭了浙东方国珍和福建陈友定)换来的…
朱棣封的那批国公,正式封号则为:奉天靖难推诚宣力…
张辅初封新城侯,功劳为:其父张玉作为靖难初期燕军大将,参与了几乎所有恶战,直至为救朱棣战死(张辅本人也一直在军中效力)…
后因为平定安南的开疆拓土之功,才加封为英国公…(另外,张玉之女,张辅的妹妹,是朱棣皇妃,并且是徐后死后有实无名的皇后)
以上的例子可以说明,国公的爵位,加封的基本条件之一至少是开疆拓土…
另外还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定国公。
定国公是封给徐达的三子徐增寿的(实领是徐增寿之子,徐景昌)。除了徐家和朱棣的超特殊关系之外(朱棣的老婆是徐达长女,而且算是帝后情深的典型,徐后本身也有大功;同时徐达还是朱棣的真正启蒙恩师),徐增寿在靖难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将应天空虚的消息传递出去,让朱棣能千里奔袭,一战定天下,而且还因此而死…严格来说也是有大战功的…(此后徐家达成了明朝臣子的最高成就,真正意义上的一门两公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4个兵团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4个兵团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