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隋朝至元朝的相关历史事件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隋朝至元朝的相关历史事件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隋到元的主要历史***?
这个隋到元的主要历史***有:
隋朝(581年-618年),581年隋文帝杨坚建立隋朝,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589年隋炀帝杨广统一南北朝,统一全国,605年隋炀帝杨广发动对高句丽的战争,耗费大量***,导致国力衰退,618年隋炀帝杨广被杀,隋朝灭亡。
唐朝(618年-907年),618年唐高祖李渊建立唐朝,907年朱温称帝,建立后梁,唐朝灭亡,五代时期开始。
隋朝的大运河跟元朝的京杭大运河有什么不同?
隋朝的大运河和元代的目的、功能差异很大,所以线路也大相径庭。
隋朝大运河的修建有两个功能和目的,第一个是将东南财赋多快好省地运入新建的都城——洛阳大兴城,第二个则是将集中在洛阳附近的军需物***源不断送往东北前线,保障正大规模展开的对高句丽战争。因为功能和目的都是双重的,所以隋朝运河有两个终点,即洛阳和涿郡(北京),且中途拐了个明显的折角,以便让洛阳这个中枢发挥作用。值得一提的是,洛阳既是南方物资北运的终点,又是京畿军需北运的起点,没有证据表明,隋朝曾直接从南方将物资送到涿郡。
这样做显然是很不经济的:虽然水运更经济,但毕竟也要有成本和损耗,从江南到洛阳,再从洛阳到北京这么一番折腾,损耗大不说,效率也极为低下,原本为了方便漕运而修建的大运河,最终却起到“耗尽天下”、加速隋朝崩溃的意外作用,这一看似精明、实则低效的设计也“功不可没”。
而元代的大运河目的非常单一,就是把南方的财赋送到元代的首都和政治中心——北京,因此元代运河起点、终点都各只有一个,且为了更靠近终极目的地,还特意从通州到北京,修了可以让粮船直达大都城脚下玉渊潭的通惠河。因为目标单一,元代可以更准确、周密地安排漕运班次,使漕运更高效和经济,并逐渐形成了包括复式航道、船闸、过河装置和沿线保障体系甚至漕帮在内,十分复杂的“运河保障网”,使之成为维系帝国生存命脉的主血管。虽然元代因为其它原因短命,但随后的明(迁都后)清继续依赖这条主血管生存,直到铁路时代的到来。
之所以元以后的运河功能可以单一化,效率可以倍增,是因为元、清是北方少数民族建立,根基本就在北方,明代则自成祖后“天子守国门”,这三个朝代军事主方向和政治中心高度重叠,给天子运粮和给主战场供应军需的目的地高度重叠,而隋炀帝的政治中心在洛阳,军事主方向却在东北,就没办法统一了,他后来一心迁都江都(扬州),就是想解决这个问题(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运河起点附近),但大臣和兵将多是西北人,加上天下大乱,结果就只能是悲剧了
隋朝大运河跟元朝京杭大运河不同点是起点不同,年代不同,线路不同。
隋唐大运河起点是隋大兴城(西安)。唐长安城(西安)。洛阳作为陪都是主要粮仓。
京杭大运河历史***?
京杭大运河始建于春秋时期。春秋战国时期开凿运河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例如吴王夫差命人开凿邗沟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运送军队北伐齐国。魏惠王开凿的鸿沟,基本都是为了征服他国的军事行动服务的。
隋开运河不仅有军事、经济方面的动机,也有政治方面的。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门阀世族大发展的时期,他们的力量相当强大。隋统治者要实施对南方的有效统治,贯通南北运河势在必行。同时,北部边境少数民族政权对隋亦是大患,隋王朝派出大量军队驻扎边境,必须依靠江淮和中原粮饷供应。
公元前498年,也就是2500年前,中国还处于春秋时期。当时的吴王夫差为了进军攻打齐国,进而称霸于中原,于是命人开挖运河。其范围大约从今天的扬州向北,经过淮安进入入淮河流域,因这条运河途经邗城,所以被称为“邗沟”。
邗沟总长170公里,是大运河最早的雏形。不过,邗沟并没有帮助吴王夫差称霸中原,反而在他进行黄池会盟的时候被越王勾践抄了后路,端了老窝。
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京杭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隋朝至元朝的相关历史***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隋朝至元朝的相关历史***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