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有哪些

kodinid 35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唐朝篡改历史大臣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玄武门之变后,原先追随太子李建成的大臣们下场如何?
  2. 曾得皇帝赐名且重视的李继迁,但为何要叛出朝廷呢?

玄武门之变后,原先追随太子李建成的大臣们下场如何?

玄武政变大唐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个拐点,这次流血的***彻底的改变了***的走向,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被杀,其子女无一幸免。那么当时支持李建成的臣子们又是如何呢?

玄武门事变之前,李建成拥有了相当多的支持者,其中内部谋臣比较著名的有魏征、王珪、薛万彻、冯立、韦挺、裴矩。

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有哪些-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外部的封疆大吏有幽州大都督庐江王李瑗(皇族)、幽州总管李艺(罗艺),邢州都督任环和他的弟弟任璨等等。

魏征;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问魏征:“为什么要挑拨我们兄弟?”魏征则直率的回答:“如果当初太子听我的,就不会有今天的事情。”李世民见魏征为人正直,于是赦免了魏征,魏征也一步步做到了丞相

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有哪些-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王珪;

玄武门之变后,王珪被李世民召回为官,是唐初四大名相之一。公元639年,王珪病逝了,享年69岁。

薛万彻

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有哪些-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成者王候败者寇是历史的铁律。玄武门之变,李建成丢了性命,成为历史上最为悲惨的太子,让人唏嘘慨叹了一千多年。而当时跟随他的那些名人物后来也是命运各不相同。

这些人中间,要说的第一个自然是大名鼎鼎的魏徵了。魏徵对李建成而言,绝对是一只手。当初,他心为太子所谋,他看到李世民战功卓著,也看到了李世民咄咄逼人的势头。他劝太子李建成出征刘黑闼赢取功名,也劝太子先下手为强。可是李建成一时的优柔寡断便让历史改变了流向,自己被杀。后来李世民问魏徵:你以前为什么要挑拨我和哥哥之间的关系?他回答:***如太子能听我的建议,肯定就不是今天这个局面了。魏徵依旧是一幅耿直刚正的样子,直人心善,李世民深深懂得用人之道,便对他以礼相待。后来的魏徵成了李世民的左膀右臂。

王珪曾经是太子李建成的心腹,他们之间的关系形同弟兄。但是因为李建成和李世民的矛盾加剧,高祖李渊认为王珪没有很好劝谏太子,便把他流放到了嶲州。李世民当上皇帝后,召回了王珪重新起用,他后来官至礼部尚书等。

韦挺作为太子李建成小时候的好伙伴,曾经被推荐陇西公府祭酒,后来给皇帝打太子的小报告,被流放了。李世民当皇帝后,召回了他并给了官位。后来因为唐太宗出征辽东,因为延误军需供给被贬了官职

作为太子府的管家,裴矩负责管理李建成的内外事务。在玄武门***中,看到李建成被杀了,裴矩马上掉头转向跟着李世民弄事情,他出面说服当时太子府里那些抵抗不从的士兵,为李世民助力。后来,在贞观一朝平平而过。

被李建成推举为翊卫车骑将军的冯立,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物,也是李建成的心腹之一。玄武门兵变时,看到李建成被杀,多数人纷纷逃散,冯立说:“岂有生受其恩而死逃其难!”他和副护军薛万彻、屈直府左车骑谢叔方等领着人马赶到了玄武门,准备为太子报仇。在杀了屯营将军敬君弘后,他逃跑了。李世民上位后,冯立主动请罪,后又在大战突厥中立功,受到嘉奖。此后,一心佐唐。

在李建成的旧部中,罗艺是一个另类。李世民曾经召他入朝,罗艺担心有诈,于是举兵谋反,后来被手下杀了。

作为同宗弟兄,李瑗依靠李建成弄了个幽州大都督,玄武门之变后,李瑗造反,后来被勒死。

李建成手下的死党薛万彻,在玄武门兵变中铁着心跟着李建成。后来因为军事能力出众,李世民给他封了一个“将军”职位,还把丹阳公主嫁给了他。

一朝君子一朝臣,李建成的旧部后来各有各的出路,但还是应了老话“树倒猢狲散”。

曾得皇帝赐名且重视的李继迁,但为何要叛出朝廷呢?

李继迁,党项贵族拓拔思忠后代,自幼便勇敢果断,以“擅骑射,饶智数”而闻名乡里。李继迁的聪慧,得到了其族叔定难军节度使李光睿的赏识。

在年仅十二岁时,李继迁便被授为管内都知蕃落使。北宋朝廷为其赐名为,赵保吉。

由于河西之地历来是中原王朝的重地,因此北宋王朝在完成了对五代十国统一之后,便要求党项人归顺朝廷,那一年,李继迁二十岁。

在北宋强大政治军事压力之下,当时的党项首领、定难军节度使李继捧率领众党项贵族迁徙到都城卞京。

由于不满党项人世代居住的五州之地就这样拱手让给北宋朝廷,李继迁与其弟李继冲偷偷逃出银州,开始与北宋相对抗的生活。

其实,李继迁之所以要叛宋自立,这背后其实是一个一直都困扰古代帝王的问题,那就是中央与地方的问题,削藩,究竟该如何削??

削藩问题,在封建社会,就像是一个定时***,削与不削,好像都会爆炸。削的不好,就会像西汉的七王之乱,清朝的吴三桂反叛。还有就是宋朝的李继迁反叛。

不削呢,又可能成为唐朝安禄山史思明叛乱那样,总之,削藩问题,历来就是中央王朝头痛的问题。

国历史上,也就只有汉武帝的推恩令,在达到了削藩的目的下,又使各藩王诸侯无可奈何,只能默默的脱下削藩的苦果。

但是,北宋削藩时,相对来说就是太直接了些,妄图利用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来迫使党项人就范,这样的政策能够吓到胆小的人,但是像李继迁这种人,就不会吃这一套。

因此,个人觉得,李继迁之所以判宋自立,还是因为北宋的削藩政策没制定好,或者说是北宋朝廷对自身的实力太过于自信导致的。

大家觉得呢?


喜欢的朋友请多多点赞评论,期待您的关注与支持,十分感谢!

在李继捧献地归宋的时候,大宋天子赵炅根本不知道李继迁是谁,怎么去重视他?知道李继迁还是在他叛走之后。

做为李继捧直系的亲属们都乖乖的打包行李去东京,身为旁支的李继迁却奔走地斤泽拒绝归宋,这一切都只源于李继迁的野心,如果不是嫡系内迁,怎么也轮不到李继迁这个旁系出头,但是,历史就是给了李继迁这个机会。

李继迁的高祖父拓跋思忠是拓跋思恭的弟弟,在东渭桥之被朱温搞死,被***朝廷追赠宥州刺史。李继迁的曾祖了祖父了父亲了相继任职银州防御使的职务。

李继迁其人勇悍有智谋,擅长骑射,因为小时候打死老虎被府主大王李光睿赏识,授管内都知蕃落使。

李继捧献地之际,李继迁和弟弟李继冲以及幕僚张浦商议对策,最后***纳张浦走避漠北联络豪酋卷土重来的计策,诈称乳母死只带亲信数十人出奔地斤泽,从此开始他漫长的抗宋之路。

从地斤泽之战,到葭芦川之战、再到浊轮川之战,李继迁屡败屡战、屡次穷途末路、又屡次聚集力量,终于一步步站稳脚跟让赵炅不得不正视他。

就像星星之火一样屡次被扑灭又屡次燎原,搞的赵炅只得改变策略,改剿为抚,授李继迁为银州观察使,赐名赵保吉,其弟李继冲为绥州团练使,赐名赵保宁。

李继迁这时候的目标还是恢复祖业,想把祖传的五州蚕食过来,随着夏州之战、首次灵州之战、第一次五路伐夏,李继迁已经把战略目标改为吞噬西部。

从这个时候,李继迁的格局已经大跨一步,从割据一隅变为建国立业,也为西夏建国定下基本基调,这时候的西部局势已经不是虚弱的赵恒能控制得住的了,大宋君臣只能眼看着李继迁一步步蚕食西域,下灵州,拿甘凉,进而称帝立国。

就是这样。

请大家多多支持猴格,觉得猴格写的还行的就赏个关注!点个赞吧!

觉得猴格写的有误的也请不吝赐教!谢谢!

咱们史料说话,谢绝以讹传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唐朝篡改历史的大臣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李建成 李世民 魏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