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明朝历史考试时间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明朝历史考试时间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古代科举考试的顺序?
古代科举考试顺序依次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在童试中,有县试、府试、院试,参加考试的都叫童生,如果通过,则称为秀才,而秀才中发挥较好的称为贡生;考成功后参加乡试,在京城和各省都有考点,每三年考一次,俗称秋闱,考上的称为举人,而其中第一名称为谢元;接下来考中的参加会试,会是有礼部主持,到京城考试,由于时间是在春天举行,所以又称春闱,如果顺利通过成为贡士,而第一名成为会元;最后进入的是殿试,共识们参加由皇帝主持的殿试,后由皇帝选拔出前三名,也就是们所熟知的状元,榜眼,探花。
一般的顺序来说是童生,秀才,举人,进士。古代小孩会先到学堂求学,考取童生。童生之后就可以考取秀才,有的人考几十年还是童生。秀才之后参加乡试,考中了就是举人,举人就可以做官了。举人之后会参加会试,殿试,考取的就是进士了,头名就是状元。
古代科举考试其实主要是三场。
第一场是乡试,就是以省为单位考试,考取功名的人成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第二三名没有固定称号。
第二场为会试,考试地点为京师,后来一般在贡院,只有通过乡试的人,也就是获得举人称号的人才有资格参加,头名为会员,第二第三名没有固定称号。
最后一场为殿试,考试地点一般在皇宫内,第二场榜上有名的人才有资格参加。严格来说第三次,也就是殿试没有落榜生,只不过将第二轮通过的人重新排名。所有参加殿试的人都是进士。考试成绩出来后,他们会被写在三张榜单上,第一张榜单上只有三人,头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这三人合称一甲;第二张榜单百来人左右,称为二甲,其中二甲第一名,也就是所有考生中第四名成为传胪;最后一张榜单就是剩下的三甲了。
到了后期,尤其是明朝有了内阁以后,所有内阁成员基本都是二甲十多名之前的。二甲二十来名以后的没有希望了。因此二甲十多名之前的人又被称为“储相”。
古代科举考试是当时人们想要改变命运,改变身份地位,改变现状的重要途径,相当于现在的高考和公务员考试。科举是隋朝开始的,是无数学子辛苦学习的一次检验。古代科举考试一般分为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县试通过者叫做童生,府试通过者叫做秀才和生员,乡试通过者叫做举人,会试通过者称为贡士,第一名叫做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称为榜眼,第三名称为探花,殿试通过者具有进士,可以直接做官。
明朝重大历史事件及时间?
展开全部
明朝(1368年到1644年)
明朝(1368年 -1644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共传十六帝,享国二百七十六年。
为加强与海外诸国的联系,朱棣派郑和出使西洋。从1405年到1433年,郑和七次航海,访问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地区。
16世纪中期 戚继光抗日倭
明朝派戚继光到浙东抗倭。他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九战九捷,取得抗倭斗争的重大胜利。后来他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与另一位抗倭名将俞大猷连续重创倭寇。到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剿清。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
16世纪,新航路开辟以后,葡萄牙人于1511年占领了马六甲,愈甚渴望对中国的往来。1513年,葡萄牙国王派出一支对华使团前往中国,并在广州登陆,希望与明***建交。后来经过几次海战,葡萄牙战败,明武宗同意葡萄牙人在澳门开设洋行,修建洋房,并允许他们每年来广州“越冬”。这是西方国家第一次正式性的登陆中国并接触中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明朝历史考试时间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明朝历史考试时间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