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重要历史200字,明朝重要历史200字介绍

kodinid 40 0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重要历史200字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明朝重要历史200字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1. 隋朝到明朝灭亡的时间轴和每个时期发生的事件
  2. 30本明末历史小说?
  3.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4. 明代有几次修建长城的记录?

隋朝到明朝灭亡时间轴和每个时期发生的事件

唐朝建立玄武门事变,贞观之治武则天称帝,开元盛世安史之乱,唐朝灭亡,五代十国,陈桥兵变,宋朝建立,活字印刷术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檀渊之盟,北宋灭亡,会宗,钦宗被俘,南宋建立,岳飞被杀,蒙古崛起,金灭亡,南宋灭亡,元朝建立,明朝建立,废丞相,杀功臣,设东西厂锦衣卫,朱棣造反,设内阁,魏忠贤专政,李自成起兵,崇祯吊死煤山。

30本明末历史小说

晚明作者:柯山梦。

明朝重要历史200字,明朝重要历史200字介绍-第1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明末边军一小兵,作者:老白牛。

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旅明,作者:素罗汉。

明朝重要历史200字,明朝重要历史200字介绍-第2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万历新明作者:摩碣字数。

窃明,作者:大爆炸

晚明,作者:柯山梦。

明朝重要历史200字,明朝重要历史200字介绍-第3张图片-点会朝代网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梦回大明春 作者:王梓钧。

大明春色 ,作者:西风紧。

大明铁骨 作者:无语的命运。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是巧合还是天意?

一个朝代的享国年数=亡国时间—开国时间,这是没有悬疑的公式。下面简单说一说明清两朝开国亡国的时间,最后来讨论276年这个坑人的数字。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这是历史第二个得国最正的王朝,从草根逆袭到天子。***纳朱升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建议,朱元璋迟迟不称王。鄱阳湖水战一举重挫陈友谅,直到他去世,朱元璋才称吴王。

要称帝还是在小明王被溺、张士诚自尽之后,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府,也就是今天的南京称帝,正式建立大明,年号洪武

历经十六帝,到崇祯皇帝这代。1644年,李自成进北京,崇祯皇帝自缢在煤山那颗歪脖子树上。

也是在这一年,吴三桂帮扶下,清军入关。这时的清朝皇帝还是个小屁孩,叫福临,年龄7岁。

前一年,也就是1643年,皇太极离世,这是在一番斗争后,福临才即的位。叔叔和硕睿亲王多尔衮辅政,外加生母孝庄太后

太极努尔哈赤的第八个儿子,也是经过一场风雨才继承的努尔哈赤的后金汗位。后金建立于1616年,公元1636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改金为清,正式建立清朝。情深不寿,挚爱的女人海兰珠死去后不到两年,皇太极也撒手离世。

这时的清朝的地盘还在关外。在多尔衮的领导下,清军入关。同年,顺治皇帝在紫禁城的武英殿即位,登基大典,读祝文: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83年台湾明郑政权覆灭,历时327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306年。

从朱元璋1356年占领南京,到1644年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到1683年台湾明郑***覆灭,历时319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8年。

从朱元璋1364年建立吴***,到1644年你崇祯帝朱由检上吊,历时280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83年台湾明郑***覆灭,历时315年。

从朱元璋1368年建立明朝,到1662年永历帝朱由榔被处死,历时294年。

明朝和清朝都享国276年,这个历史事实应该还是一种个性化解读,不是简单的巧合,而是有原因的。

首先,这个享国时间的多少,应该取决于后人如何计算!

通常来说明朝是:1368-1644年,刚好276年。

清朝的享国时间:通常来说是1644-1912年共268年。

当然,部分满族人认为清朝是1636年皇太极建立的,他们认为清朝的享国时间是1636-1912年,这样就推算出清朝也是276年的享国时间。

可见,这个享国时间的算法就存在两种,不同的标准可以得出不同的享国时间!

但是,总得来说,明朝和清朝的享国时间都没有超过300年,这个应该是一种共识了。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享国时间差不多!

主要还是这么三个方面的原因!

只能说又有巧合,也有天意,还有题主算错的数字。

先来看看题主说的明朝和清朝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数字是怎么来的,明朝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也是在这一年朱元璋的北伐大军到了北京,天津等地,也正是宣告者蒙古统治中原98年的历史结束了。到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最后一个皇帝朱由检在煤山***,大明宣告结束。总共276年的国祚。当然南明小朝廷还坚持了几十年的,这个后面再说。

清朝这个算法就比较多了,如果以皇太极改金为大清开始那么就是1636年,那么到1912年溥仪退位结束,那么就是题主说的276年国祚。那么这个就和明朝完全是一样的了。而现在这个观点也是很多人接受的。

但是我觉得清朝的国祚不应该送1636年算起,至少应该从1644年大明的灭亡,清军的入关开始算起,那么就是268年的国祚。为什么说是至少从这一年算起呢?因为这个时候的大清虽然入关了吗,但是还没有统一,这个时候的李自成的大顺***,还有张献忠的大西***都还是在的,南明小朝廷也还一直在坚持,一直到了1658年清军才攻入云南,1662年南明永历帝才被杀,南明结束。

一般我们说一个朝代应该是一个大一统的王朝,这个也就是为什么现在很多人质疑西晋和南宋的原因了,因为他们都不是大一统的王朝了,而清朝在一开始入关的时候就没有统一,更别说皇太极1636年只是改金为大清而已,所以不应该从1636年算起。

当然就算是题主说的两个朝代都是276年的国祚,这个只能说是巧合或者说是天意吧,现在很多人都在说清朝得国不正,也许正是因为得国不正,所以上天才会没有让清朝的国祚超过大明。当然前期的清朝我们就不说了,只是清朝在后期的做法太不得人心了。所以导致现在很多人都不是很喜欢清朝。

[_a***_]有几次修建长城的记录?

明朝统治者在秦长城的基础上对长城进行了18次大规模修复,工程延续了200多年,将长城几乎重新修建了一遍,今天人们看到的长城大多修建于明朝。西到嘉峪关,全长。

秦汉讲“因险置塞”,宋代也讲设险防守,但宋代更多地凭险防守,即凭借江河等天险进行防守。明代为了备边,则更加注重“设险防守”,强调发挥人的智谋、人力造成险要,而不仅仅利用天险。明代名将俞大猷就说:“山川之险,险与彼共;垣堑之险,险为我专。百人之堡,非千人不能攻,以有垣堑可凭也。”

为此,明朝将“修葺城池,严为守备”作为既定的边防战略方针,规定边疆驻军都要筑城防守,设高墙以防敌,建房舍以屯兵,一般还要求有存粮、修械的设施。明初,军力优于蒙古,所以仅限于对长城的修补和屯军建筑营垒。到了中后期,北方的瓦剌、鞑靼入侵次数增多,规模逐渐扩大,于是明朝将沿北方边疆修筑长城作为守备的主要内容,筑墙防御守边的模式发展到顶峰,不仅修建了比汉代更加坚固的长城,而且大修城池塞堡,以致边疆地区的边疆设施除长城外,塞堡林立,卫、所、守备点都有城池。史载,自明太祖洪武帝至万历皇帝的200余年中,明朝利用秦、北魏北齐、隋等朝代所筑的长城,先后18次加以大规模修缮和补充,筑起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嘉峪关,跨今辽宁、华北、西北9个省市,全长1。34万余里的举世罕见的巨大国防工程——万里长城,做到了五里一堡,十里一屯,烽火相接,攻守可以互相支援。

此外,自山海关至鸭绿江边,还筑有蜿蜒不断的边墙,以防范女真向西发展。尤其是,明代长城还适应火器出现后的情况,布局更加合理,坚固程度更高,防御手段更先进。长城沿线的重要关隘、城堡和墩台,几乎全部用砖包砌,修筑水平与防御能力均超过前代。

到了清朝,大漠南北统一于一个中央***之下,东北又是满族的“龙兴之地”,尤其是平定准噶尔部叛乱之后,北部边疆威胁已基本上不再存在,再修长城已无意义,至此,中国历史上2000来年的“修墙”防御的传统才寿终正寝。不过,在边疆防御方面,清朝基本上仍然保持着前代置戍卫疆的传统,在边疆地区设卡巡边,把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作为国防之“长城”。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重要历史200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重要历史200字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标签: 明朝 朱元璋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