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孙太后的历史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明朝孙太后的历史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明朝上战场的皇后?
孝慈高皇后 马秀英(1333一1382),
安徽宿州人,早年丧母,被郭子兴夫妇收养为义女。1382年(洪武十五年)五十一岁的马皇后病逝。”大脚马娘娘,芳名秀英,皖北宿州人,生于公元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八月初八,时值壬申,肖猴,幼年失怙。在以三寸金莲为美为贵,妇女皆缠足的元代,马秀英坚不裹脚,故被人称为〃马大脚〃。马秀英十二岁时为其父好友红巾军首领郭子兴收养,二十一岁时嫁给朱元璋,与其共同渡过十五年患难与共的征战生涯。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立国号为大明,建元洪武,册立马秀英为皇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八月,积劳成疾的马皇后在南京病故,终年五十一岁。
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一位年仅15岁的王妃(封燕王妃),她是明朝开国功臣徐达的长女,后来成为明成祖朱棣的发妻——仁孝文皇后。徐氏从小资质过人,贤良淑德,喜欢读书,被人们成为“女诸生”。她成为朱棣的妻子后,生性温顺,与丈夫朱棣和和睦睦,对丈夫和公婆——明太祖和马皇后的照顾可以说是无微不至。《明史·卷一百十三》记载道,“从王之籓,居孝慈高皇后丧三年,蔬食如礼。”说的是在马皇后薨逝后,徐氏去北平为她守孝了三年,每天素菜为主,这样的孝心感动了众人。
徐氏能文能武,在建文帝朱允炆和燕王朱棣的“靖难之役”中,朝廷派出名将李景隆带领兵将进攻北平,战事爆发时,朱棣正好不在,于是防守之职便由世子朱高炽来负责,由于临时上阵加上没有什么经验,作为母亲徐氏选择毫不犹豫站出来和儿子扛起重任,和他一起策划部署守城战略。
明朝孙太后有没有想做皇帝,她和于谦有什么关系?
孙太后是个传奇的女子,原因是她有个***的儿子。朱祁镇,历史上唯一一个由皇帝变成阶下囚,又成为皇帝的帝王。土木堡之变后,朝廷混乱不堪。孙太后主持大局。这个老太太很清楚自己的能力。不像慈禧老太太,没有能力,还喜欢指点江山。于谦的功过历史有公论。
朱瞻基的皇后两个哪个先死?
胡善祥(1402年5月11日-1443年12月5日),[2]山东济宁市人,明宣宗朱瞻基结发妻,光禄卿胡荣第三女。
永乐十五年,以选为皇太孙(朱瞻基)正妃。明宣宗即位后,册立皇后,生下二位公主。宣德三年,以无子多病为由,辞去皇后之位,出居长安宫,赐号静慈法师,得到太皇太后张氏眷顾。
正统八年(1443年),去世,谥号“静慈仙师”。明英宗天顺七年,追谥恭让诚顺康穆静慈章皇后,修陵寝,不附庙。
明宣宗孝恭孙皇后(1399年—1462年9月),山东邹平人,永城县主簿孙忠之女。
年幼时,因容貌俊美被明仁宗诚孝皇后张氏的母亲彭城伯夫人看中,被选入宫内。孙皇后与明宣宗朱瞻基朝夕相处,感情很深。明宣宗即位之后,册封胡氏为皇后,孙氏为贵妃。宣德三年(1428年),明宣宗废胡皇后,退居长安宫,而册立孙贵妃为皇后。宣德十年(1435年),明宣宗逝世,皇太子朱祁镇登基为皇帝,孙皇后被尊为皇太后。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京师告急,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让庶子朱祁钰即位,是为景泰帝,终于化解了危机。
景泰八年(1457年)夺门之变后,明英宗复位,孙太后上徽号曰“圣烈慈寿皇太后”。天顺六年(1462年)九月,孙太后崩逝。全谥为孝恭懿宪慈仁庄烈齐天配圣章皇后,葬于景陵。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孙太后的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孙太后的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