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名人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名人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唐伯虎到底是北宋的还是明朝的,为什么会有这两种说法呢?
唐伯虎是明朝的,因为后世的演义版本不同,所以就会有这两种说法。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成化六年(1470年)二月初四,唐寅出生于苏州府吴县吴趋里,父亲唐广德,母亲丘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
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因为生病而去世。
明朝姓王的大官有哪些?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
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右佥都御史、南赣巡抚、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司姓在历史上有名人吗?
司五教
字敬先,内黄人,笃学有志行。明崇祯时为城固县令,十六年冬流寇入侵,司五教激部众坚守。后城破,为贼所擒,厉声骂贼,宁死不降,被害。《明史》有传。
司守谦
字益甫,明代宣化里人。善属文,其才甚高,工于词藻,下笔万言。不幸早折,诗文散失,唯代表作《训蒙骈句》存世,成为蒙学经典。
司姓在历史上的名人有:
1、司臣
春秋时期郑国贵族司氏的首领,郑国的士,有智谋。司氏因郑国当国子驷的为田洫而被强行没收土地,司臣旋于前563年冬与其他四大贵族发动事变,杀子驷等,劫郑伯以如北宫。
后子产平乱,司臣出逃宋国。前558年,郑人索取事变余党,宋司城子罕以其多智,有意解救之,遂被安置于卞地。
2、司蕃
司蕃三国时期魏国人。初为大司农桓范的下属,后经桓范举荐为洛阳平昌门守备。
3、司超
明朝有哪些文武双全的名人?
明朝真正文武双全的大名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戚海波戚继光。
王阳明王守仁虽然在正德十二年参于福建、广东剿匪,并取得巨大胜利,并平定宁王朱宸濠判乱,王守仁只是以智将或者说是儒将,参与战役决策,并未上阵直接参与战争,说文武双全,过犹不及。
太监王振怂恿明英宗御驾亲征,被困于土木堡,英宗朱祁镇兵败被俘虏,瓦剌兵临城下,明王朝风雨飘摇,于谦挺身而出力,回狂澜于既倒,障百川而东之,排众议扶明代宗朱祁钰(朱祁镇之弟)即位,反对迁都,整饬兵备,收拾残兵,鼓舞士气,列兵二十二万欲与瓦剌决战北京九门,瓦剌见状知事不为,转向议和,时任兵部尚书,后英宗复辟,于谦被诬身死。于谦也是做为一个儒将的存在,史料并无于谦上阵的任何记载,说文武双全,颇为勉强。
嘉靖二十三年戚继光继承祖上的职位,任登州卫指挥佥事,注意,这是武职,自小戚继光兵马娴熟,武艺高强,从登州开始,戚继光开始了他十年抗倭生涯,历十年之功,身先士卒,荡尽海寇,海上倭寇听闻戚海波三字,无不闻风丧胆,海患遂平。历嘉靖、隆庆,万历,戚继光南征北战,立下赫赫战功,荡海寇、平内乱、北抗蒙古,用一句老话来形容就是“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著作有十八卷本《纪效新书》和十四卷本《练兵实纪》,还有《止止堂集》。明朝就有 “伟负文武才如公者,一时鲜有其俪”的赞誉。最后附戚继光的海波平的诗。
《韬铃深处》
小筑渐高枕,忧时旧有盟。呼樽来揖客,挥尘坐谈兵。
云护牙签满,星含宝剑横。封候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名人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名人为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